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工程,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社会的基础建设工程,其施工技术水平如何将直接工程的效益,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加重视,尤其是是技术方面。以下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一、水工隧洞施工支护、衬砌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工隧洞施工主要包含这几个项目:出渣、支护、衬砌及灌浆。常用的支护和衬砌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喷锚支护、现浇钢筋混凝土。当喷射混凝土时,由于水泥量较多,且参杂了一些速凝剂,凝结速度会加快,故需加强养护。一般情况下,喷射混凝土1至2小时后,即可洒水保护,洒水次数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结合天气因素,养护时间一般以7~14天为宜。现浇衬砌的施工顺序为分段、立模、扎筋、混凝土运输入仓等,与常规水利建设施工顺序差异不大。
二、岩质高边坡的处理
(一)高边坡的抗滑结构应用分析
在高边坡的整治与加固过程中,高边坡抗滑结构主要有混凝土沉井、喷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抗滑桩、锚固洞及混凝土框架等这几种[1]。
1.混凝土沉井结构的具体应用分析
混凝土沉井是常见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之一,其施工操作需分成若干项目来完成。在滑坡建设中,混凝土沉井不但抗滑桩效果好,且具有挡土墙的作用。沉井规模应根据沉井场地、基坑施工环境与受力情况确定,一般将其立体结构的平面设计成“田”字状,其横隔墙厚度及井壁则取决于下沉重量。沉井施工包括4个建设项目,分别是沉井制作、平整土地、井下沉与填心沉[2]。下沉应采用人工开挖法,人力清除残渣,下沉操作时应预防出现偏差现象。开挖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次序进行:首先是开挖中间,然后是开挖四周;先开挖短边,再开挖长边。完成混凝土沉井操作后,应及时将基面清理干净,然后设计锚杆,接着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封底,选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完成填心操作。对于表层坡体而言,框架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坡体整体性,能够有效预防坡体风化或是地表水的渗进。
2.混凝土抗滑桩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抗滑桩技术应用较广泛。抗滑桩不需要大量资金,便能较好地解决滑坡问题,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小时,抗滑桩效果更显著,故在边坡上使用较普遍。在大范围的开挖爆破与开挖中,抗滑桩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抗滑坡效果,可避免大面积滑坡产生。滑体密实度、含水情况及施工环境等直接决定了抗滑桩的位置、排距与间距。一般来说,抗滑桩开挖深度应至少有3m,然后将30~40cm厚的混凝土喷洒于井壁。如果是井壁的岩体完好,可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式进行保护,然后喷洒上厚度为10~15cm的混凝土。如果岩体发生局部塌方,应适当增加钢支撑,待抗滑桩开挖到要求的深度,即可进行钢轨吊装与钢筋绑扎操作。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拌合后运送入仓,每小时浇筑的厚度应控制在1.5m的范围内,特别是滑面上下4m处;与此同时,缓慢下井,并进行机械振捣操作,浇筑至与井口5~7m时,实行分层振捣,且各个井口应有2个溜斗,溜管长度以10~14m为宜,孔壁为一个整体[3]。
(二)锚固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边坡加固中应用预应力技术,具有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少、受力可靠等优点,故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如果使用胶结模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应采取后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包括三个部分:内锚头、外锚头与锚索体。内锚头主要由砂浆或者纯水泥浆制胶结制作而成,外锚头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为了保证锚索受力的均匀,应使用小型千斤顶,然后运用“分组单根张拉”法牵拉,操作简单,还能提升锚索的受力均匀性。某些水电站高边坡在完成减载、排水及抗滑桩操作后,会降低滑坡的移动幅度,此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对于雨季施工,尤其要做好抗滑桩至滑坡前端的滑坡体固定工作,比如在马道上制作预应力锚杆,能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三)排水与减载措施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滑坡问题。目前,若工程条件允许,可采用减载压坡的方法加固坡体。通常情况下,如果坡体后半部分受到来自不同方向岩层的压力,可造成坡体朝一个方向倾斜,进而使滑坡前半部分与建筑物相撞,给工程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威胁。若减载坡体后边部分,则有利于整体滑坡速度的降低,有效抵抗了滑坡带来的危害,故控制好滑坡问题至关重要。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不可避免,若地下水或是地表水渗入到滑坡内,则可增加滑坡滑动速度,使滑坡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减小,造成滑坡不稳定的现象。所以,为了避免滑坡外部地表水渗入到滑坡内,应建立一些排水沟或拦水沟,将山坡上的水及时排出去。至于坡体内的地表水,可将一些黄土填塞于开裂处,或是建立排水沟,让坡体内的地表水直接排出去。此外,边坡问题方面,也可采用建立拦水沟的方式,将地表水及时排出去,且要保证排水沟之间相互连通,以利于水的彻底排放。
