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以78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院前心脏骤停、39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分别纳入院前组与院内组,均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对比两组复苏成功率、并发症率以及心肺复苏指标。结果:与院前组相比较,院内组复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除颤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较早(P<0.05);院前组以及院内组入ICU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患者,心肺复苏开展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诊;效果
  心脏骤停指的是各类非心源性或心源性因素造成心脏机械活动突然暂停。研究显示,脑部供血中断10 s患者意识即可丧失,若全身血流供应未及时恢复,可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在临床抢救心脏骤停的过程中,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重要的医疗手段,通过及时的除颤、胸外按压等方式,可促进心脏自主循环恢复。本研究针对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院前心脏骤停、39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分别纳入院前组与院内组。院前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3.08±3.72)岁。院内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3.03±3.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确定为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操作标准参考201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实施心脏胸外按压时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5~6 cm。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调节患者呼吸频率至8~10次/min,给予心电监护,若患者发生室颤,需积极实施电除颤,根据病情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判定标准:患者心律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4 h,面色红润,存在手脚抽动、眼球活动、睫毛反射等生理反射。(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肾功能衰竭、脑疝、呼吸衰竭等。(3)对比两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除颤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以及入ICU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2*2折因设计分析,连续性变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以重复测量方差对比组间差异;定性资料应用%表示,采取χ2进检验,以非参数对比组间差异,若P<0.05或者<0.01时,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
  院内组共有31例心肺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9.49%;院前组共有22例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6.41%。院前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院内组(χ2=4.768,P=0.028)。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院内组发生2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疝、3例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院前组发生4例肾功能衰竭、3例脑疝、7例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35.90%。院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院内组(χ2=4.3403,P=0.038)。
  2.3 两组心肺复苏指标比较
  院前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除颤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长于院内组(P<0.05);两组入ICU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心脏骤停是临床严重的危急重症之一,可造成患者肾、肺、脑、心等器官缺氧、缺血,从而产生不可逆损害,最终造成死亡。有关报道显示,全球每年心脏骤停数量高达800~900万人,其中我国有54.4万人,且疾病发生率在近年来不断升高。发达国家中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生存率是6.5%~15.0%,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较大。
  心肺复苏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方式,临床有80%心脏骤停发生于院前,因居民缺乏心肺复苏知识,且缺少充足的药物、急救措施、设备等,导致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不高。院前急救中,自发现患者至给予心肺复苏的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超过了4~6 min的最佳时间,导致复苏成功率较低,且患者并发症率较高。因此,心肺复苏的效果与心肺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呈正相关,为促进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升,可向居民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保证在最佳时间内给予心脏骤停患者救治。
  综上所述,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患者,心肺复苏开展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
  参考文献
  [1]谭奕东.体外心肺复苏在成人心脏骤停中的应用[J].中國临床新医学,2021,14(5):446-44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火龙罐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火龙罐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焦虑情绪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火龙罐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利于疼痛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CA)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1年1月接受冠状动脉病变检查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CA检查。总结MSCTCA的检查效果。结果: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40例患者通过检查显示可满足影像学评估冠状动脉76个,MSCTCA的灵敏度91.30%,特异度98.11%,准确率为96.05%。结论:MSCTC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治疗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口服阿托品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67例,管腔面积缩小51%~75%)和B组(15例,管腔面积缩小76%~100%),并选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比较3组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QT期间离散程度(Qtd)]水平,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通过CT与X线诊断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全部接受CT和X线诊断,比较两者诊断准确率。结果: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P<0.05;CT骨折分型检出准确率高于X线,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过程中,CT在综合检出率和分型检出准确性均高于X线,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CT;X线;准确性  胸腰椎骨折临床较为常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内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64例,共120枚结节,接受常规剂量(120 kV,35~75 mAs)、低剂量(110 kV,16 mAs)CT扫描检查,对比两种剂量诊断结果。结果:1.5 mm薄层重建图像质量对比,低剂量图像质量满意率与常规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图像质量对比,低剂量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T波异常对于心绞痛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0例2019年1月~2020年6月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心绞痛患者,其中50例为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同时分析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对T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T波低平、倒置、双向及高大比例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结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80例患者基础资料进行研究,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90例。常规组应用丙泊酚進行麻醉,实验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结果:麻醉成功时及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肺动脉栓塞的操作方法,分析其作用价值。方法:将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胸部CT平扫检查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肺动脉栓塞诊出率。结果:CT平扫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21例,诊出率33.87%。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60例,诊出率96.77%。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查诊出率,差异有
期刊
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局麻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实施关节镜下广泛性清除术,B组实施关节镜选择性清理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4周B组Lysholm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患者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