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屋舍俨然,炊烟袅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在缓慢流淌的时光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样的画面,应该是人们脑海中关于村庄的印象,也是过去的毕家上流真实的生活。而随着世园会的举办,这里,已经不再是村。
在过去的184天里,无论你以何种方式行走在青岛市区各大主要道路上,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指示牌都会随时提醒你距离这个世界级盛会有多远。同时,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184天里,世园会与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奥帆基地等耳熟能详的景点一起,成了青岛的另一张名片。
李沧、城阳、崂山三区交界的百果山,山林幽幽,溪水潺潺,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通过滨海大道、青银高速等交通干道以及数十条快线、专线轻松抵达的美丽所在,在世园会之前,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毕家上流村民,虽放眼可见繁华都市,却由于交通不便,只能“大隐于市”。
山村在久远的岁月里寂静着,花儿自顾自地开了又落,她在等待着有人轻叩柴扉,向着世界敞开大门。
“幸运的是,一个村庄迎来了时代的眷顾。”这是毕家上流社区党委书记毕仕俊写下的’深情话语,也代表了这里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恩和喜悦。许多年以后,面对眼前这座古老得说不清年纪的山,面对那些穿越了无常岁月而长存的树木,百果山人会记起在2014年的184天里发生的故事,以及那被改变的一切。
时代的眷顾
毕恩德、毕兆辉、徐立生,他们是三位年龄都在50岁以上的村民,在村里劳作、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们回忆往事,或许不会生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对他们来说,时间,就如同山间的阳光,缓缓爬过漫坡草地。
三位朴实的庄稼人并不擅长用长篇大论来讲述那些宏大的意义,说起村里的故事,他们就像在闲话家常。
毕恩德已经62岁了,他在社区成立的百果山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单从外表,无法将眼前这个与自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人,与专业的管理技术人才联系在一起。或许正是对家乡的熟悉与热爱,让老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在他的记忆里,过去山上除了村民用以维持生计的果树之外,只有杨树、松树、刺槐等有限的树种,还有些山上就是光秃秃的。而自2002年开始,百果山田园绿化有限公司就开始引进树种,对山体进行绿化。“刚开始公司钱也少,引进的树种也是一些小树苗,种树都是靠人工,挖坑、抬树、挑水,特别辛苦。”
实际上,“靠山吃山”的毕家上流人,深深懂得自然才是他们的宝贵财富,而社区书记毕仕俊也一直用一种颇具前瞻性的眼光来将大量的经历投入植树造林上。现在的百果山,黄栌、红栌、五角枫、榉树、芙蓉、连翘、毛竹、女贞、木槿、紫荆……春有百花齐放,夏有绿树成阴,秋有层林尽染,冬有苍松叠翠。世园会花落百果山,固然是时代眷顾了这个小山村,而“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又何尝不是毕家上流人辛勤浇灌的结果?
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变美了这片山,也迎来了世园会的垂青。这是一个契机,小村开始拥抱整个世界。谈起近年来生活的改变,毕兆辉难掩喜悦:“旧村改造了,住房由过去的4间平房变成了两套楼房,过去村里的路又狭窄又不平坦,两辆车对开就要刮蹭,夏天家里苍蝇乱飞。现在马上要搬进楼房,生活和城里人一样。收入也提高了,60岁以上的人都有退休金,加上在自己社区的公司里种种树种种菜,以及其他的福利,都能实现小康生活了。”
徐立生也有着相同的喜悦。以前,他在村里种植蔬菜水果,凌晨两三点钟赶到批发市场卖货是常态,农闲时节就打打零工,生活拮据。而现在,他过着朝八晚五的生活,不用出远门,在当地就能实现就业。
多年来,毕家上流一直在慢慢转型,2002年开始,村里就给村民投保,2004年“村改居”,2010年10月20日,拆迁动员大会开幕……与其说世园会改变了这个小山村,不如说是毕家上流在主动转型的路上,被世园的“催化剂”大大加快了步伐。
山水铭记
与前面三位老人家相比,毕文超、毕朋昊的生活也或多或少地因世园会而改变,不同的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毕家上流年轻人,他们的选择更加主动,也更多地为毕家上流的未来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1999年,“80后”毕文超刚刚到李村上高中,令她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村里唯一的一条通往李村的道路一毛杨路,她把这条求学之路称为“永修路”,意思就是“永远在修的路”。每逢雨天,小小年纪的她就要扛起沉重的自行车过河,再骑车15公里到达学校。
如今,望着四通八达的道路,宽阔、平坦,世园大道、天水路,一条条道路拉近山村与城市的距离,也将一种崭新的生活带到这里。毕文超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在她看来,世园会给毕家上流带来了很多,首要的一点就是借助这样的国际盛会,家乡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完善。
许多像毕文超一样的年轻人都乐见家乡的变化,并且愿意回到家乡工作。毕朋昊也是如此。这个家里的“男丁”自小就干农活,拔草、浇水、锄地,由于山地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全靠人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令毕朋昊直言“太遭罪了”。
而今,毕文超、毕朋昊这些村里的青年一代,早已告别了过去的农耕生活,他们也在憧憬着未来。世园会将要落幕,这里的山水草木却将铭记这184天,山水林园的大文章永远不会画上句点,天、地、人和谐共存,生生不息。“后世园经济”又将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呢?
