中国梦的影像印记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梦是我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支持,中国体育电影能以较为生动的形式向人民群众传播我国中国梦的发展理念。文章以中国体育电影为例,首先对中国体育电影的四个主要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分析出中国体育电影有题材广泛、思想教育与时代烙印浓厚、与大众情绪契合度较高等特点。其次根据《翻滚吧!阿信》《叶问》《夺冠》这三部影片对中国体育电影“中国梦”的承载与魅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影像印记;中国体育电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83-02
  【本文著录格式】褚殷超.中国梦的影像印记——以中国体育电影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83-84.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与“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正式提出的思想理念,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国体育电影是宣传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中国体育电影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题材,拥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大多数的中国体育电影都体现出了中国梦中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等精神,能对观众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并且能契合人民大众的情绪,加深了中国梦的影像印记。
  一、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民国体育电影时期、解放初期体育电影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21世纪发展新时期这四个阶段。[1]
  第一,民国体育电影时期:民国电影时期指的是1934-1948年之间产生的体育电影,这一阶段的体育电影代表作是《体育皇后》。这部电影是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讲述了一个爱好体育的富家女孩献身体育事业的故事。该影片将体育、救亡、启蒙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极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后人产生了的深远的影响。
  第二,解放初期体育电影时期:解放初期体育电影指的是1949-1966年之间产生的体育电影。这一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前25年,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体育运动也在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凝聚力通过体育运动的发展也逐渐得到提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女篮5号》《女跳水队员》等。
  第三,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指的是1976-2000年之间产生的体育电影。这一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思想得到解放,各种形式的电影登上荧幕。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体育电影,涵盖了多种体育运动。这一时期的体育电影代表作有《我的九月》《女足九号》等。其中《沙鸥》更是深刻的表达了女排的拼搏进取精神,是该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曾获得了优秀影片奖、导演特别奖以及最佳录音奖。
  第四,21世纪发展新时期:21世纪发展新时期指的是2001年至今的体育电影。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渐实现了发展全球化,中国体育电影与国外电影之间进行了商业的交流,与世界进行接轨。当时的中国体育电影吸取的国外电影中的优秀成分,不断进行创新,更加注重影片的娱乐性。这一时期的中国体育电影代表作有《功夫》《少林足球》等。
  二、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点
  (一)竞技体育题材广泛
  中国体育电影的题材较为广泛,中国体育电影中体育纪录片最多,自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举办之后,在举办每界奥运会、地区运动会、世界锦标赛的时候都会进行体育纪录片的拍摄。体育纪录片不仅记录着各种赛事的比赛过程,还记录了各个运动员之间的情谊,近年来的一些大型体育纪录片《青春的旋律》《新起点-第四届全运会》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在进行中国体育电影拍摄的时候,还能将运动员的个人成长过程作为题材,让观众能在运动员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到不放弃的精神。
  (二)时代烙印和思想教育性浓厚
  中国体育电影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性电影,更多的是在电影中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对观众进行启发。[2]在民国体育时代,中国体育电影的主要思想就是激发观众的救国情怀,弘扬体育救国的思想,为观众传达体育精神。在解放初期体育电影时期,我国正处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阶段,发展成为当时我国需要注重的问题。这一阶段中,我国体育电影要传达的思想主要是顽强拼搏精神,引导我国人民积极的参与到体育事业之中,为我国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國正在思想解放阶段,这一时期中的体育电影作品主要有《女篮五号》等,《女篮五号》电影想要传达的思想是解放前后,新旧社会中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该影片对新中国成立进行了高度的歌颂,通过体育项目对社会中产生的矛盾进行揭露,阐述了人生哲理。21世纪发展时期的体育电影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尤其是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以来,我国体育电影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为记录奥运会而拍摄的电影产生了,对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产生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这一时期,我国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提升,体育电影更多的是为了弘扬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念进行的,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三)大众情绪高度契合
