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同样也是光电子的时代。光传输、存储、处理、输出、显示、执行、控制等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和至高点。专家预测: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产值将在2010年达到50000亿美元,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在光电子信息时代,中国人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2000年3月3日,许其贞等12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光谷”的第1331号提案;6月30日,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式对“1331号提案”做出答复,支持以国家级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基地,建设集研究开发、产品生产、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光电子产业基地;2001年2月28日,科技部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自此,在中国中部的大地上,崛起了以光电子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中国光谷”!
建设中国光谷的背景
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从1998年至今,为了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赢得主动权,西方发达国家加紧策划实施光电子产业发展计划。继美国以亚利桑那大学为中心的图森布地区成为全球关注的第一个“光谷”之后,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启动了关于“光”的计划——法国在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内建立光电子学研究开发中心,简称“光电谷”;英国在实施“阿维尔计划”; 日本在实施“激光研究五年计划”;德国则在实施“激光2000”国家发展计划。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但是,由于我国制造技术落后,材料水平有限,产业规模一直不大。“硅谷”的出现促进了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并直接产生了美国的新经济。建设中国光谷,通过聚集式发展可以使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技术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才能形成突破,在未来的高新技术领域占一席之地。建设中国光谷成了全国的一件头等大事。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目前,武汉地区聚集着23所大学,56家科研院所;拥有42名两院院士,其中10名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余人,其中近1/3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截至1999年底,在东湖高新区科技工业园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电子信息产业研发、生产企业143家,其中信息光电子企业59家,能量光电子企业12家,软件企业72家。
2001年光谷建设成就
“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启动实施一年来,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产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开工建设的16个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经有6个项目投产并开始发挥效益,4个项目即将投产,另外6个项目正抓紧建设;今年上半年又有12个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陆续启动建设,总投资6.5亿元。长飞六期扩产、武汉邮科院300万公里光纤、华工科技激光产业基地等一批具有优势的产业项目实现了快速扩张;喜玛拉雅公司数字照相机、武工大光纤传感器、安凯公司射频电缆等一批新上项目投产。1-6月份,以光通信为主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45.9亿元,增长50.2%,约占东湖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5%,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东湖开发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拉动作用明显。
2、环境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修订科技新城建设规划,形成30Km2新区建设格局的基础上,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去年新开工程项目已完成13项,工程总投资3.14亿元;今年已经启动了10条道路、2条景观路、2个游园、2个厂等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同时关南变电站、电信分局的建设也在加紧规划之中。光谷大市场、会展中心、购物中心、体育中心、医院、学校、广场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也在顺利实施。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力度,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备人员,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功能;重点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整治占道经营和违章建筑;狠抓环境卫生管理,创造花园式新区的新形象。
3、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吸引了大批的海外投资者和客商,东湖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接待国内外投资商、国内外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留学生和科技人员等600多个批次,6000多人次; 通过网上招商、上门招商、重点招商等形式广泛发布“光谷”产业项目,吸引了海内外100多家公司申报130多个项目;组团参加北京高新国际周、深圳高交会、湖北科博会等八个国际性招商、投资博览会,签定合作项目80余项,协议投资60亿元;组团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同时,还积极吸引留学生创办企业,引进一批国内上市公司和大集团投资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最近,与摩托罗拉、诺基亚、安捷伦、IDG等公司以及台湾裕隆、航伟等公司的合作项目都有新的进展。
4、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海外学子创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湖开发区积极引导科学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投身光谷建设的主战场,通过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知识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德融合,实现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全面转化。继去年华工大学园开工建设以来,今年武大大学园、武汉理工大学园、华农大学园以及曙光软件园相继开工; 中科院武汉分院以及在汉军事院校等一批大院、大所也成为光谷建设的主体;海外学子创业园完成三期孵化基地的建设,整个孵化基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入园企业40多家;曙光软件园开工建设面积达1.5万平方米,华软软件园在建面积4.5万平方米;同时,在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下,还启动了南湖高科技农业园的建设。
5、金融资本的支持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湖开发区积极争取银行支持,与各商业银行签定了253亿元的授信额度,到今年6月贷款余额达50多亿元;加快风险投资建设步伐,共设立和引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30家,注册资本达10多亿元;借助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华工科技、长江通信、东湖高新等企业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8.7亿元;通过申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产业发展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周转金、成果转化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争取了一些政策性资金投入,获得无偿资助4600多万元;此外,还通过财政自筹等途径解决了一部分资金。
未来发展目标
在未来的几年中,“武汉·中国光谷”将以现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通过对技术、产业、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展开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力争到2005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建成3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实现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科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
——培育20家以上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大企业、大集团;
——建立强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
——培养和聚集一批光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家、科学家和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构建良好的投融资、技术、管理和市场服务体系;
——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氛围。
围绕实现1000亿元经济发展目标,“十五”期间东湖开发区确立了六大产业发展重点: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激光产业;通信系统;软件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
2000年3月3日,许其贞等12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光谷”的第1331号提案;6月30日,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式对“1331号提案”做出答复,支持以国家级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基地,建设集研究开发、产品生产、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光电子产业基地;2001年2月28日,科技部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自此,在中国中部的大地上,崛起了以光电子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中国光谷”!
