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有自己的养老传统,但是随着我国养老事业的逐步发展,国人对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也日渐严重。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占全球老年人口的近22%,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总和。
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期,“421”模式的家庭正在迅速增多,独生子女赡养负担的加重,成为众多家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针对居民养老的一样调查显示,近6成的受访者愿意未来在养老院养老;而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是受访者认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在老年依靠方面,超过4成的受访者表示老年生活依靠自己的配偶照料;在老年服务项目上,超过6成的被访者认为老年人最需要紧急救助的服务。随着老龄潮的逼近,增强多元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到养老院养老逐渐被人们认同
“不管你今天多么年轻,明天人人都会老。”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数字100调查显示,近9成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过养老问题。在问及养老模式的了解上,居家养老是受访者目前最了解的养老模式,占76.9%;其次是机构养老的模式,占54.6%;屈居第三的是居家式社区养老,占52.7%;另外,以房养老、乡村养老等都是受访者了解的养老模式之一(图1)。可以看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小型化越来越突出,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越来越弱化,整个社会的养老问题正在日益突出地摆在每个国人面前,由于养老关涉自身利益,同时也牵扯到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国人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养老需求的多样性也随之增长。
从目前形势来看,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本次调查中,62.7%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已有人入住养老院,仅有37.3%的受访者表示周围没有人入住养老院。在问及受访者对未来年老时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时,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另有44.7%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入住)。由于我国家庭养老资源已显示不足,子女赡养老人力不从心,对养老院需求度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仅为315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随着国内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养老院无论是设施还是服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养老院也得到了部分受访者的认可,究其原因,63.3%的受访者是因为有精神寄托,可以有人陪伴或者聊天,61.6%的受访者则表示很多老年人在一起可以参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活动,而有60.1%的受访者则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希望遇到急事在养老院可以有个照应,同时生活设施的便利以及人性化的服务也是受访者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的原因之一。
数字100数据显示,在养老院的档次选择方面,66.9%的受访者愿意每个月花2000-5000元在中端养老院养老,而20.9%的受访者则希望只花较少的钱在低端养老院养老,也有超过1成的受访者愿意在高端养老院养老。
但是,养老院始终不能彻底满足国人的完全认可。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对亲情依恋,高达71.4%的受访者不希望离开自己的家,由于几十年的家庭生活,已经是根深蒂固,一旦进入养老院,就意味着这个家拆开。其次有42%的受访者则表示出对养老院的担忧,41.6%的受访者则认为养老院封闭,气氛比较沉闷。另外,有26.5%的受访者则认为目前养老院收费昂贵,且需要排队等候,无法入住(图2)。综上所述,这些原因也是养老院体系中目前存在的缺陷。
养老模式期待多元化发展
虽然有自己的养老传统,但是随着我国养老事业的逐步发展,国人对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74.5%的受访者还是认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方式最为理想,其中社区养老,即白天提供配餐、老年社区活动等服务,晚上回家居住,占37.5%;居家养老,即住在自己家里、靠自己养老的占37%,2者占比不分伯仲。养老院或者福利院养老则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占20.3%,仅有5.2%的受访者则希望未来家庭养老,靠子女的资助。可以看出,社区养老虽然区别居家养老,但是社区养老在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上,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依托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服务,这是目前国人最想要的晚年生活方式。
在回答“您年老时是否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时,数字100数据显示,逾7成的受访者愿意与子女同住,超过3成的受访者则不愿意在一个屋檐下同住。那么老人希望与子女同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数据显示61.35%的受访者因为晚年比较寂寞,希望一起同住这样更能容易看到孩子,26%的受访者则是希望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家里,仅有10%的受访者希望被子女照顾。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是被文化所崇尚的养老方式,父母往往是为了孩子考虑,为孩子义无反顾的付出,也同样认定孩子对自己的老年生活负有义不容辞的抚养义务。但有时并非如此,他们对儿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空巢时的极度失望。
