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分类》学术项目启动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自体游离腹膜修复胆管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上胆管缺损的修复提供理想的材料.方法① 24条体重为8~12 kg的健康杂种犬,经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胆管管壁,长0.8~1.0 cm,宽为周径的1/3~2/3,建立胆管缺损模型.切取较缺损稍大的一块壁层腹膜,浆膜面对胆管腔,间断缝合于胆管缺损边缘,外用大网膜覆盖并固定.②术后4周、8周、12周、28周、52周分别取4条实验犬,切取肝组织及修复段胆管行
随着肝移植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肝移植病人的相关血管情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我们对17例肝移植病人进行的相关血管超声检查,以探讨肝移植术中及术后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长期困扰移植医师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外多数移植中心技术性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在5%~10%,而国内技术相对成熟的移植中心仍在10%~40%,一些刚起步的单位甚至超过50%。
期刊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断成熟,手术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微创外科也在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美国航空航天局批准研究的机器人手术系统是外科医师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技术革新的有力工具,该系统为腹腔镜手术提供了清晰且稳定的图像,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可靠保证.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应用AESOP3000型+HERMES智能机器人手术系统共完成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33例, 现报告如下
期刊
病人,女,35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并伴有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3年.B超报告胆囊炎、胆囊多发性结石,于2004年6月6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佳,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orphy征(+),复查B超:胆总管内未发现结石.经抗炎3 d后于2004年6月9日上午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中见胆囊呈一大一小,远端一个大胆囊11.8 cm×6 cm,近端一个小胆囊4 cm×3 cm,二者相连处呈一极
期刊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肝细胞癌的关系已由诸多研究结果所证实[1],但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BsAg、HCV抗原表达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关系的研究国内外资料尚少,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BsAg、HCV抗原表达进行了标记和分析,同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AFP水平,现报道如下。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协办的"2005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国际)学术论坛"于2005年4月6~9日在云南省丽江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中科院院士刘允怡和夏穗生、谭毓铨、张圣道、黄莚庭、孙家邦、王宇、石景森、梁力建、姜洪池、冯玉泉、朱岳(美)、王炳煌、王在同、彭民浩、江涛、倪泉兴、吴志全、张永杰、辛维藩、温浩、杨尹默、李非、张太平、苗毅、张群华、顾万清教授等专
期刊
自1963年Starzl成功施行第一例人肝移植以来,肝移植作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由于技术原因早期肝移植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第一次3例肝移植病人术后最长存活了22 d.在此后的十余年中最早开展人肝移植的Colora大学肝移植病人1年死亡率超过50%[1].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器官保存技术的提高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移植
期刊
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是栓塞后的门静脉建立侧支循环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彩超、MRI等用于检查腹部血管,本病的发现渐趋增多.然而,门静脉海绵样继发胆道出血同时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者,临床上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CTPV继发胆道出血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并结合这一病例对门静脉海绵样病变作一探讨。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的胆道损伤(BDI)只有不到半数能得到术中诊断[1,2].通过对某些异常现象的镜下仔细观察(即非影像学诊断),可检出LC术中的大部分BDI[2],但非影像学诊断常受到术者经验的限制.术中胆道造影(LIOC)对BDI的诊断具有确切的价值,但当胆囊管或肝外胆管离断之后,再施行LIOC往往是困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