建设中国光谷的背景
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从1998年至今,为了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赢得主动权,西方发达国家加紧策划实施光电子产业发展计划。继美国以亚利桑那大学为中心的图森布地区成为全球关注的第一个“光谷”之后,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启动了关于“光”的计划——法国在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内建立光电子学研究开发中心,简称“光电谷”;英国在实施“阿维尔计划”; 日本在实施“激光研究五年计划”;德国则在实施“激光2000”国家发展计划。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但是,由于我国制造技术落后,材料水平有限,产业规模一直不大。“硅谷”的出现促进了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并直接产生了美国的新经济。建设中国光谷,通过聚集式发展可以使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技术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才能形成突破,在未来的高新技术领域占一席之地。建设中国光谷成了全国的一件头等大事。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目前,武汉地区聚集着23所大学,56家科研院所;拥有42名两院院士,其中10名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余人,其中近1/3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截至1999年底,在东湖高新区科技工业园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电子信息产业研发、生产企业143家,其中信息光电子企业59家,能量光电子企业12家,软件企业72家。
2001年光谷建设成就
“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启动实施一年来,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产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开工建设的16个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经有6个项目投产并开始发挥效益,4个项目即将投产,另外6个项目正抓紧建设;今年上半年又有12个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陆续启动建设,总投资6.5亿元。长飞六期扩产、武汉邮科院300万公里光纤、华工科技激光产业基地等一批具有优势的产业项目实现了快速扩张;喜玛拉雅公司数字照相机、武工大光纤传感器、安凯公司射频电缆等一批新上项目投产。1-6月份,以光通信为主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45.9亿元,增长50.2%,约占东湖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5%,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东湖开发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拉动作用明显。
2、环境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修订科技新城建设规划,形成30Km2新区建设格局的基础上,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去年新开工程项目已完成13项,工程总投资3.14亿元;今年已经启动了10条道路、2条景观路、2个游园、2个厂等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同时关南变电站、电信分局的建设也在加紧规划之中。光谷大市场、会展中心、购物中心、体育中心、医院、学校、广场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也在顺利实施。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力度,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备人员,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功能;重点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整治占道经营和违章建筑;狠抓环境卫生管理,创造花园式新区的新形象。
3、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吸引了大批的海外投资者和客商,东湖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接待国内外投资商、国内外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留学生和科技人员等600多个批次,6000多人次; 通过网上招商、上门招商、重点招商等形式广泛发布“光谷”产业项目,吸引了海内外100多家公司申报130多个项目;组团参加北京高新国际周、深圳高交会、湖北科博会等八个国际性招商、投资博览会,签定合作项目80余项,协议投资60亿元;组团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同时,还积极吸引留学生创办企业,引进一批国内上市公司和大集团投资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最近,与摩托罗拉、诺基亚、安捷伦、IDG等公司以及台湾裕隆、航伟等公司的合作项目都有新的进展。
4、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海外学子创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湖开发区积极引导科学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投身光谷建设的主战场,通过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知识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德融合,实现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全面转化。继去年华工大学园开工建设以来,今年武大大学园、武汉理工大学园、华农大学园以及曙光软件园相继开工; 中科院武汉分院以及在汉军事院校等一批大院、大所也成为光谷建设的主体;海外学子创业园完成三期孵化基地的建设,整个孵化基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入园企业40多家;曙光软件园开工建设面积达1.5万平方米,华软软件园在建面积4.5万平方米;同时,在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下,还启动了南湖高科技农业园的建设。
5、金融资本的支持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湖开发区积极争取银行支持,与各商业银行签定了253亿元的授信额度,到今年6月贷款余额达50多亿元;加快风险投资建设步伐,共设立和引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30家,注册资本达10多亿元;借助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华工科技、长江通信、东湖高新等企业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8.7亿元;通过申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产业发展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周转金、成果转化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争取了一些政策性资金投入,获得无偿资助4600多万元;此外,还通过财政自筹等途径解决了一部分资金。
未来发展目标
在未来的几年中,“武汉·中国光谷”将以现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通过对技术、产业、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展开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力争到2005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建成3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实现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科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
——培育20家以上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大企业、大集团;
——建立强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
——培养和聚集一批光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家、科学家和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构建良好的投融资、技术、管理和市场服务体系;
——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氛围。
围绕实现1000亿元经济发展目标,“十五”期间东湖开发区确立了六大产业发展重点: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激光产业;通信系统;软件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