旅游、休闲、度假、餐饮服务、养老服务、物业管理等第三产业已经在谋划之中。沿着滨海大道转至天水路,数百米便可见“百果山森林公园”,今年,它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山东省首批原生态景区之一,而毕家上流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大自然赐予的这块风水宝地,是毕家上流的宝贵财富,未来自然仍将惠及它的子民。
从世园执委会出门上山,穿过一幽暗隧道,眼前会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此处就是百果山森林公园一角,定位为餐饮服务的“上流小院”已建成,几座院落依山而建,可观溪流飞瀑,赏绿树芳草,听鸟语虫鸣,品山泉时蔬。此处距离市区只半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十足是休闲度假、享田园之乐的清静所在。
而社区与李沧区残联合作建设的“农疗基地”也已经启用,设有“爱心农场”蔬菜种植基地和“开心广场”户外运动场地,主要针对残疾儿童开展种植、采摘、品尝、团结协作以及综合类型的情境教学、分组教学等农疗活动。让人亲近自然、体验农趣的同时,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让康复教育由室内走向户外。
百果山人敬畏自然,在他们看来,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有神灵的庇佑,从前在山上有座大庙,而在这座庙的遗址之上,一座佛像艺术馆的主体建筑已经成形。
物换星移几度秋,曾经的小小村落已经成为了记忆,但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止步,他们在寻找着土地的“可持续”、自然的“可持续”、产业的“可持续”,而百果山上光阴的故事,未完待续。
在过去的184天里,无论你以何种方式行走在青岛市区各大主要道路上,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指示牌都会随时提醒你距离这个世界级盛会有多远。同时,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184天里,世园会与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奥帆基地等耳熟能详的景点一起,成了青岛的另一张名片。
李沧、城阳、崂山三区交界的百果山,山林幽幽,溪水潺潺,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通过滨海大道、青银高速等交通干道以及数十条快线、专线轻松抵达的美丽所在,在世园会之前,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毕家上流村民,虽放眼可见繁华都市,却由于交通不便,只能“大隐于市”。
山村在久远的岁月里寂静着,花儿自顾自地开了又落,她在等待着有人轻叩柴扉,向着世界敞开大门。
“幸运的是,一个村庄迎来了时代的眷顾。”这是毕家上流社区党委书记毕仕俊写下的’深情话语,也代表了这里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恩和喜悦。许多年以后,面对眼前这座古老得说不清年纪的山,面对那些穿越了无常岁月而长存的树木,百果山人会记起在2014年的184天里发生的故事,以及那被改变的一切。
时代的眷顾
毕恩德、毕兆辉、徐立生,他们是三位年龄都在50岁以上的村民,在村里劳作、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们回忆往事,或许不会生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对他们来说,时间,就如同山间的阳光,缓缓爬过漫坡草地。
三位朴实的庄稼人并不擅长用长篇大论来讲述那些宏大的意义,说起村里的故事,他们就像在闲话家常。
毕恩德已经62岁了,他在社区成立的百果山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单从外表,无法将眼前这个与自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人,与专业的管理技术人才联系在一起。或许正是对家乡的熟悉与热爱,让老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在他的记忆里,过去山上除了村民用以维持生计的果树之外,只有杨树、松树、刺槐等有限的树种,还有些山上就是光秃秃的。而自2002年开始,百果山田园绿化有限公司就开始引进树种,对山体进行绿化。“刚开始公司钱也少,引进的树种也是一些小树苗,种树都是靠人工,挖坑、抬树、挑水,特别辛苦。”
实际上,“靠山吃山”的毕家上流人,深深懂得自然才是他们的宝贵财富,而社区书记毕仕俊也一直用一种颇具前瞻性的眼光来将大量的经历投入植树造林上。现在的百果山,黄栌、红栌、五角枫、榉树、芙蓉、连翘、毛竹、女贞、木槿、紫荆……春有百花齐放,夏有绿树成阴,秋有层林尽染,冬有苍松叠翠。世园会花落百果山,固然是时代眷顾了这个小山村,而“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又何尝不是毕家上流人辛勤浇灌的结果?