究其不愿意同住的理由时,58.7%的受访者认为由于两代人之间的生活习惯与观念不同,容易产生矛盾,20.1%的受访者则认为同住在一起不方便,10.7%的受访者则怕后代因为自己而争吵,10.1%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想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而不愿意同住。
在面临老年生活的日常照料时,受访者首选和其次选择的依靠对象分别是“配偶”和“子女”,分别占42.8%和21.1%,表明国人在生活对自己的配偶和子女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各类机构的比例也高达26.8%,由于“421”模式的家庭正在迅速增多,机构养老也成为很多的人选择。
老有所养 需要扶持
人们越来越发现,一个个以人民币为单位的数字似乎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除了经济援助与照顾之外,哪些服务项目是人们认为老年人最需要的?根据数字100数据显示,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紧急救助、保健康复以及日间照料,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娱乐、心理健康、社交服务也是受访者认为不容忽视的服务项目(图3)。因此,人们对年老时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生活方面服务,还有很强的精神需求。而我们在对待老年人时并不能是简单的帮助,而是需要帮助老年人建立自己的社会生活网络,拥有生活自主权。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的现状,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46.6%的受访者对目前养老保障的现状感觉一般,4成(27.5%不满意,13.1%非常不满意)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满意的程度,只有1成(9.7%满意,3.1%非常满意)的受访者表示满意。由于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的养老保障现状让人堪忧。
在问及受访者“哪些措施可以解决养老问题”时,数字100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大对公立养老院的投入,56.2%的受访者则认为需要正确引导人们的养老观念,54.2%的受访者则认为需要平衡养老金分配制度,另有50.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健全私立养老院的管理机制。显然,作为政府,一方面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一方面就要出台政策来支持社会力量来兴办养老事业。
关于样本:本次调研样本覆盖一二三线城市的市民,借助Assuredsample在线样本库,共回收有效样本1525份。其中女性受访者占57.5%,男性占42.5%,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间,多数受访者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86.3%的人接受过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教育,67%的受访者个人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所有有效问卷经过在线调查系统逻辑自动检查功能查错,误差率在5%以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也日渐严重。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占全球老年人口的近22%,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总和。
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期,“421”模式的家庭正在迅速增多,独生子女赡养负担的加重,成为众多家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针对居民养老的一样调查显示,近6成的受访者愿意未来在养老院养老;而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是受访者认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在老年依靠方面,超过4成的受访者表示老年生活依靠自己的配偶照料;在老年服务项目上,超过6成的被访者认为老年人最需要紧急救助的服务。随着老龄潮的逼近,增强多元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到养老院养老逐渐被人们认同
“不管你今天多么年轻,明天人人都会老。”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数字100调查显示,近9成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过养老问题。在问及养老模式的了解上,居家养老是受访者目前最了解的养老模式,占76.9%;其次是机构养老的模式,占54.6%;屈居第三的是居家式社区养老,占52.7%;另外,以房养老、乡村养老等都是受访者了解的养老模式之一(图1)。可以看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小型化越来越突出,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越来越弱化,整个社会的养老问题正在日益突出地摆在每个国人面前,由于养老关涉自身利益,同时也牵扯到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国人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养老需求的多样性也随之增长。
从目前形势来看,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本次调查中,62.7%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已有人入住养老院,仅有37.3%的受访者表示周围没有人入住养老院。在问及受访者对未来年老时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时,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另有44.7%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入住)。由于我国家庭养老资源已显示不足,子女赡养老人力不从心,对养老院需求度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仅为315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随着国内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养老院无论是设施还是服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养老院也得到了部分受访者的认可,究其原因,63.3%的受访者是因为有精神寄托,可以有人陪伴或者聊天,61.6%的受访者则表示很多老年人在一起可以参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活动,而有60.1%的受访者则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希望遇到急事在养老院可以有个照应,同时生活设施的便利以及人性化的服务也是受访者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的原因之一。
