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城的游记与摄影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xus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新城(1893—1960),著名教育家、出版家、攝影家。湖南溆浦人。他幼年家境贫寒,4 岁时在其母坚持下进入私塾,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由于天资聪颖、刻苦自励,常醉心于经学和史书,打下扎实的国学功底。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之后,舒新城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西学教育,在新旧教育转轨中完成知识结构的嬗变,实现了由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1912年进入常德师训班学习,后考入免费的岳麓高师。毕业后进入教育界。1924年10月,应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吴玉章之邀,溯江而上,到成都出任该校教育学教授,开设中学教学法、现代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三门课程。他经常进行公开演讲和教育调查,收集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本年,又发表了大量论述道尔顿制的论文,后成为《道尔顿制研究集》。他随后进入中华书局,主持续编大型工具书《辞海》,嘉惠学林,造就一个时代的学风。
  1922年10月至1923年暑假前,舒新城在各地作关于道尔顿制的公开演讲十余次。1923年暑假,国立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开设道尔顿制学习班,学员来自全国12个省区,由舒新城主讲。学习班结束后,舒新城又到上海、武进、宜兴、武昌、长沙各处演讲。但他对当时全国教育界一哄而上的道尔顿制实验深表忧虑,他指出:“在外国发现的一种新制,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我们决不相信照样搬过来,就可以实行。”职是之故,他明确提出:“第一,我希望国内教育者对于道尔顿制抱实验的态度;第二,我希望国内教育者本此制的精神创造出适合国情的新制度。”这一通达而理性的态度正是如今我们学习外来理论应该保持的清醒态度。但谁又能遏制这样的风潮呢?
  舒新城对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不得不自造了一个名词:“避冒”,呼吁教育界乃至社会注意“避假冒道尔顿制的名义以自欺欺人者之所为”。
  生活节奏缓慢,人们的心思却变得异乎寻常的活络。而追求时髦更成为本地的社会风尚。舒新城受邀到成都一家公学去演讲就出现了颇为尴尬的一幕。校方在布告中称:“本日下午三时请国立东南大学教育学士舒新城先生讲演诸生务须一体按时出席。”舒新城乃岳麓高师毕业,舒新城不得不现场声明,本人并非硕士学士,乃一假借他人中学文凭而考入高师的毕业生。舒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对这种唯硕士博士为尊的风气狠狠嘲讽了一番,可见当时追捧文凭的盛行。由于他工资比一般教师高,加上对教育制度、作法多有责备,这得罪了本地教育界的当权人士,为他被逐出成都埋下了祸根。   在一个学期结束之時,舒新城曾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写过几篇指导未来方向的文章。其中提到留洋,舒新城便写下了一句刻骨之言:“若是你不曾飘过海,别人总不信你是神仙。”。这样的观点,我们在他离开成都后编著的中国留学问题开山之作《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里固然看不到了,但他对留学的感慨却弥散至今,依然没有过时。
  摄影心路
  文史研究者赵俊毅指出,舒新城对于摄影具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了《摄影初步》《西湖百景》《晨曦》《习作集》《美的西湖》等等,这些摄影书籍,影响了一大批爱好者。尤其是《摄影初步》一书,他用试误法体验摄影,将自己十几年摄影的心得一一展现。书一面世销路极佳,摄影者争相购买,中华书局不得不接二连三地再版。1929年5月,舒新城撰写的《摄影初步》,从根上说,得益于国画大师徐悲鸿的鞭策。1931年4月,舒新城拍摄的《美的西湖》画册,徐悲鸿又亲自出马,从前期的筛选照片,到画册的封面设计,再到画册的序言,均由徐悲鸿一手包办,足见心心相惜之情。
