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U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急诊科抢救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经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便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来我医院求医的26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了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和动脉血压,准确的辨别心律失常并发时的表现立即进行抢救,积极采取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266例患者经积极救治,22例抢救无效死亡,余244例抢救成功,采取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监护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时的进行抢救,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诊;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7-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的致死率较高[1]。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的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2]。为了更好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笔者对来我医院求医的26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抢救措施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病情得以好转,下面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26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选择时间段为2011年5月——2013年6月,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04例,患者的年龄在5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4.3岁。颤动16例,占6.2%;阵发性室上速74例,27.9%;室性早搏175例,占65.9%。
  1.2方法发病前6-12h溶栓,没有溶栓禁忌患者嚼服阿司匹林300mg,静脉滴入100万U尿激酶生理盐水100ml[3]。溶栓后,APTT降至60s后静脉推注5000U普通肝素,之后每小时静脉滴入1000U普通肝素,给急性心肌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时可服用吗啡、杜冷丁、复方丹参、速效救心丸止痛。同时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给予患者4-5ml/min的氧气治疗。采用缓慢注射利卡多因来抗心律失常,缓慢注射50-100mg,间隔5-10min进行。保持连续性的心电监护,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患者静脉管道的畅通,控制水电解质的平衡;必要时给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准确判断血容量,详细记录患者的进出量,特别是尿量,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烧现象。保持患者的休息环境干净舒适,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加强饮食护理,预防患者发生便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缓减患者的不良情緒,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出院患者在出院前1-2d给予预防保健知识[4]。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止痛十分重要。因急性心梗病人大多均会出现心前区、胸骨后憋闷、压榨样剧烈疼痛,并伴有濒死感。应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并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可选用杜冷丁或吗啡。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中药可选用复方丹参、速效救心丸或冠心苏合丸等。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缓慢静脉注射,每5-10min可重复1次,病情缓解后每分钟1-3mg静脉滴注维持,也可使用胺碘酮。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心律、心率变化及药物疗效、副作用,如利多卡因可引起嗜睡、眩晕、感觉异常、视物不清、谵妄、昏迷以及传导阻滞、低血压等;胺碘酮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肺纤维化还可发生转氨酶增高,角膜色素沉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胃肠道反应,心脏方面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QT间期过长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1.3统计学方法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做到在早期准确的识别出心律失常的发作症状。连续的心电监护,有效地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266例患者经积极救治,22例抢救无效死亡,余244例抢救成功,采取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致使患者的管腔比较狭窄或者出现堵塞,进而会出现心肌缺血和坏死等情况,引起细胞内外结构发生改变,患者因此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分心肌坏死,常可引起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其发病急、病势凶、死亡率高。因此争分夺秒有条不紊的护理非常重要,对患者抢救及预后有很大的帮助,可减少死亡率,提高抢救率。因此,对患者采取持续有效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并且进行积极地处理;做好患者的基础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的判断心律失常的早期症状,及时的给予抢救。通过这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及时的给予发病患者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显著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琳峰,杨晖,何蓓芳.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10(12):46-47.
  [2]伍仕英.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12(21):42-43.
  [3]尹建华,孙清荣.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3(15):3160.
  [4]王茜,阚新梅,高影,梁晓丽,许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11例心电监护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10(21):1153-1155.
其他文献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是关乎着国计民生,它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市场道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主
在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工作中,是否能够很好的处理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是确保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为了有效的控制路基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针对不同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负荷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高负荷变得越来越高,最低负荷则越来越低,致使汽轮机的运行受到低负荷的严重影响,汽轮机滑压运行的节能技术已经引起了电
目的分析平本市近两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应用。方法对全市2010年~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描述流血病学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
【摘要】 目的 探究三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比较研究。方法 按照修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Dyract复合体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玻璃离子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成功率分别为87.08%、73.33%、59.38%,三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填充材料与设备 光固化树脂由古莎公司提供,玻璃离子粘固剂由上海齿科材料厂提供,Dyract光凝单组分复合体有美
目的:比较联合应用氯沙坦和氢氯噻嗪与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新诊断或经2周洗脱期后基线平均舒张压为95~115mmHg,平均收缩压<180mmHg的高血压病
目的 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A、B、C、D期的血清尿酸与脑钠利肽前体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的2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来分为A、B、C、D四
【摘要】 目的 研究调查早产的形成原因,并探讨如何降低早产的发生概率。方法 将200例早产临床资料与200例同期足月产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早产的原因,并分析早产对母子所带来的影响。结果 研究证明,胎膜早破、胎盘存在问题、多胎、臀位问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问题(ICP)、妊娠高血压疾病等等诸多问题都是可能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另外,孕期期间出现宫颈阴道炎症的孕妇、有过早产史的孕妇、有过流产史的孕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共32例,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进食训练、唇舌训练、吞咽训练、喉抬高训练等,经过一段时间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总结。结果32例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吞咽障碍治愈14例,明显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除了无效患者之外,所有患者在进食中均未出现误吸、窒息等情况。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