数字100数据显示,在养老院的档次选择方面,66.9%的受访者愿意每个月花2000-5000元在中端养老院养老,而20.9%的受访者则希望只花较少的钱在低端养老院养老,也有超过1成的受访者愿意在高端养老院养老。
但是,养老院始终不能彻底满足国人的完全认可。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对亲情依恋,高达71.4%的受访者不希望离开自己的家,由于几十年的家庭生活,已经是根深蒂固,一旦进入养老院,就意味着这个家拆开。其次有42%的受访者则表示出对养老院的担忧,41.6%的受访者则认为养老院封闭,气氛比较沉闷。另外,有26.5%的受访者则认为目前养老院收费昂贵,且需要排队等候,无法入住(图2)。综上所述,这些原因也是养老院体系中目前存在的缺陷。
养老模式期待多元化发展
虽然有自己的养老传统,但是随着我国养老事业的逐步发展,国人对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74.5%的受访者还是认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方式最为理想,其中社区养老,即白天提供配餐、老年社区活动等服务,晚上回家居住,占37.5%;居家养老,即住在自己家里、靠自己养老的占37%,2者占比不分伯仲。养老院或者福利院养老则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占20.3%,仅有5.2%的受访者则希望未来家庭养老,靠子女的资助。可以看出,社区养老虽然区别居家养老,但是社区养老在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上,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依托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服务,这是目前国人最想要的晚年生活方式。
在回答“您年老时是否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时,数字100数据显示,逾7成的受访者愿意与子女同住,超过3成的受访者则不愿意在一个屋檐下同住。那么老人希望与子女同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数据显示61.35%的受访者因为晚年比较寂寞,希望一起同住这样更能容易看到孩子,26%的受访者则是希望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家里,仅有10%的受访者希望被子女照顾。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是被文化所崇尚的养老方式,父母往往是为了孩子考虑,为孩子义无反顾的付出,也同样认定孩子对自己的老年生活负有义不容辞的抚养义务。但有时并非如此,他们对儿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空巢时的极度失望。
究其不愿意同住的理由时,58.7%的受访者认为由于两代人之间的生活习惯与观念不同,容易产生矛盾,20.1%的受访者则认为同住在一起不方便,10.7%的受访者则怕后代因为自己而争吵,10.1%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想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而不愿意同住。
在面临老年生活的日常照料时,受访者首选和其次选择的依靠对象分别是“配偶”和“子女”,分别占42.8%和21.1%,表明国人在生活对自己的配偶和子女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各类机构的比例也高达26.8%,由于“421”模式的家庭正在迅速增多,机构养老也成为很多的人选择。
老有所养 需要扶持
人们越来越发现,一个个以人民币为单位的数字似乎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除了经济援助与照顾之外,哪些服务项目是人们认为老年人最需要的?根据数字100数据显示,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紧急救助、保健康复以及日间照料,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娱乐、心理健康、社交服务也是受访者认为不容忽视的服务项目(图3)。因此,人们对年老时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生活方面服务,还有很强的精神需求。而我们在对待老年人时并不能是简单的帮助,而是需要帮助老年人建立自己的社会生活网络,拥有生活自主权。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的现状,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46.6%的受访者对目前养老保障的现状感觉一般,4成(27.5%不满意,13.1%非常不满意)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满意的程度,只有1成(9.7%满意,3.1%非常满意)的受访者表示满意。由于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的养老保障现状让人堪忧。
在问及受访者“哪些措施可以解决养老问题”时,数字100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大对公立养老院的投入,56.2%的受访者则认为需要正确引导人们的养老观念,54.2%的受访者则认为需要平衡养老金分配制度,另有50.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健全私立养老院的管理机制。显然,作为政府,一方面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一方面就要出台政策来支持社会力量来兴办养老事业。
关于样本:本次调研样本覆盖一二三线城市的市民,借助Assuredsample在线样本库,共回收有效样本1525份。其中女性受访者占57.5%,男性占42.5%,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间,多数受访者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86.3%的人接受过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教育,67%的受访者个人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所有有效问卷经过在线调查系统逻辑自动检查功能查错,误差率在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