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时香: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b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舞台剧《人迹秋霜》与观众见面时,我没预料到自己会从此告别小说,成为一个戏曲编剧。
  十八年来,仅写了五部川剧,一部歌剧,一部舞剧。地方城市资源有限,最饱和状态下,剧团也需要几年才能推出一部新剧。这几年里,有一个院团百几十号人和各级有关单位部门的等待,有财物力的投入。如果出一个平庸之作,演几场就库存,那是编剧严重的渎职。
  戏曲编剧,不敢追求个人艺术的狂欢。诗歌小说散文可以,戏曲从来都带有高台教化寓教于乐的功能,应该是社会正能量和人民心愿的代言方式。我每写一个戏都会遭受一场难产煎熬,责任在身,不敢辜负人家的重托。不断修改,听取各种意见,只为了产下健康的孩子,交给二度创作去培养成人。谢天谢地,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让合作方失望过。
  我是一棵老树,两三年开一次花。写作戏曲剧本,于我纯属无心插柳。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算是四川骨干青年作家。别致的故事讲述方式,冷淡幽默的口吻,介于口语白话之间的短句,鲜明生动的社会底层人物群像。在一味偏重作品思想性的时代背景上,我的特色鲜明地浮凸出来。当时文学界普遍看好我的前途,估计着再发表二三部如我代表作《乐胆》那样的小说,就是国内一流小说家。
  但是我放弃了。没有什么深刻原因,稿费太低,难以养家糊口,写着没劲。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习文。生活永远第一,我不忍心为了个人在文坛上的排名而将一家人拖入饥寒交迫。我转向影视剧,却很不习惯在那个圈子里混,那完全是个江湖。我的长处在那里发挥不出来,反而叫作太文艺范,算个缺点,最拿手的诗词更是无处发挥。虽然稿费高于纯文学,却没有成就感。
  二十世纪末,寂寞的戏曲向我发出了热情召唤。
  自贡川剧团著名编剧调走了,留下一个巨大的萝卜坑,急需有新萝卜来填上。他们找了几位作家来鼓捣戏曲剧本,皆不满意。再找就没人了。前任把剧本创作的标杆抬到了珠峰那么高的刻度上,誰敢保证自己纵得过去?
  文化局和剧团的领导朋友们与我喝酒,都动员我写戏。他们的理由,一是我曾在县剧团乐队呆过几年,擅长琵琶三弦,熟悉戏曲音乐,有舞台感觉,这对于写剧本至关重要。其次他们都读过我的小说,多篇写剧团生活,很有戏剧性。经不住人家再三怂恿,加之赞美的话听着也悦耳,我终于答应一试。很快来了订单:剧团要一个禁毒的戏。
  天啦,我最不愿招惹的题材就是禁毒。这类东西,无论影视剧还是话剧戏曲小说,全一个套路,你还没有开头,结局就已经等在那里,人物故事设计也无非几种固定桥段。我得好好考虑,怎么绕开套路另辟蹊径。
  没有好的构思,就跺一跺脚下的土地,从真实的人间烟火中来,写出泥土石头一样有质感的真实。警察啊毒贩啊线人啊统统不要,情与法的虐心也不能沾,太多了。
  我发挥写小说的原创能力,写出了一个全新的禁毒戏曲作品。一个贫困的三口之家,偶然得到一包价值几十万元的毒品,陷入生存与毁灭的两难处境。这故事源于生活,提出严肃的社会问题,且点中了人性的死穴。这就是我戏曲处女作《人迹秋霜》。演出后效果超出预计,每每引发观众热议和思考。此剧获得了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奖。
  第一个戏的小小成功奠定了以后的道路。我虽然初出茅庐,却看见自己也有独具的几点优势:
  一、当今著名剧作基本都是改编,我一定要原创。写过多年小说,原创更容易发挥。
  二、当今著名剧作基本都是改编古装戏,我一定要坚持原创现代戏,而且剧情一定要与台下观众互动,戏中人是观众的写照,观众是戏中的角色。
  三、营造生活气息与文学性的共生状态。太生活化则容易流于油滑俗气,太雅致则曲高和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戏曲本来是载歌载舞表演故事的样式,充分发挥自己诗词的长处,唱词贴着人物走,唱出韵味。
  四、我看见的大多数剧作,总有一点不舒服,作者在高处俯瞰生活。他们的所谓体验生活高于生活,无非先立一个高高在上的主题标杆,再来往下套生活,寻找或者编造一些人事来印证主题思想的正确。这类作品牵强附会,人物故事动机不够,缺乏真正的生活气息,牛不喝水强按头,硬生生直奔主题。也许容易获奖,但就是钻不进观众心里。我不能步他们后尘,一定得走自己的小路。
  《刘光第》是我的第二个戏,在舞台上塑造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是自贡乃至四川人多年的心愿。写这样一个历史名人,我采用平视角度,以己度人,人性相通。
  戏里的刘光第,是一个儒家小官吏,清廉正直又柔弱彷徨,被动卷入戊戌变法,成为晚清改革核心成员之一。但他骨子里却是个乡下教书先生,在刑场上还告诫妻儿回乡。每次演到刑场亲人诀别,儿子给刘光第带来中秋月饼,要父亲尝一口,台下哭声一片。一个平民英雄就这样朴质地拨动了观众心弦。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全国推出七十多台抗日题材的各类大型舞台剧。其中由我编剧、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还我河山》可谓脱颖而出,被所有观看过此剧的各级领导、专家、和全国各地的观众评为最好最独特的抗日题材剧目。