  我国体育电影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能与人民大众的情绪进行契合,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最初,我国拍摄的体育电影只是为了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增强我国人民群众的体质而进行拍摄的,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体育电影之中加入了娱乐因素以及思想引导因素,在电影中将人文关怀、对人性的探讨以及娱乐性进行融合,形成新型的体育电影。当前的体育电影并不是单纯的将体育元素融入到电影中,更是将家庭因素、主角的爱情观、生活状态等融入到电影之中,引起观众的共鸣。在世界发展全球化的基础上,我国体育电影也从国外借鉴了优秀经验,将科幻、喜剧等元素融入到电影中,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并能与当前社会高度契合。   三、中国体育电影“中国梦”的承载与魅力
  (一)《翻滚吧!阿信》
  《翻滚吧!阿信》是由林育贤导演执导的电影,于2011年8月12日在中国台湾上映。讲述了一名具有体操天赋的运动员阿信在经历了一系列青春叛逆之后,最终重拾信心,最终凭借努力进取,获取胜利的故事。
  体操与其他运动不同,是一项技巧性较高的运动,与跑步运动等不同。演员在进行演绎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阿信的扮演者彭于晏在出演之前,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只能按照营养师的食谱进食,训练极其严格,在不断努力中才能学会影片中的标准动作,最终才能塑造一个专业的体操运动员形象。
  在影片中,阿信是长短脚,但是却热爱体操事业,其长短脚问题能反映当前我国中国梦实现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阿信努力练习,克服长短脚问题的过程就代表着我国社会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的过程;黑道老大之子对阿信与死党的报复代表着社会中的阻碍因素,但是阿信凭借自身的努力,重拾体操运动的梦想是我国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的体现。这部影片是当时我国冲破层层黑暗,找到发展方向的体现,为观众树立榜样。[3]
  (二)《叶问》
  《叶问》影片的背景是在1903年的中国武术之都佛山,当时武术正处于鼎盛时期,各个门派广收学徒,互相之间切磋比武。但是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对叶家大院进行了侵犯,电影的主角叶问为了反抗日本人的侵占与压迫,向日本人挑战,不畏强权,用自己的鲜血为当时人民群众黑暗的生活中注入了希望。
  叶问代表了我国抗日力量,在面對日本人压迫的时候,他没有选择退缩,在日本人的武器面前,叶问仍然坚持本心,用代表中国的武术迎战恶势力,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教会了我国人民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影片的背景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叶问的崛起反抗体现了当时我国人民奋勇杀敌的决心,对观众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冲击,增强观众的爱国情怀。该影片不仅表达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以及善良势力一定能战胜邪恶的信心,还通过影片的形式向后世之人阐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现代人民群众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三)《夺冠》
  《夺冠》于2020年上映,讲述的是中国女排从1981年到2016年的世界比赛,诠释了几代女排运动员不断拼搏,历经磨难,但是始终不放弃的精神。几代女排运动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再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故事。
  《夺冠》是一部叙述性的影片,用真诚的表现手法带观众回到了当年女排比赛的现场,唤起了观众的回忆。[4]这部影片没有过度的煽情,有的只是与时俱进的体育精神,全片以科学的、客观的角度看待体育。影片以沉浸式的角度进行演绎,让观众收获到了满满的感动,增强了观众的爱国情怀,体现出了导演对中国女排真正的热爱与尊重。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梦》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遵守的准则,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为之努力,坚持打造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国体育电影是中国梦不断发展的体现,中国体育电影中承载了中国梦的印记,为培养我国人民群众爱国热情,推进我国中国梦事业的发展,为中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吉豫君,汤立许.新中国七十年体育电影的嬗变轨迹,文化症候与未来走向研究[J].电影文学,2020,000(08):33-39.
  [2]曾严彬.中国体育电影述评:时代变迁的影像关照[J].电影文学,2019,721(4):5-7.
  [3]周传艺.中国梦的影像建构——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体育电影为例[J].当代电影,2018,No.262(1):116-118.
