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建制度视域下看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古代小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不仅与林黛玉有着至真至纯的爱情,而且与薛宝钗也有着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贾宝玉与薛宝钗不仅有着“金玉良缘”的凡俗暗示,而且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之中,伴随着贾宝玉与薛宝钗逐渐接触、了解,使彼此的情感不断加深,二人之间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情愫。
  一、金玉良缘的凡俗暗示
  宝黛之间有着“木石前盟”的前世注定,使二人在尘世之中相遇相知。但现实生活中,宝玉与宝钗之间似乎也有着“金玉良缘”的强大力量,薛姨妈曾提过宝钗的金锁是和尚给的,在日后须找到有玉的人来结合,才能缔结婚姻,恰巧宝玉是天生口中衔玉的男子,这不禁让人将宝玉与宝钗联想在一起。且金锁上的八个字与玉石上的八个字正好匹配,这更是一个强有力的暗示和证明,在尘世之中似乎也有着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拉近宝钗与宝玉之间的距离,使金玉良缘的凡俗暗示,逐渐转变为现实。
  二、宝玉对宝钗的喜爱倾慕
  宝玉的前身是“落堕情根”的青埂峰顽石,青埂峰顽石之情,让宝玉的一生皆生于情。他对于世间的女孩子都有着发自内心的本能的爱恋与倾慕,宝钗作为其中一位美丽鲜艳的女子,深深地吸引着宝玉,对宝钗产生了喜爱与倾慕之情。
  (一)初步接触的吸引喜爱
  宝钗第一次出场,便形容她是“肌骨莹润,举止娴雅”,之后又通过黛玉与宝钗的一番对比,突出了宝钗的优势,外表美丽大方,性格随和,行为豁达,对待贾府中人更是礼貌有加。由于宝玉对女孩子有特别的喜爱之情,自然宝玉对美丽丰润的宝钗有着别样的倾慕之情,在第二十八回中,再次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发现宝钗的美。宝玉瞧看宝钗的红麝珠子,但却不经意间看到宝钗的雪白皮肤,不自觉地想到林妹妹,后来又看到了宝钗的五官容貌,宝玉不禁呆住,发现宝钗别具风情的一面,全然忘记了林妹妹的存在,心里只剩下对宝钗的羡慕。此时此刻,眼前的宝姐姐,与林妹妹相比而言,显得略胜一筹。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写出了宝玉对年轻女子独有的喜爱羡慕。可谓是一个十足的“情痴情種”。
  从周岁抓周到长大成人,一直未曾改变。可以说,宝玉对女儿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一直喜爱纯真自然、美丽有气质的女孩子。宝钗因肌肤的光滑雪白,在宝玉的心里留下了特殊的印记,一见倾心,以此为基础,在贾府的日常相处之中,宝玉对宝钗将由外表的简单吸引逐步深化为性格、才情的倾慕与欣赏。
  (二)深入了解的倾慕欣赏
  随着贾府生活的不断接触,宝玉也看到了宝钗的诸多优点,使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位宝姐姐。最明显的是宝钗对宝玉的情之关切和宝钗自身具有的才情,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宝玉。在第三十四回中,宝玉被打,宝钗急切地前来探望,为宝玉带来了排毒化瘀的药物,看到宝玉躺在床上的情形,更是心疼不已,情急之下不自觉说出的话语体现出她对宝玉的关切之情,这是她的真情流露。此时,宝钗于他而言,不仅仅是外貌的简单吸引,而是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默契之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宝钗的才情也深深吸引着宝玉。宝钗虽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正统思想,但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可以说,宝钗的才情、学识与黛玉不相上下。在第三十八回中,宝钗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赏,更是得到宝玉的认可,可见宝玉的欣赏与倾慕之情。不仅如此,宝钗对于不被大家重视的戏曲也可娓娓道来,在第二十二回中,宝钗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有着独到的见解,知晓这场戏的排场好,辞藻妙,对寄生草的填词更有自己的见解,当她说与宝玉时,宝玉兴奋不已,拍手称赞。
  从细微之处便可看到,宝钗同样是一位内外兼修的女孩子。大观园是贾宝玉和女儿们的乐园,在这里,贾宝玉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灵魂知己林黛玉,也逐渐发现了宝钗的气质才华,继而萌生了对宝姐姐的倾慕与爱恋之情。这不仅表现在外貌上的美丽大方自然纯真,同样表现在才华学识的造诣上。宝玉在期望视觉享受的同时,更渴望得到精神的交流。
  三、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及其悲剧
  由初入贾府时,宝玉被宝钗的外貌所吸引,到深入了解后的倾慕欣赏,宝玉与宝钗之间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但宝玉对宝钗的情感也仅仅停留在外貌与才情上。二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抉择问题、性格、志趣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在内心深处也不能形成真正的共鸣。即便最后二人在封建家长的安排下完成了婚姻的形式,但却终究不是一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所以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注定是悲剧的结局。
  (一)宝玉与宝钗自身的原因
  从本质上来说,宝玉与宝钗不是同一类人。宝玉从小被贾母等人宠着,是贾府中的“混世魔王”,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力图保持自我的本真,是不压抑天性的“另类”。宝钗则不同,她生于金陵一霸的薛家,家庭中存在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宝钗从小便耳濡目染,深谙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之道,不自觉地沾染了世俗商人精明干练的习气。加之哥哥薛蟠不务正业,母亲一人难以承担家中的烦琐事务,宝钗“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虽有纯真浪漫、博学多才的真情流露,但却不得不抑制自身的天性,去学习和尊崇封建礼法与制度,自觉用封建礼教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社会准则和要求作为自己生命的信条,紧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选择一条适合于自己“成功”的道路。
