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现象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姑”和“姨”是亲属称谓语中两个重要的词汇,文章通过二者的发展演变探讨了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并在生活交际中准确运用。
  关键词: 汉语亲属称谓语 姑 姨 同名异指 异名同指
  引言
  亲属称谓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亲属称谓语是一种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是汉语亲属称谓语体系中的两个特殊现象。所谓同名异指,指同一个亲属称谓词指称不同的亲属身份;异名同指,指不同的亲属称谓词指称同一个亲属身份。本文从“姑”和“姨”两个亲属称谓词的发展演变,探讨这两个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姑”和“姨”的同名异指
  (一)单音节词的同名异指
  1.“姑”的同名异指。
  (1)指称父亲的姊妹。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毛传:“父之姊妹称姑。”(《诗经·邶风·泉水》)
  (2)指称丈夫的母亲。
  “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又“吾闻之先姑。”韦昭注:“夫之母曰姑。殁曰先。”(《国语·鲁语下》)
  (3)指称妻子的母亲。
  “昏(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郑玄注:“舅姑,妻之父母也。”(《礼记·坊记》)
  《尔雅·释亲第四》中对“姑”的解释是“父之姊妹为姑。”“妇称夫之父为舅,称夫之母为姑。”“妻之母为外姑。”
  《释名》:“父之姊妹曰姑。姑,故也,言于己为久故之人也。”“夫之母曰姑,亦言故也。”
  由此看来,“姑”在古代分别指称三个不同的亲属,即同名异指。从“姑”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姑”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对女性久故之人之称”①,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指称“父亲的姊妹”。“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开始,盛行姑舅表婚制。如果舅父之女嫁给姑姑之子,姑姑就成了婆婆”,“舅舅之子娶了姑姑之女,‘姑’遂成为岳母。”②可见,“姑”指称“婆婆”和“岳母”是在古代姑舅表婚制的习俗影响下产生的。
  2.“姨”的同名异指。
  (1)妻子的姊妹。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毛传:“妻之姊妹曰姨。”(《诗经·卫风·硕人》)
  (2)母亲的姊妹。
  “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孔疏:“然则据父言之,谓之姨;据子言之,当谓之从母,但子效父语,亦呼为姨。”
  《尔雅·释亲第四》对“姨”的解释是:“妻之姊妹同出为姨”。《释名·释亲属》“母之姊妹曰姨”。王先谦疏证“《礼》谓之从母,今呼为姨母。”
  从现存的历史文献来看,《诗经》是有关“姨”的最早记载,指“妻之姊妹”,而在《左传》中,“姨”既可以指妻子的姊妹,又可以指母亲的姊妹。由此可知,“姨”的本义应该指称“妻子的姊妹”,后“子效父语”,才指称“母亲的姊妹”。
  (二)复音化后的同名异指
  在汉语词汇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单音节亲属称谓词发展为双音节亲属称谓词,从而意义单一化,摆脱了同名异指的不便,如“外姑”指“妻子的母亲”,“姑母”指“父亲的姊妹”,“姨母”、“姨妈”指“母亲的姊妹”,等等;但有一部分称谓词复音化后依然存在同名异指现象。比如:
  1.姑姑。
  (1)称父亲的姊妹,即姑妈。
  “(阳曰旦)告诉小娘说:‘在这儿住着,蒙姑姑抚养,过得很快乐!’”(《白话聊斋·粉蝶》)
  (2)称丈夫的姊妹。
  “(赵文的老婆)道:‘姑姑年轻貌美,怕没有好姻缘相配,休得愁烦则个。’”(《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3)对未婚女子的称呼。
  “(贾媪)睹女,惊赞曰:‘好个美姑姑!假到昭阳院,赵家姊妹何足数得!’”(《聊斋志异下·邵女》)
  2.姑娘。
  (1)未嫁的年轻妇女。
  “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红楼梦》)
  (2)女儿。
  “生了个姑娘……”
  (3)旧时俗称妓女为姑娘。
  “做姑娘的,一天从了良,每每比三书六聘的还要遂心。”(清·吴趼人《劫余灰》)
  (4)姑母。
  “原来姑娘死了姑夫,与儿子开着饭店,当见姪儿,来家同坐。”(《清平山堂话本》)
  (5)丈夫的妹妹,小姑。
  “诸亲九眷闹丛丛,姑娘小叔闹哄哄。”(《清平山堂话本》)
  3.阿姨。
  (1)称妻子的姐妹。
  “唐天子!你有了一个贵妃,又添上这几个阿姨,好不风流也。”(清代洪昇《长生殿·禊游》)
  (2)称母亲的姐妹。
  “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娘香”(金元好问《姨母陇西君讳日作三首》)
  (3)称庶母。
  “其父之侧庶,亦称姨者,姨,本姊妹俱事一夫之称,后世无从媵之礼,而侧庶实与媵比,故虽非母姊妹,而得借此称之。”(清代翟灏《通俗编·称谓》)
  在现代汉语中,“阿姨”作为一种社会称谓语,“称呼跟目前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现代汉语词典》),也可以称保姆为“阿姨”。
  (三)产生同名异指的原因分析
  结合上文对“姑”和“姨”同名异指现象的论述可以归纳出,汉语亲属称谓语产生同名异指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社会制度原因。
  由于社会的发展,受宗族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的影响造成同名异指现象。如“姑”、“舅”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本指丈夫的姊妹、母亲的兄弟,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的姑表婚制形成时,二者便产生了夫母与妻母、夫父与妻父义。   2.从他亲属称谓。