  徐悲鸿对自己写的序文非常得意,为了显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他当着爱徒孙多慈的面,大声吟诵序文:“夫百尺巍楼,万间广厦,大匠之功也,其结构不能舍规矩而为。桌椅橱架之工者,亦审知其材,又如植果木者与耕耘者,虽所事不同,要期其收之美之熟,无二致也。吾友舒新城先生,既以其摄影《习作集》问世,道惬于人,不胫而走。吾虽叙之,例为楚声。庚午秋, 新城东游归,箧中益富,思陆续以所造公诸同好,因先辑旧稿,征意见于仆,仆乃于其叱咤之际,加以抑扬激越之后,和以曼声,犹楚声也。闻尝强为美之定义以为美者,及造物组织自然之和,或在字,或在音,或在象,或在色,而造物不尽和美术者,乃撷取造物所以为和之德。而艺术不尽美,取舍者嗜向之,征体者习守之调也。次序之编置亦所以为节奏,而美材之用益显,法文人Pierre Mille言曰:‘法之烹饪, 十八纪后,食碟之次第,乃不更易,盖正于至善,于胃适合不能变也。’仆于此集充馈人之役,新城作庖,仆司先后期,无乖座客口味,惜湖南馆未尝见宝鼎,不然者仆之功固大矣,特不识有讥为桌椅橱架之工人,何忽来参加大匠计划否!虽然彼立法院未尝有人闻见美术,已毅然订定艺术学科法制而断送未来,美术则不才。如仆纵未摄影,固不失假内行之资格也。”
  被逐出成都内幕
  应该提到一段他被逐出成都的往事。
  由于人地生疏,舒新城在蓉熟人很少,除去校内的旧识王克仁、黄淑班夫妇以及孙卓章,校外过从最密者要算陈岳安。通过陈的介绍,舒新城认识了同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川报》的主笔李劼人。关于他们的初次见面,舒新城在其散文集《蜀游心影》中有详细的叙述:“劼人长不满五尺,但两目灼灼有光,讲起话来,声音高亢而嘹亮,气势从容不迫,俨然向人演说的一样。他平常作事的责任心如何,我因为系初见面而不能断定,但他说话一字一句不肯轻放过,两手抱着水烟袋也在那里一口一口地狂吸,走起路来就在房间里也是大踏步向前的态度,很可以想到他平时治事的精神。”两人一见如故,结为生死之交。
  刘舫学习优良,关键是面容姣好,众目睽睽,师生的并行身影被道德家们看在眼里。当时有一个官僚之女嫉妒刘舫,偷了刘舫的日记呈报校长,说刘舒有恋爱行迹。另有追求刘舫不遂的男学生,冒舒新城之名给刘写恋爱信,信也被送至校方,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这时学校形成“拥舒”、“驱舒”两派,学校骑墙摇晃,少数服从多数,最终赞成“驱舒”。强令刘舫退学未果,一些教师、学生转而把舒新城看成了祸端,罪名是“诱惑女生,师生恋爱”,舒成为了他们缉拿的目标,明令“捕得即行殴毙”。《蜀游心影》的最后是《喜剧》,提到舒新城被逐出成都高师的经过。舒新城眼看风声渐紧,最后不得不化妆逃出成都,结束了在成都高师的历险生涯。
  怎么逃走的?他立即躲到李劼人家里。舒新城在《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1893—1928》里回忆,“易装甫毕,即闻门外人声嘈杂,劼人乘酒兴出,与大闹,我乃由岳安乘间引至劼人舅氏后院短墙边,扶我逾墙跳至邻居,邻人初以为盗,大声呼喊,岳安告之,且同逾墙,始获无事。劼人之闹,则为故延时间,使我能安全逃出,经过半小时之争辩,劼人卒令督署宪兵及学生代表入室搜索,不得,乃将劼人捕去。”   伍加伦、王锦厚的《《李劼人传略》里特意提及这一事件,说:“一次舒新城同女友在大街上拉着手走,被……杨森看见……扬言要予以枪毙……李劫人……即将舒新城藏在家三天三夜,然后又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把舒安全地送出了四川。”当时高师的学生王介平在此期间问过李劼人先生。先生说,关于舒新城事传说颇多,率不足信。对于“拉着手走”一说,李先生微笑着说:“成都还没有这种风气,舒新城也没有这样大胆。”舒新城确曾同成都高师几个女生在街上漫步,被杨森手下知道了,告诉了杨森。其时适杨森有小老婆在高师当旁听生,他们便趁势危言耸听,捏造所谓“拉着手走”、“大伤风化”等激怒杨森,遂下令抓人。(王介平《<李劼人传略> 补正》,刊《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3期)
  此后舒新城辗转匿居两个礼拜,李劼人亦身陷牢狱十天。5月8日,经成都高师教职员孙卓章等三十余人请愿,李劼人才得放释归家。而李劼人为朋友坐牢的大义,才是梁启超所谓“儒侠”的身体力行,令人感怀。
其他文献
摘 要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实践教学胜任力水平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浙江省10所高职院校的271名工科类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对30名工科类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工科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胜任力整体水平较好,但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教师类型、不同企业工作经历、不同学历、不同毕业院校、不同学校层次的高职院校工科类青
青莲谣  1.  看不见莲花  你就是莲花  在青莲  我们看见诗歌的马车  一路拉着李白  洗墨  磨针  把石牛赶进竹林  经风历雨  从远离故乡的院子  你看见帆船消失  看见江水一点点落下去  看见浣纱,红鲤  看见没有人影的渡口  在摇来晃去的道路上  成为了当地人的传说和诗歌  被吹向远方  2.  说开就开了  自然的桃花  她有一个乡村的名字  在阳光照耀的地方  点燃泥土  梦想
