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更有效帮扶 高校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

来源 :中国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约909万,同比增加了35万人。人数规模之大、增长幅度之快使得高校的就业工作尤为艰巨,而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毕业生中的重点群体,比如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农村地区学生、残疾学生等,这些学生的就业劣势则更为明显,各高校不但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环境出现新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学者甘毅指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岗位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企业裁员甚至面临倒闭;二是求职模式发生较大的转变,线上招聘成为了一种趋势;三是对毕业生之间的求职互助产生了影响,有时会产生信息孤岛的现象。由此可见,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重视扶持、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云端就业等新模式的出现,也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说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求稳心态明显,求职期望过高  受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以及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疫情之下,毕业生出国留学、自主创业、参加工作的比例明显降低,而选择考研、考公考编的人数相对较多,导致“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更为突出。事实上,部分同学考研、考公考编只是盲目从众,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准确的自我定位,以慢就业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另外,虽然一些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比较强烈,但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普遍低于学生的期望,往往是企业急于招聘学生,而学生求职期望过高,寄希望于更好的选择,存在一些“低于X万薪酬不去”“不想去生产一线”“必须解决某地户口”等非理性就业观念。
  就业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开学、考研复试、留学出国、考公考编等工作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心理焦虑,再加上异地流动比较谨慎,出行不便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求职步伐。朱佳艺指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毕业生的求职心态发生改变,部分毕业生出现迷茫、逃避、焦虑等心理问题,企业用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徐杨等通过调查发现,新常态疫情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悲观就业心理、紧张焦虑心理、自卑怯懦心理以及依赖外界心理。由此可见,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心理困扰。
  重点群体劣势显著,就业难度加大  重点群体毕业生涉及的类型较多,包括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农村地区学生、残疾学生等等,这些毕业生受制于资源短缺、知识面窄、心理困扰、素质乏力等多种因素,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因此其就业问题更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到来进一步加大了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致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对此,各高校应加强对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顺利毕业、就业,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
  后疫情时代帮扶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聚焦重点群体毕业生,“一人一档”底清数明  各高校应对全体毕业生进行全面的摸底与排查,并建立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台账,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精准帮扶。例如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农村地区学生、残疾学生等都应该在台账的范围之内,做到底清数明。针对重点群体,二级学院要在就业体系中增设重点群体管理模块,全面推进分类帮扶机制,“一人一档”数据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意向、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耐心的疏导与帮助,及时动态更新台账,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一个不落。
  整合一支就業指导队伍,精准服务就业需求  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二级院系“一把手”和就业工作人员应全部到位,为就业工作提供思路,明确目标和要求,坚持不懈抓就业。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形成由院领导、系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实行“一生一策一导师”动态管理,进行“一对一引导、一对一督促、一对一帮扶”,明确帮扶责任人。通过面谈、微信、电话等途径每半个月与重点群体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就业意向,掌握学生就业动态,为学生提供简历、面试、心理等个性化辅导,全面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就业工作精致化教育、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为广泛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学生就业工作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开展求职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服务水平  辅导员、班主任应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职业能力测评等方式对重点群体毕业生开展就业现状调研,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与需求,根据需求开展不同类别的求职技能培训,比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模拟招聘等,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塑造与提升,增强其求职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档案户口等服务,精准匹配市场供需与学生信息,优化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时性,完善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重点群体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的目的奠定基础。
  加强心理干预与调控,拓宽毕业生求职渠道  高校在就业体系中应增设疫情危机应急模块,精准监控舆情导向,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对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预警学生心理危机。其次,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拓宽就业渠道。第一,积极举办宣讲会、双选会,及时将招聘信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精准推送;第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去建功立业,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国家基层项目;第三,鼓励有潜力的学生考研,为学生提供考研讲座、报考咨询等服务,提高升学率。支持有能力的学生考公考编,促使就业分流;第四,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发扬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