  [4]柳鸣毅,丁煌,闫亚茹等.”体育强,中国强”的学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
  作者简介:褚殷超(1971-),女,山东济南,山东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优秀的专业素养是有效践行适合教育的基石。学校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是形成学校教育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学校教科研應是唤醒、鼓舞、激励、濡染、共长;学校教科研应深植于学校向善、向美的文化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力;学校教科研应尊重教师的发展愿景,激发内驱力,差别发展;学校教科研应树立标杆人物,带领教师抱团发展;学校教科研应有肥沃的土壤,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科技助力云南文旅经济发展的“数字云南”和“IP战略”的实施、IP形象“云南云”的发布等,都为云南特色村镇寨文化传播践行导向信息流动和媒介平台应用的价值。然而,文化传播、文旅推广离不开文化自身的生态状况、文化主体的主体性内蕴,载体、媒介、受众和人们的精神想往。因此“赋能文旅”培育文化主体性价值自觉;理解、善用新媒介,注重文化传承、生产、创意,激发村镇寨原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展数量与日俱增。沉睡在博物馆的展品要到各地巡展,这就涉及到展品保护问题。笔者以在唐山博物馆从事交流展工作的经验为例,刍议巡展展品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巡展;文物保护;唐山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临时展览到各地巡展。文物资源“活”
【摘要】在现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已经成为当代绘画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无论从材料表达方式还是题材上,都能够感受到意象油画的感染力,然后通过肌理和色彩等方面进行结合,通过意象的表达形式展现出油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共鸣和审美价值。本文接下来对张大林的意境跳跃进行分析,更好地感受油画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意境;意象  【中图分类号】J631.3
【摘要】故事因一位企业家悬赏500万元,寻找多年前救助过他的恩人,使民风淳朴的、平静的千年小镇有了波澜。文章通过对《小镇》主人公朱文轩四个阶段合情合理、合乎人性的心理变化叙述,让观者与朱文轩一起经历“灵魂的过山车”,最终坚守做人的底线与原则,正是来自于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小镇》;现代淮戏;心灵救赎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0月13日至15
【摘要】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武装夺取政权的反秦行动拉开了序幕。这次起义成功的举起“农民起义反暴秦”的大旗,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笔,创出一条中国农民武装反抗封建统治的革命道路。这次活动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为后来楚霸王项羽、高祖刘邦等义士掀竿灭秦创造了群众基础,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很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对后世历朝历代
【摘要】如今,“审丑”之风盛行,“丑”态艺术成为人民大众的新晋宠儿。为何“丑”成为欣赏对象,以丑为美?何为“美”“丑”?民间舞蹈的“丑”态又从何而来?文章以东北秧歌为例,运用人类学、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深入分析东北地区的生态语境以及文化心理,站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情境之中,对东北秧歌进行层层解构,试以阐释东北秧歌民间舞蹈“丑”态艺术背后所体现的自然观念,并由此肯定“丑”态艺术的美学价值与现实价值。
【摘要】2014年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13、14届中国画研究生赴敦煌写生考察。我们不仅对敦煌一带的石窟、彩塑、壁画等艺术做了深入考察研究;同时也通过对敦煌一带山川地貌、人文景观的游观做了游历及写生;而对敦煌艺术与人文有了整体的体验和感悟,并将这次写生考察的体会及感悟整理,于是我也就顺理成章地找到了毕业创作的素材和论文的内容。论文首先从敦煌诸佛菩萨和飞天的形式意蕴的研究入手,以及对敦煌一带山川地貌的审
【摘要】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和《伊豆的舞女》成功地塑造了“驹子”“薰子”的艺伎形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包括另类的生命解读,“物哀”“佛禅”“风雅”的东方审美思想,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情感表达以及意识流和新感觉派的笔法。此外,川端康成小说掀起的“艺伎”热对缓和美日关系,促进艺伎类影视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家和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雪国》;《伊豆的舞女》;艺伎;价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政策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作出教育理念调整的非常成功的政策引领。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以来,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下,围绕着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储备,本文将通过论述,结合高职院校现代流行音乐专业实际进行新形势下的探索。  【关键词】创新创业;职业教育;流行音乐;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