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模拟训练器设计与实现

来源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ggoig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新型武器系统训练需求,通过半物理仿真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研制了一种新型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模拟训练器.介绍了该模拟训练器的组成、功能和原理,详细论述了模拟训练器在训练方式、训练模式、训练科目规划、仿真训练功能、训练监控回放功能、训练评估功能等方面的设计;重点介绍了边缘云技术、多路高清视频编码传输技术、信息采集传输技术等关键技术.该模拟训练器具备示教、训练、考核多种功能,仿真效果逼真,针对性强,费效比低,具备通用化、轻量化等特点,对同类模拟训练器的设计开发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为研究埋头弹火炮发射过程中管壁传热规律,建立了零维内弹道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求解,再分别根据拉格朗日假设和拟合公式求解出内弹道时期和后效期的火药燃气温度.采用马蒙托夫假定和经验公式求解得到内、外壁对流换热系数,并以此为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身管一维传热模型,分析了单发与连发射击状态下火炮身管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时间稍长,膛内温度可达2800 K;单发时热量径向传播约3 mm,连发时身管内壁温度作脉冲变化,外壁温度在第5发后开始升高.计算结果对身管热分析和确保发射过程中的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在推进我国小卫星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践行高质量发展和航天报国的理念.值此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文章系统梳理了公司过去在卫星设计研制、空间技术引领、业务领域拓展等方面的成就,凝练了系统与产品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变革、柔性化公用平台设计、技术状态控制等对小卫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和启示,展望了小卫星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广阔发展前景,提出了星座组网、智能化和批量化快速研制发射等未来探索和发展方向.
某轻型无坐力炮采用钛合金内衬加缠绕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减轻质量,需要研究复合身管强度设计方法确定缠绕角度、缠绕层厚度等结构参数.结合无坐力炮发射原理,由网络理论推导了缠绕角度公式及缠绕层的等效刚度,由双层筒理论提出了缠绕层厚度的求解方法.为了分析复合身管强度,建立了复合身管有限元模型,采用包络线加静态分析法和准静态分析法进行仿真分析,按准静态分析法得到的内衬等效应力最大值小于按包络线加静态分析法得到的结果,而按准静态分析法计算得到的缠绕层失效变量最大值大于按包络线加静态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经过射击试验验证该复合
针对联合作战行动弹药消耗问题,提出建模原理及步骤,并根据作战任务指标、弹药运用比例以及弹药毁伤系数等因子,考虑目标特性以及弹药实际运用中的战术规则、战场环境等因素,建立联合作战行动弹药消耗测算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弹药消耗数量理论期望值的量化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弹药自身角度分析得出了弹药命中概率、弹药毁伤目标必须命中数是影响弹药消耗测算结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分别反映了弹药性能和弹药威力,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弹药性能、弹药威力对弹药消耗测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及趋势,给出了弹药规划
靶场试验中,常用连续波雷达测试弹丸着靶速度,初速雷达测试弹丸初速.当连续波雷达出现故障导致弹丸信号不完整时,就会缺失着靶速度数据,而着靶速度是影响立靶密集度计算的一个因素,因此准确预测出着靶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着靶速度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强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准确预测出非线性特征,所以选择把着靶时刻前初速雷达测试的径向速度作为输入数据,连续波雷达测试的着靶速度作为输出数据,利用已测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再把信号不完整弹丸的径向速度代入训练好的模型就可以预测出着靶速度.引入GM(1
以某大口径火炮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建立挤进过程弹炮耦合模型,对挤进过程能量转化与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Fortran二次开发结合ABAQUS/Explicit模块,计算得到摩擦耗散功率与塑性变形功率,通过对不同坡膛锥度的挤进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获得耗散功率随坡膛锥度变化的规律,以摩擦耗散功率和塑性变形功率最大值为优化目标,以坡膛锥度为优化变量,采用线性加权法建立坡膛结构评价函数,利用多岛遗传算法求得最优值.通过对比分析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坡膛结构使得挤进过程摩擦耗散功率最大
大口径舰炮摆弹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偏心问题,由此引起的惯性激励力将导致摆弹臂呈现弯扭耦合振动特性,这对于摆弹机转运弹药的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建立摆弹机系统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截断法将时变方程离散,根据炮弹姿态控制方程确定振型函数,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考虑炮弹和摆弹臂耦合系统质量分布对振型函数的影响,研究了炮弹惯性效应作用下摆弹臂振动响应规律.研究表明:炮弹质心偏心距是影响摆弹臂振型函数的重要因素;炮弹质心偏离引起摆弹臂振动响应幅值增大,影响交接动作可靠性;减小炮弹
轨道炮发射过程中在轨道上积累的热量,对轨道炮身管寿命、炮口初速、身管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避免不利效应在身管上累积,需要为轨道炮身管配备热管理系统.轨道上的热生成及主动降温分析工作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有限元工具才能完成,并需要较为复杂的软件操作.通过分析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热量累积的组成,获得轨道轴向上的温升,进而以典型轨道材料和轨道尺寸为基础,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轨道径向及轴向的热传导方程,讨论了在轨道轴向和径向的温度场瞬态分布特性,基于二者的分析对比,讨论了在设计轨道炮热管理系统时,轨道温度场分析过程的简
电磁轨道炮的连发技术需要给其供电的脉冲功率源连续快速充放电.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对脉冲功率源中的高压电容器进行快速、可重复的充电操作,因此,充电电源的设计成为脉冲功率源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电磁轨道炮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级联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这一电路拓扑,设计了一种模块化的高电压电容器的充电电源,将其充电过程划分成了恒流充电和恒功率充电两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用于电压保持的浮充部分电路设计和基于能量平衡的MMC半桥子模块间动态均压部分的控制设计.基于设计结果,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充电过程
以某运载火箭发射系统为工程背景,根据火箭弹发射过程流场流动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火箭发射装置发射流场分析模型.对发射箱迎气面上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燃气射流对发射管位邻管的流场压强.通过实物样机的实弹射击试验获得该发射装置的振动特性和邻管压强测试数据,邻管流场压强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情况吻合良好,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试验获取的发射装置在不同弹种发射时的振动加速度规律基本可信,发射过程发射装置具有显著衰减效应,发射装置振动完全衰减的最大时间小于射击间隔,表明了发射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