  新冠疫情使得就业形势难上加难,重点群体毕业生更要引起重视,这既是后疫情时代对高校稳就业工作的时代要求,更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途径。高校应高效落实“建设一个结对帮扶数据库、一人一本结对帮扶工作台账、一人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每周推送一次就业服务信息、每半月一次就业谈话”的“五个一”结对帮扶工作要求。立足当下,结合实际,进一步明晰就业导向、优化就业体制、突出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质量,不断探索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应对机制,降低疫情防控对就业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指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这一标志性的提法,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了经济发展与稳定就业的关系,赋予新发展格局下稳就业的新内涵。扩大内需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同时为扩大内需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现实基础,两者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处理好两者关系,是适应新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期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找准“三个聚焦”,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工作思路,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齐头并进”,力促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防范脱贫人口返贫风险。  聚焦岗位需求“稳就业”  摸清劳动力和企业用工两个底数 先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底数,再摸清企业招工需求底数,为就业双向对接做好基础工作。通过部门联合对接和深入企
期刊
遭遇车祸落下残疾,21年来,邹蜜坐着轮椅读完本科,考上研究生,到国外留学获得第二个硕士学位,开工作室从事校外英语辅导工作……现在,报名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但因“双下肢不能运动”,未能通过最后一道体检环节。(5月3日《北京青年报》)   残疾女硕士邹蜜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但是未通过体检,原因是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5月1日,针对此事,中国残联维权部主任周建表示,目前中国残联正在与重庆方面沟
期刊
我们联合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在今年率先取消了本市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入职重复体检。”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常规入职体检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在有效期内,各用人单位可互认共享体检结果。(5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率先取消了本市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入职重复体检,毕业生入职体检结果可互认共享,这看起来是小事一桩,实则是“帕累托改进”,是为高校毕业生快就业扫清障碍,此举彰显
期刊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扬中市产业规模、企业用工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企业招工难、留工难问题日益突出。为进一步摸清扬中市企业用工情况,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针对性解决企业用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市人社局人才中心、就管中心组成调查小组,针对规模企业用工难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企业用工基本情况      101家企业共吸纳26972名人员就业,三大主导产业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共
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张继伟:   对待求职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想法。第一份工作确实重要,但是不要用第一份工作把自己限定得太死,如果不能一步达成,要不断地去积累,接近你的目标。应该把自己的发展同国家、民族的需要联系到一起,这样将来工作的时间越長,越能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现在很多学生求职还是存在跟风现象,要多想一想自己的优势、自己未来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要总用一些不必要的条件
期刊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稳民心的惠民教育帮扶工程。高校作为高质量人才的出口,就业指导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高校就业指导涉及到就业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能没有“领路人”,出现盲目状态,迷失方向;也不能各自为政,使就业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本文以雁阵效应为切入点,从雁阵效应中包含的头雁领航效应、良雁入群效应和雏雁新飞效应三个方面来阐释高校就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发展关系调整的重要意义。 
期刊
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铜陵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于2018年底率先在全国积极探索推进公办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以铜陵理工学校(铜陵技师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为主体组建了安徽大江教育集团,明确了实行集团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负责制管理体制,并注入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市
期刊
[摘要]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中央红军开辟赣南、闽西中央苏区时期,成功地解决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五个重大问题,即走什么路,建什么军、建什么党和如何建党?打什么战及如何进行革命战争?如何进行“实际调查”,实施动员和依靠群众的执政理念,从而初步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框架和基础。其主要内涵为:一是开辟了中国革命新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二是制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纲领及
期刊
教育与就业关乎社会发展,是民生之本,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根据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成果的经济应用,是要随着劳动力的社会效用实现而实现。当下职业院校办学,因疫情环境面临新增岗位大幅下降等情况和问题,学生技能培养、职业路径畅通都亟待实施五育改革,与产业进行立体对接与融合。如此方可培养出更多契合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根本上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保学生就业。  职教五育聚焦综合职业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