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组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f36318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组块教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本文提到的“组块”简单地理解就是在课堂上突破教学内容线性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成一个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小组合作学习”则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前提下,将“组块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组块任务,最后融合,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规范;组块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48-01
  一、建立“组块教学”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是“组块教学”的前提。一般认为小组内成员应该有差异,便于组内指导。但是,“组块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并充分考虑知识构建的逻辑性,因此不需知识的领头羊,避免组长的“霸语权”。
  也就是“组块教学”的“小组建设”基础是“组内同质”,成员间的学习基础、习惯等是有共性的,他们可以在相对平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相互协作,质疑争辩,甚至确定共同的探究目标。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这一节要学习“用公式计算”、“用函数计算”等数据自动计算时,将本节的知识要点组成“用公式计算”、“用函数计算”、“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等三个大块。“用公式计算”的知识水平要求比较低;“用函数计算”相对来说需要较高接受水平的学生;“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这一组块是建立在前面两个知识要点的基础上,选择这一块的学生显然与这一知识水平相符合。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后选择一个“组块”进行探究,然后将同类选择的学生组成同组。
  这样,在课堂的同一时间段内,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的“块”探究完成本组可以完成的共同探究目标,避免学困生跟不上,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二、构建小组合作的机制
  不管该知识组块是易是难,学生的学习行为通常有模范、阅读、思考、调查、设计、制作、展评等各环节。此时需要规范小组合作行为,利于合作的顺畅度。
  1.提前学习“合作技能”。
  “组块教学”的小组合作是“合作性学习”,非竞争性学习。在4人小组中,任务不分工:每个人都要完成本“组块”的所有任务。角色要分工:如记录者、鼓励者、检查者、解说者、组长等。同时让学生明确每个人有双重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并帮助组内所有的组员都学会这些任务。
  2.提前建立“课堂规范”。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经常以活动为载体,建立专门的课堂规范,引起学生意识上的重视,利用活动有秩序开展。
  第一、严格规定学生有固定座位,对每台计算机进行编号,学生与机器一一对应,以记录表的形式加以固定。比如我校的机房一共六列,每列10台电脑,一共60台学生电脑。编号规则是第一列电脑是A01号机至A10号机,第二列是B01号机至B10号机,以此类推,一直到F10号机。
  给每台电脑编号后,学生与机器号码一一对应。学生必须对号入座,并对自己的机器负责。教师要用电脑编号对学生进行考勤和登记奖励的分数。如果张三在A01号机,缺勤,李四坐了张三的A01号机,而李四自己的A02号机空着,那就记A02号机的李四缺勤。这样一来很容易发现学生是否对号入座。每节课登记,并及时反馈。经实践,这样对维持理想的小组合作秩序起到直接的作用。同时能增强学生保护设备的责任感。
  3.提前整理“上课秩序”。
  学生到功能室上课喜欢一窝蜂地涌进课室,自控能力不强的初中学生很容易一窝人不自觉地围在一起打开电脑游戏。所以要统一要求学生在功能室外先排好队再进去,统一有序的步调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开展,而提前整理的良好秩序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有一个事先的情绪调节作用,利于开展合作探究教学。
  4.提前准备“组块教学”与“分组合作”的分组与融合。
  要做到“组块教学”与“分组合作”的分组与融合,首先要做到内容的分组与整合,为了完成整体的教学进度,也要做到形式的分组与整合。
  前文提到,对于“组块教学”简单地理解就是在课堂上突破教学内容线性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成一个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所以教师对教材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要准确,对学生的学情也了然于心,方能做到教学内容的重组、整合;做到教学活动的分组与整合。
  比如前文提到的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要学习“用公式计算”、“用函数计算”、“相对引用”、“绝对引用”等,其中“用函数计算”又涉及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排名函数等,课程内容容量大,如果按照教材内容顺序,所有学生同时探究以上教学任务会出现有些学生探究完公式计算,根本没时间去探究函数;有些学生可以完成部分函数,但是对于几个常用函数的认知还是有困难;而有些学生知识水平和自学水平都比较高,他们甚至可以完成教学难点“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突破。因此,不适合全部小组统一任务,统一进度。
  如果将以上知识点进行重组,整合成各个“组块”,然后分到各个“小组”进行组内探究,各小组只负责完成自己的“组块”。学生在同一节课同一时间段同步进行,教师为学生准备留有足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的学习素材,这便按照“组块教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各个小组完成本“组块”任务后派代表分享本“组块”探究过程与解决方案。教师提醒学生们在各个小组的发言中发现他們各“组块”知识点与自己小组的“组块”知识有哪些共性,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并提取各“组块”的知识关联度,也就是“组块”探究之后的“融合”。这样,课堂将在很充足的时间里进行进一步教学内容拓展,进行学以致用等。
  前文提到,“组块教学”中不需要知识的领头羊,既是激发学生相互协作,也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争辩,这对知识构建与信息素养的提升直接有效,值得老师们去尝试。
  参考文献
  [1]薛法根.《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http://zjjys.zje.net.cn.
其他文献
改革研究生大型分析仪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使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大型仪器的操作,并应用于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实验素质、严谨
为引导学业困难的八年制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生涯,建立辅导员-PBL教师-专业导师三位一体的指导模式。以两个年级13名学业落后的医学生个体为关注对象,进行为期1年半、多教师参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其进行了探讨。对“双一流”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中体育院校的需要,进行了其责任与担当的探讨。探讨结果总结出立足与世界“双一流”地位,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31-02  在翻阅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发现以极值点偏移为背景的试题,时有出现。通过阅读一些参考文献,笔者深受启发,这里给出处理此类问题的一种突破策略。  1.知识准备  极值点偏移:若可导函数在处取得极值,且函数与直线交于,两点,则的中点为,若则称极值点左偏,若则称极值点右偏。  2.真题再现  (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多为A或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该疾病可引发肺炎,导致儿童、老人及免疫受损者住院甚至死亡。目前,可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主要有M2离子通道抑制
针对晋中市水资源基本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即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逐步压
【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关注的重点,也是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就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教学而言,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高考能力的考查已经从传统地理知识与技能获取、理解与应用,转化为综合分析能力、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
饮用水水质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运行后,水质监测工作没有跟上步伐,在当前饮水水量基本解决
目的探讨miR-150敲除通过NKT细胞对细菌感染和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影响。方法1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小鼠胸腺不同发育阶段NKT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和预扩增后利用TaqMan
从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教学特点和学生课程设置的教学实际出发,介绍了打破学科限制,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分层次递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