三、防渗加固在水库土坝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危险水库的坝后坡极易出现湿润、渗水、跌窝等迹象,进而发展为土坝渗漏或变形,对水库的安全使用构成了较大威胁。防渗加固是重要的保护措施,是减少工程建设隐患的重要手段。对于坝体发生渗漏的地方,可采用灌浆方法;对于土坝基底,可应用帷幕灌浆技术,最大限度地确保土坝内部可形成连续性防渗体,解决土坝后面的渗漏问题,实现加固除险的目标。如果对坝体运用劈裂灌浆法,则要结合工程实际布置两排灌浆孔进行:①坝底与坝肩基岩进行帷幕灌浆时,应安排两列灌浆孔,主裂孔应顺着坝轴线安排,在坝轴线上游1.5m处安排副裂孔。两列孔应交错安排,且孔之间应保持3~4m的距离。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与纯压式灌浆时,应从上至下,孔口封闭,在孔内循环即可。采用的材料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将其做成纯水泥后,设计好压力即可下灌。②坝体劈裂灌浆应根据土坝情况进行两列灌浆孔的安排,主裂孔应顺着坝轴线安排,副裂孔应设置在坝轴线上游1.5m处,两列孔交错安排,且相互之间的距离为3~5m,灌浆孔尽量穿透坝体基底的残坡,延伸至坝基,使其形成一个竖直防渗体[4]。
四、結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发展状况如何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联系。本文从水工隧洞衬砌与支护、混凝土的抗滑技术、锚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常见技术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有效促进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伦诗.实例研究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2):11-12.
[2]赖必吴.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木问题分析[J].门窗.2013(08):138,,140.
[3]罗福亮.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03):136.
[4]王晨阳,王小格.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J].河南科技.2011(03):6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社会的基础建设工程,其施工技术水平如何将直接工程的效益,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加重视,尤其是是技术方面。以下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一、水工隧洞施工支护、衬砌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工隧洞施工主要包含这几个项目:出渣、支护、衬砌及灌浆。常用的支护和衬砌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喷锚支护、现浇钢筋混凝土。当喷射混凝土时,由于水泥量较多,且参杂了一些速凝剂,凝结速度会加快,故需加强养护。一般情况下,喷射混凝土1至2小时后,即可洒水保护,洒水次数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结合天气因素,养护时间一般以7~14天为宜。现浇衬砌的施工顺序为分段、立模、扎筋、混凝土运输入仓等,与常规水利建设施工顺序差异不大。
二、岩质高边坡的处理
(一)高边坡的抗滑结构应用分析
在高边坡的整治与加固过程中,高边坡抗滑结构主要有混凝土沉井、喷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抗滑桩、锚固洞及混凝土框架等这几种[1]。
1.混凝土沉井结构的具体应用分析
混凝土沉井是常见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之一,其施工操作需分成若干项目来完成。在滑坡建设中,混凝土沉井不但抗滑桩效果好,且具有挡土墙的作用。沉井规模应根据沉井场地、基坑施工环境与受力情况确定,一般将其立体结构的平面设计成“田”字状,其横隔墙厚度及井壁则取决于下沉重量。沉井施工包括4个建设项目,分别是沉井制作、平整土地、井下沉与填心沉[2]。下沉应采用人工开挖法,人力清除残渣,下沉操作时应预防出现偏差现象。开挖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次序进行:首先是开挖中间,然后是开挖四周;先开挖短边,再开挖长边。完成混凝土沉井操作后,应及时将基面清理干净,然后设计锚杆,接着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封底,选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完成填心操作。对于表层坡体而言,框架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坡体整体性,能够有效预防坡体风化或是地表水的渗进。