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变美了这片山,也迎来了世园会的垂青。这是一个契机,小村开始拥抱整个世界。谈起近年来生活的改变,毕兆辉难掩喜悦:“旧村改造了,住房由过去的4间平房变成了两套楼房,过去村里的路又狭窄又不平坦,两辆车对开就要刮蹭,夏天家里苍蝇乱飞。现在马上要搬进楼房,生活和城里人一样。收入也提高了,60岁以上的人都有退休金,加上在自己社区的公司里种种树种种菜,以及其他的福利,都能实现小康生活了。”
徐立生也有着相同的喜悦。以前,他在村里种植蔬菜水果,凌晨两三点钟赶到批发市场卖货是常态,农闲时节就打打零工,生活拮据。而现在,他过着朝八晚五的生活,不用出远门,在当地就能实现就业。
多年来,毕家上流一直在慢慢转型,2002年开始,村里就给村民投保,2004年“村改居”,2010年10月20日,拆迁动员大会开幕……与其说世园会改变了这个小山村,不如说是毕家上流在主动转型的路上,被世园的“催化剂”大大加快了步伐。
山水铭记
与前面三位老人家相比,毕文超、毕朋昊的生活也或多或少地因世园会而改变,不同的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毕家上流年轻人,他们的选择更加主动,也更多地为毕家上流的未来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1999年,“80后”毕文超刚刚到李村上高中,令她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村里唯一的一条通往李村的道路一毛杨路,她把这条求学之路称为“永修路”,意思就是“永远在修的路”。每逢雨天,小小年纪的她就要扛起沉重的自行车过河,再骑车15公里到达学校。
如今,望着四通八达的道路,宽阔、平坦,世园大道、天水路,一条条道路拉近山村与城市的距离,也将一种崭新的生活带到这里。毕文超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在她看来,世园会给毕家上流带来了很多,首要的一点就是借助这样的国际盛会,家乡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完善。
许多像毕文超一样的年轻人都乐见家乡的变化,并且愿意回到家乡工作。毕朋昊也是如此。这个家里的“男丁”自小就干农活,拔草、浇水、锄地,由于山地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全靠人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令毕朋昊直言“太遭罪了”。
而今,毕文超、毕朋昊这些村里的青年一代,早已告别了过去的农耕生活,他们也在憧憬着未来。世园会将要落幕,这里的山水草木却将铭记这184天,山水林园的大文章永远不会画上句点,天、地、人和谐共存,生生不息。“后世园经济”又将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呢?
旅游、休闲、度假、餐饮服务、养老服务、物业管理等第三产业已经在谋划之中。沿着滨海大道转至天水路,数百米便可见“百果山森林公园”,今年,它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山东省首批原生态景区之一,而毕家上流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大自然赐予的这块风水宝地,是毕家上流的宝贵财富,未来自然仍将惠及它的子民。
从世园执委会出门上山,穿过一幽暗隧道,眼前会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此处就是百果山森林公园一角,定位为餐饮服务的“上流小院”已建成,几座院落依山而建,可观溪流飞瀑,赏绿树芳草,听鸟语虫鸣,品山泉时蔬。此处距离市区只半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十足是休闲度假、享田园之乐的清静所在。
而社区与李沧区残联合作建设的“农疗基地”也已经启用,设有“爱心农场”蔬菜种植基地和“开心广场”户外运动场地,主要针对残疾儿童开展种植、采摘、品尝、团结协作以及综合类型的情境教学、分组教学等农疗活动。让人亲近自然、体验农趣的同时,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让康复教育由室内走向户外。
百果山人敬畏自然,在他们看来,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有神灵的庇佑,从前在山上有座大庙,而在这座庙的遗址之上,一座佛像艺术馆的主体建筑已经成形。
物换星移几度秋,曾经的小小村落已经成为了记忆,但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止步,他们在寻找着土地的“可持续”、自然的“可持续”、产业的“可持续”,而百果山上光阴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