  《还我河山》没有正面抗战,只表现了大后方自贡两家盐商争夺一口盐井。盐商从不关心战事不愿捐款到家破人亡终于奋起毁家纾难,这也是几乎多数普通民众共同的心路历程。
  此剧获得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推广资助项目,于2018年度代表川剧剧种,作为全国基层院团优秀剧目进京,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展演两场,效果轰动。在剧评会上,文化部专家和有关领导给予此剧极高赞誉,觉得其整体水平连国家级院团也难以超过,是基层院团进京展演以来最好的剧目。《还我河山》迄今已演出一百几十场。目前正在重排,五月将远赴江南,作全国推广演出。
  去年我担任编剧进京演出的还有五幕民族歌剧《盐神》,由自贡市歌舞曲艺团演出。《盐神》的前身是我十年前编写的舞剧脚本《盐泉》。十年后他们委托我将舞剧改编为歌剧剧本。一家地市级团体要上马一台大型歌剧,其难度远大于我的心理预计。这个戏投入了我迄今为止最多的折腾,剧本重新写了三次。2017年被文化部选为全国民族歌剧八个优秀作品之一,而且是唯一的地市级产品。
  《盐神》是全国唯一歌颂劳动人民弘扬工匠精神的歌剧。文化部派出专家对口指导。我们两次到北京文化部出席该剧的剧本研讨会。从反复修改中,我获得了一个启发,那就是一个好剧应该具有大格局,在时代大背景上讲述小人物故事。《盐神》入选了第三届中国歌剧节,赴江苏演出,又从歌剧节中精选出来,于2018年三月进京于两会期间在天桥大剧院演出两场。
  在两个大戏进京之后,我的新作、大型现代川剧《惊蛰》完稿,于2018年十月试演自贡,2019年元宵节首演于成都锦城艺术宫。老实话,对这个戏我心里有些忐忑,都没敢去看试演。
  没料到《惊蛰》真是一声春雷。剧本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国现实题材优秀作品展演剧目,四川省重点签约剧本。才正式演出两场,关于此剧的评论文章数量已经超过《还我河山》,足以编辑一本小书了。
  《惊蛰》剧情涉及到反腐,但我的构想却凿破了反腐的表层,真正的用意在于呈现人心内核,在苍凉的重逢中,两个老人对一生的回首,深度挖掘人性和党性,让灵魂深处的自我革命爆炸出来。这个戏我自己说不清楚。非常欣慰,观众们都看懂了,都感动了,都有思考了……
  我是个独处的人,除了无法推脱的事务,平时不在文艺圈走动,也不爱看戏。很多同行都不认识,很多名人都没听说过。以业余心态做着专业的工作,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给自己加上了更多的苛求。作品不会很多,有一个算一个,要讲责任心,要对得起人家的重托和人财物力的付出。
  生命就是个过程,做事时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成功后虚无缥缈,不以为然。就这样了吧。闲不住,心里又有一个新戏正在萌生……
其他文献
林旭中  笔名林泉,松梅山馆主人,1932年11月生于成都。曾任中学校长、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首届文联委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四川分校副校长。现为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荣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理事,四川国防诗书画院荣誉院长,重庆陈子庄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香港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松树,它没有春天桃花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硕大翠绿的叶
第一次进入卧龙大熊猫保护区,那是1982年,在四川工人日报复刊时,报社组织美术摄影通讯员到卧龙采风,我第一次目睹了大熊猫,但印象不深,让我真正把大熊猫列入我的艺术创作题材,那则是在2005年中国与南非建交六周年之际随中国艺术交流团访南非返回后,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06年我完成了以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风光为载体,融入99只大熊猫的32米彩墨画长卷,并亮相九寨沟第三届国际熊猫节,以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
宋人词云:“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不言春愁?往事无须省,新梦入斯楼。下笔犹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宋词之境与萧二的画境有一种天然的内在妙合,它们好像意欲发出一种声响,去唤醒我们对美对爱情有过的向往憧憬与追索。  在我的已知中,总觉得萧二的绘画具有很多回味性,是一种需要细细读慢慢品的图像。在我对绘画的理解中,多看好图像背后那些欲隐欲显的东西,固执地认为倘没有或缺少这些,图