2.混凝土抗滑桩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抗滑桩技术应用较广泛。抗滑桩不需要大量资金,便能较好地解决滑坡问题,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小时,抗滑桩效果更显著,故在边坡上使用较普遍。在大范围的开挖爆破与开挖中,抗滑桩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抗滑坡效果,可避免大面积滑坡产生。滑体密实度、含水情况及施工环境等直接决定了抗滑桩的位置、排距与间距。一般来说,抗滑桩开挖深度应至少有3m,然后将30~40cm厚的混凝土喷洒于井壁。如果是井壁的岩体完好,可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式进行保护,然后喷洒上厚度为10~15cm的混凝土。如果岩体发生局部塌方,应适当增加钢支撑,待抗滑桩开挖到要求的深度,即可进行钢轨吊装与钢筋绑扎操作。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拌合后运送入仓,每小时浇筑的厚度应控制在1.5m的范围内,特别是滑面上下4m处;与此同时,缓慢下井,并进行机械振捣操作,浇筑至与井口5~7m时,实行分层振捣,且各个井口应有2个溜斗,溜管长度以10~14m为宜,孔壁为一个整体[3]。
(二)锚固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边坡加固中应用预应力技术,具有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少、受力可靠等优点,故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如果使用胶结模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应采取后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包括三个部分:内锚头、外锚头与锚索体。内锚头主要由砂浆或者纯水泥浆制胶结制作而成,外锚头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为了保证锚索受力的均匀,应使用小型千斤顶,然后运用“分组单根张拉”法牵拉,操作简单,还能提升锚索的受力均匀性。某些水电站高边坡在完成减载、排水及抗滑桩操作后,会降低滑坡的移动幅度,此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对于雨季施工,尤其要做好抗滑桩至滑坡前端的滑坡体固定工作,比如在马道上制作预应力锚杆,能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三)排水与减载措施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滑坡问题。目前,若工程条件允许,可采用减载压坡的方法加固坡体。通常情况下,如果坡体后半部分受到来自不同方向岩层的压力,可造成坡体朝一个方向倾斜,进而使滑坡前半部分与建筑物相撞,给工程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威胁。若减载坡体后边部分,则有利于整体滑坡速度的降低,有效抵抗了滑坡带来的危害,故控制好滑坡问题至关重要。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不可避免,若地下水或是地表水渗入到滑坡内,则可增加滑坡滑动速度,使滑坡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减小,造成滑坡不稳定的现象。所以,为了避免滑坡外部地表水渗入到滑坡内,应建立一些排水沟或拦水沟,将山坡上的水及时排出去。至于坡体内的地表水,可将一些黄土填塞于开裂处,或是建立排水沟,让坡体内的地表水直接排出去。此外,边坡问题方面,也可采用建立拦水沟的方式,将地表水及时排出去,且要保证排水沟之间相互连通,以利于水的彻底排放。
三、防渗加固在水库土坝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危险水库的坝后坡极易出现湿润、渗水、跌窝等迹象,进而发展为土坝渗漏或变形,对水库的安全使用构成了较大威胁。防渗加固是重要的保护措施,是减少工程建设隐患的重要手段。对于坝体发生渗漏的地方,可采用灌浆方法;对于土坝基底,可应用帷幕灌浆技术,最大限度地确保土坝内部可形成连续性防渗体,解决土坝后面的渗漏问题,实现加固除险的目标。如果对坝体运用劈裂灌浆法,则要结合工程实际布置两排灌浆孔进行:①坝底与坝肩基岩进行帷幕灌浆时,应安排两列灌浆孔,主裂孔应顺着坝轴线安排,在坝轴线上游1.5m处安排副裂孔。两列孔应交错安排,且孔之间应保持3~4m的距离。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与纯压式灌浆时,应从上至下,孔口封闭,在孔内循环即可。采用的材料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将其做成纯水泥后,设计好压力即可下灌。②坝体劈裂灌浆应根据土坝情况进行两列灌浆孔的安排,主裂孔应顺着坝轴线安排,副裂孔应设置在坝轴线上游1.5m处,两列孔交错安排,且相互之间的距离为3~5m,灌浆孔尽量穿透坝体基底的残坡,延伸至坝基,使其形成一个竖直防渗体[4]。
四、結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发展状况如何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联系。本文从水工隧洞衬砌与支护、混凝土的抗滑技术、锚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常见技术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有效促进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伦诗.实例研究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2):11-12.
[2]赖必吴.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木问题分析[J].门窗.2013(08):138,,140.
[3]罗福亮.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03):136.
[4]王晨阳,王小格.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J].河南科技.2011(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