  如果说宝玉是自然纯真的,那宝钗则是理性现实的。因此,两个人对未来的规划和定位也是不一样的。宝玉从未想过走科举入仕的人生道路,他只想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寻找心灵的寄托与灵魂共鸣之人。在第三十二回中,湘云从世俗的角度出发,劝诫宝玉要多读书,多考虑仕途之路,为以后官场发展和交朋友提供更大的方便,但这些受到宝玉的反感与讥讽,在宝玉的心中,他最讨厌这样的混账话。而宝钗则是用理性取代短暂的情感悸动,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纳入封建礼教的轨道中来,宝钗的规劝同样引来宝玉的反感厌恶,觉得这样钟灵毓秀的清净洁白女儿,在琼闺秀阁中也变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在宝玉看来是极不应该的。宝玉与宝钗在潜意识的价值观取向相悖,性格志趣也相异,即便在一起,也会出现分歧与矛盾。
  不仅如此,宝玉追求的是以心灵相通的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无关任何世俗的利益与封建礼教的压力。而宝钗追求的则是封建礼教规划下的婚姻,她因家业不振选择入宫待选,实现自身价值,谋求家族的兴盛荣耀;待选无果便依附贾府,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寻找和稳定各自家族的地位与利益。在宝钗的意识中,婚姻不是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不是爱情关系的长久维护,而是一种功利性的、目的性的存在。宝玉与宝钗二人价值观、婚姻观的差异,使二人渐行渐远,造成了婚姻的失败。
  (二)社会制度下所形成的氛围与影响
  贾宝玉与薛宝钗生存于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的重压之下,在强大的外力氛围与影响之下,宝玉在夹缝中求生存,努力找寻自己的志趣,拥有个人的小天地,虽显得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但却乐在其中。宝钗从小就选择压抑天性去适应社会秩序,接受封建礼教的洗礼,可以说,宝钗早已成为封建道德与封建制度的忠实支持者与信奉者,她失去了少女特有的自然纯真的天性,将抽象的伦理道德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之中。青春的活力与任性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本不属于她的成年人的稳定与世故。宝玉与宝钗两个人已经是迥然不同的人生,然而封建家长们为了维护自身与家族的利益和地位,贾母等人毫不留情地扼杀了宝黛之间的美好爱情,毅然决然地为宝玉选择一位体态康健、成熟稳重、可以妥当打理家事的宝钗。
  在强大的封建权力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反抗也被无情地忽略与镇压。宝玉与宝钗的结合是封建家长一手操办的形式婚姻,但是却被认为是挽救日益衰落封建大家庭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中,宝玉刚成婚就昏死过去,即便经历一段婚后的生活,却始终不能磨灭自己最初的追求,最终还是选择抛弃世俗的一切,远离貌美温顺的宝钗,遁入空门,只留下宝钗一人于无尽的寂寞凄凉的岁月之中。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宝玉用生命的力量与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法进行反抗,最终以悲剧结束。宝钗作为封建礼教的支持者与信奉者,依旧逃脱不了独守空房、一生寂寞的悲剧命运,这是他们二人的人生悲剧。同样,宝玉与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以悲剧收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封建制度的危害,也从多种角度去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法制度必将走向灭亡的趋势,给人们以深深的思考。
其他文献
我在一个叫向阳村的地方工作了十五年.光阴把纷繁的日子打开一条缝,漫过小径,沉静于村头平整的校园.在那里,粗壮的白杨、柳树成行,大片的花花草草的芳香绵延着我不再年轻的岁
期刊
在张爱玲的意象世界中,意象已不仅仅是她的视觉感知,而是成为一种符号,一种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的象征.本文将试图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散落的意象的研究,解读这些意象背后的深
期刊
早春时节,免不了有些寒冷.但阳光没有缺席,天格外白,白得近乎透明.小朵小朵的白云,像一群温顺的小白兔,你来我往.凝望天边,我蓦然觉得,女儿就是一朵白云投胎转世,入住我的心
期刊
混合教学模式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顺应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
新教材和新课改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在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要着力开展劳动教育,笔者通过读、悟、写、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基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数学教育,由于数学这个学科本身具有比较复杂的体系,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阻碍,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
审辩式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缺乏审辩的教学势必是没有效率的。审辩式思维的形成要素可总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培养策略则可由“审
暖暖的四月天,与王姐等友人一道去萧山所前的杨静坞采蕨菜.rn杨静坞桃红柳绿,梨花满枝,草坪幽径,小溪潺潺,好一派田园风光.那一排排新颖的别墅,还有那古朴的庙宇,仿佛时光交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想要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跨媒介的最大效力,挖掘更实用的媒介资源,就必须正确理解其
在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