主办单位:成都市成华区文化馆  主管单位:成都市成华区文体旅局  蒋松谷  JIANG SONGGU  《沙河风》创办人兼主编。副研究馆员,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协山水画会副主任、成都市作协全委會委员、成华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群众文艺专家库专家,《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执行主编。文化研究成果获文化部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奖”文化专著类银奖
自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凡谈及四川省舞蹈界中最为突出的优秀女性,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几位著名舞蹈编导——马琳,马东风和刘凌莉。她们在舞蹈艺术创作方面的过人智慧以及对舞蹈事业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与坚守,不禁让人由衷的敬佩。她们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可谓是一张张极具代表性的四川名片,用聪慧过人的舞蹈编创思维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为传承天府文化、促进四川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仍在继续为中
1919年5月4日,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发生。这个由青年学生发起的运动,全面展现了当时青年的担当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铸就了五四精神。2019年5月4日,时光走过一个世纪。百年前,五四运动闪耀长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如春风化雨,一代代青年用实际行动谱写着雄浑绚丽的青春之歌。  回望五四,既是對历史承诺的担当,也是对社会与人生的叩访,更
跨界融合在当下被广泛采纳,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今天,杂技可获得的红利更为显而易见。要想发展杂技艺术,就要打破隔阂、拓展思路,只有在开放的视野中,我们才能看到杂技艺术未来更广阔的发展方向。  “一人头顶30根板凳,展示民俗风情和非遗文化”“用柔术和倒立造型来塑造蜻蜓的静态与动态,还原富顺文庙·西湖之美”……跨界融合在当下被广泛采纳,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今天,杂技可获得的红利更为显而易见。  “杂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过:“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形神兼备,情韵合一,是一个书法家不懈的追求。读到蓝天果先生的《杏坛墨象》书法集,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蓝先生的楷书,守法而不泥古。一看就是中规中矩,一丝不苟,恪守唐人楷法的模样。这和蓝先生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蓝先生从事书法基础教育垂三十年,面对的是书法门边的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自己就得起到表
肖运泽   1958年生,四川通江人。四川省美协会员,成都市美协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师,成都诗婢家画院特约美术师,四川省诗书画院特约美术师,四川住业画院画师。   1998年结业于四川省诗书画院研修班秦天柱工作室,2013年结业于秦天柱工作室高研班,专攻写意动物、尤喜画马,在水墨色彩中追求自我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大展。   画面的美感是由多方面构成的,立意、构图、色
寒冷的冬天慢慢过去,大地回到了春天的怀抱。我家阳台上的柠檬树早已睁开了小小的眼睛,许多花蕾兴奋地跃上枝头,好像为春天的到来感到喜悦。和煦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花朵上,好像一位发光的仙女轻轻地吻着柠檬树。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许多早起的蜜蜂争先恐后地采着花蜜……  我好像也变成了一朵柠檬花,舒服地伸展着腰肢。一陣清风吹过,我跟着轻轻跳舞,不少枝叶也跟我一起摇摆……过了一会儿,我才想起,哦,我不是柠檬花,我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