在读到詹姆斯·赖特的随笔之前,我丝毫不曾想到过,这位美国诗人的随笔竟然会伴随我度过了这么多年。  跟赖特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沉思型抒情短诗一样,其随笔作品文笔优美,阅读之中,常常能让人感到意外。赖特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的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以新超现实主义手法赋予其田园式的诗意和娓娓道来的语言,在总体上给自然景色赋予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人们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同时
现实并非“骨感”,现实依然是丰富的,尽管它日益碎片化。不过,也许正是这一由电子时代形成的碎片化,让现实的丰富性有了别样的风景和不同于三十年前的叙事与书写。或者说,当碎片化成为当下现实的重要特征时,重构现实的丰富性,事实上也是对小说家的某种认知与能力的测试。再进一步讲,重构现实的丰富性,是当代小说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当下对于小说是否还有生命力的担心。刚好,国庆节期间,读完《四川小说》第九期的“四川
摘 要 以自主学习理论、存在感理论和学习实践共同体为基础,提出MOOC平台改进和完善的策略,具体包括对学生、试题和课程的分类、防作弊、检测答案重复、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和过程完成情况与平时成绩加减分挂钩等。改进完善后的MOOC平台经过应用试验后收到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存在感。  关键词 MOOC平台;高职院校;管理系统;技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
众所周知,卡尔维诺最最著名的小说当数那部晦涩幽暗的《寒冬夜行人》,而《马可瓦多逛超级市场》却鲜为人提及,究其原因必定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有关,那时写作者都在强调现代小说技巧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之类,像《马可瓦多逛超级市场》这样的短篇小说坐冷板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也许,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理由,那便是国人普遍对超级市场没有什么概念,阅读无法产生共鸣,而超市乐购风靡我国也是最近二十多年间的事,所
面对金灿灿的阳光照耀着的黄沙岭,我忍不住高声喊叫,一定要把自己丢进去,像一粒石子那样。山上跌宕着深深浅浅的绿意,这是时光之外的颜色,与尘世的喧嚣名利无染。风一溜小跑来,推搡着,使翠绿掠起波纹,顺山势起伏。一波又一波,最后涌向我们。风里带着一点南宋的气息,不动声色地穿过我们的身体,把一部分累赘的灵魂掳掠走,让我们的身子变得比往日轻盈。  山外溽热,黄沙岭却笼罩一片清幽。倘若提及黄沙岭,想必鲜有人知悉
她们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国风·周南·汝坟》  这么短的一首诗歌,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却甚多,其心路历程很复杂。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却由妻子承担了,其缘由便是“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她的丈夫行役外
于永明   作为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厅长,他带领全省职教战线上的同志们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探索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职教发展道路。摸爬滚打的近7年间,省委省政府先后做出了“全力打造浙江职业教育升级版”“加快推进全省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带领同志们统筹和优化中职教育区域发展布局,加强普职协调发展,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开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
我的职业是一个吊车司机,摄影跟我的职业,还有写作跟我的职业,没有丝毫关系。但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我需要一个精神的身份,甚至是两个。写作对于我是一个精神身份,而摄影变成了我的另一个精神身份。说到摄影,我是汗颜的,我的叫摄影吗?但我的不仅仅是拍照吧。我很多人曾嘲笑我,说我不懂技术,连相机的基本功能都不会,还拍片,还有杂志发表,简直是荒诞的笑话。那就让他们笑话吧。记得一次在云南遇到于坚,他说,狮子总是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