  从他亲属称谓是指说话人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同样也是自己的亲属)与被称呼人的亲属关系来称呼的语言现象。“‘从儿称谓’、‘从夫称谓’、‘从妻称谓’、‘从父(母)称谓’、‘从孙称谓’、‘从弟(妹)称谓’等等也都是亲属称谓的来源。”③比如“姨”,本指“妻子的姊妹”,后“子效父语”,称“母亲的姊妹”为“姨”。“‘姑’本指父亲的姊妹,因随儿称,故亦指丈夫的姊妹。”“‘舅’本指母之兄弟,转指妻之兄弟,是丈夫从子称的结果。清钱大昕《恒言录》卷三《亲属称谓类》:‘乃后世妻之兄弟独得舅名,盖从其子女之称,遂相沿不觉耳。’”④
  3.地域隔阂,方言不同。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表示亲属称谓可能有不同的方言形式。亲属称谓词之间,也必然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郑伟、王晓琴《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通过论证得出,用以称姑母等的‘伯’是残留在汉语方言中的古代百越语的底层词,而伯父之‘伯’是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独立发展的一个词。”⑤
  4.复音化时添加的语素没有区别功能,导致同名现象依然存在。
  比如“姑姑”一词的构词方式是重叠,不能从亲属的语义特征上进行区分;解决方法即通过添加标记使之具有区别性,从而获得唯一性,进入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如“姑母”、“姑妈”,可根据“妈”和“母”的语义从亲属特征上可以推断是和母亲同辈份的女性,排除了“父亲的姊妹”的义项。
  二、“姑”和“姨”的异名同指
  上古时期亲属称谓体系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亲属称谓词贫乏,异名同指现象较少,而亲属称谓词复音化后,异名同指现象大量增加,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复音化后“姑”和“姨”的异名同指现象。
  (一)复音化后“姑”和“姨”的异名同指
  1.“姑”复音化后的异名同指现象。
  以“姑”为中心语素构词表示“父亲的姊妹”:
  (1)姑母。
  “他姑母是早已亡故的了,他姑丈就在广东续的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
  (2)姑妈。
  “话说凤姐见贾母和薛姨妈为黛玉伤心,便说:‘有个笑话儿说给老太太和姑妈听。’”(《红楼梦》第九十九回)
  (3)姑娘。
  “我辞别了姑夫姑娘,我就出去了。”(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
  (4)姑姑。
  “田子春起坐便谢,引奉郎来拜姑夫、姑姑。”(《前汉书平话》卷下)
  (5)排行 “姑”或“姑姑”。
  “宝玉接在手中看了,便道:‘你三姑姑回来了。’”(《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2.“姨”复音化后的异名同指现象。
  以“姨”为中心语素构词表示“母亲的姊妹”:
  (1)姨母。
  “俄顷所生母及姨母续至,见便悲叫。”(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
  (2)姨妈。
  “别人不知道,只说我妈和姨妈,他老姐儿两个,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红楼梦》第五九回)
  (3)姨娘。
  “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住几日,我带你妹子去投你姨娘家去,你道好不好?”(《红楼梦》第四回)
  (4)姨姨。
  “婆婆道:‘小员外,老身便是妈妈的姐姐。’潘松沉思半晌道:‘我也曾听得说,有个姨姨。’”(《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
  周荐在其《汉语词汇结构论》中提到,对姨母的称呼中没有“姨姨”这一称呼,但上述例子证明,“姨姨”作为对姨母的称呼是存在的。在《高级汉语词典》中就有“姨姨<方>母亲的姊妹”义项,同样《汉语大辞典》“姨姨”条:母亲的姐妹。
  (5)排行 “姨”。
  “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二)产生异名同指的原因分析
  亲属称谓词的异名同指,是汉语同义词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除了一般同义词形成的几点原因以外,还和地域、文化等因素有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
  1.古今称谓词的区别。
  由于时代不同对同一亲属身份的称谓语不同出现异名同指的现象,如《北史·袁聿修传》:“(聿修)性深沉,有鉴识,清靖寡欲,与物无竞。姨丈人尚书崔修深所知赏。”王志坚《表异录》卷三:“袁聿修为姨丈人崔休所知赏,盖今之姨夫也。”
  2.方言词汇的区别。
  “‘姑父’在武汉、成都、长沙、南昌、福州等方言里,称为‘姑爹’;在合肥、阳江等方言里称为‘姑爷’。”⑥
  因为方言中可能保留了古汉语词汇,所以会出现方言词和古语词交叉的情况,但不能否认这两种情况是汉语称谓词异名同指现象产生的两种不同方式,不能合二为一。
  3.书面语和日常用语并用。
  书面语:姑母 姨母。
  日常用语:姑姑 姨姨 排行 “姑” 排行 “姨”。
  4.背称和面称的区别⑦。
  背称:姑丈 姑母 姨丈 姨母。
  面称:姑爹 姑姑 姨妈 姨娘 阿姨。
  结语
  通过以上对“姑”和“姨”两个亲属称谓词发展演变的浅析,可以发现,汉语亲属称谓词的构词规律,多是一个亲属称谓词在发展中产生同名异指的现象,后通过复音化的方式添加语素直到可以完全区别意义,但由于历史、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添加的语素或构词的方式不同,因而出现了异名同指现象。
  “亲属称谓词中的同名异指现象,要比异名同指现象少得多,这也在情理之中,异名同指只会带来称谓使用的不便利、冗赘,而同名异指则不仅会带来称谓上的不便利、冗赘,还会带来称谓上的混乱”⑧。   因此,了解称谓语的来源及各自代表的意义,才能正确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意义,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运用,还可以对比汉语亲属称谓与英语亲属称谓的不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
  注释:
  ①庞子朝.姑舅称谓的起源及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5).
  ②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2:101.
  ③伍铁平,论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和有关现象[J].中国语言学报,1984(2).
  ④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2:104.
  ⑤岳嫣嫣.二十世纪以来汉语亲属词研究方法述评[J].南方论刊,2008(8).
  ⑥吴新民.从语义场理论看“姑夫”和“姑父”的取舍[J].汉语学习,2006(4).
  ⑦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167.
  ⑧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167.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清]曹雪芹.[清]高鹗著.红楼梦[M].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尔雅·释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4]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辞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6][唐]吴兢编著.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马长庚撰稿.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南北朝]颜之推著.何贵芹编译.颜氏家训[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
  [10]杨应芹,诸伟奇著.古今称谓词典[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1989.
  [11][清]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书店,1985.
  [1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第17卷(2).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学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点。本文分析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及存在的误区,从课堂提问的三个环节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提问设计,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期强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提问误区 变相考勤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有利于
摘 要: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4]1号)要求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4)”——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2014]630号)精神,河南大学在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下,经过承办学院的积极努力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2014年“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
摘 要: 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独特灵魂,是高校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师生实现美好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学精神的建设存在较大可以完善的空间,一所大学好的大学精神建设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核心价值观。本文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入手,结合近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弘扬的“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提出了大学精神的培育
摘 要: 本文对新疆五所高校旅游管理大四学生针对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喜欢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实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对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较反感。教师对旅游管理六门专业核心课惯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学生期待教师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设置各种教学方法所占课时比例。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 核心课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
摘 要: 离别词主要抒发与亲友、恋人、故土的离别情怀。唐宋时期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唐宋离别词选用的词牌,许多都与其本身含有的声情特质和感情色彩有关,同时常用一些带有文化意蕴的意象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以及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如用典、时空交错、视角变换等,将丰富的离别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座丰碑。  关键词: 唐宋离别词 抒情模式 词牌 艺术手法  一、绪论  江淹在《别
摘 要: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涯的第一堂课,对于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明确学习目标、制订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我院在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实践,通过创新内容、导师引领和搭建平台,培养了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通过对新生教育工作的反思,提出几点工作完善的建议。  
摘 要: 精准教学是手段,核心素养是目标。如何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从依法治国的教学热点出发,围绕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定程序”教学难点,开展精准的教学设计、讲解与练习,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精准教学 核心素养 依法行政 依法执政 人民当家作主  精准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狭义的“精准教学”是指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精准把握课程
摘 要: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材多次修订,内容多次丰富、扩充,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思政课学习效果的强化。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尤其是Bb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  关键词: Bb网络教学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材
摘 要: 贾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相貌气质才华并不出众,性格相当懦弱,诨名“二木头”。迎春的个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了一类从未在家庭中得到过温暖和爱、被忽视、被否定的个体的典型性格和行为特征。  关键词: 红楼梦 贾迎春 心理学  关于《红楼梦》中贾府的二小姐贾迎春的讨论不多,因为在众多如钻石般璀璨的女性中,迎春并不出众,作者曹雪芹并没有给迎春太多笔墨。但迎春的个性从心理学角度
摘 要: 学界普遍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有现实的影子,本文从此出发,探究诗歌中“云之君”“仙之人”(群仙)在现实里可能的原型人物,并分别从“权贵”“东鲁诸公”和“李白”的角度推进,还原梦境里诸仙可能的原型形象。  关键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境 群仙原型  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之君”和“仙之人”,早年的议论主要集中在“之”字究竟是结构助词还是凑足音节上;除此之处,鲜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