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洪谷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enhv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中的中国风景,很多样式出自传统书画艺术。而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并未像样式一样广泛流传,这又不仅是艺术创作领域的话题了。李止少年学习书画,近年来游走南北,目的地多与宋元以降文人绘画中的山水相关,照片中有文人画的气息,那无疑是一种主观的注视与体验,不止于样式。在《山形》之后,他八次踏访太行山中的洪谷,形成这个系列的作品。李止用这些照片记录洪谷当下的样貌,也尝试做中国文化中某些精神与摄影这种西方媒介的融合。今后的作品,“已经在路上了”。
  2000年在中国美院进修时,我跟矫健老师学习摄影知识和暗房技法。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阮义忠先生写的书,受到触动,买了第一台相机,就这么一直拍照,也不大给人看,拍了十年,后在几位朋友的鼓励下,做了第一本摄影集《温暖的镜头》,小范围流传,很荣幸由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几年后,偶然的机会,与吕楠老师成为忘年交,专业上受益很多,也在摄影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有时想来,许多事都是因缘前定。2014年至2016年开始漫游山川,完成摄影集《山行》,去年至今,八踏洪谷。
  2015年春节前,我从北京开车沿山东南下,过南京,至苏州,漫游太湖,看吴门山水。再往浙江,在大雪里漫游了天台山和天姥山数日,然后沿着富春江新安江到徽州,一路看新安山水,在雪雨中徒步登了黄山,雪中的黄山、云中的黄山、雨中的黄山,在那几天我都看到了。我当即做了个疯狂的决定,傍晚下山后,连夜开车一千多公里,穿过九华山,一直开到太行山的一座名山脚下,刚睡了一会儿,雪就飘落在车窗上。大雪中的太行山让我惊呆了,这就是我心目中寻找的山水,那座山,就是洪谷山。这次疯狂的旅行中,我在最短的时间里体会了南北名山气质上的差异,其实也是宋画与元明清绘画的差异。北宗重气象,南宗重气韵,并不是人的分别,山水之变育化人的气质。
  洪谷,地处中原太行山深处,山下为河南林州,山上为山西长治,中国北派山水巨匠荆浩隐居之地,荆浩所画匡庐图,其实是洪谷图。洪谷本在荒野,又遗失在荒野间,只有一老农结庐而居。这是洪谷的幸运。我根据史料与传说,推测荆浩的生平行迹,自他出生地与隐居地,漫游他行踪所至之处,由此梦回五代北宋,与古为徒。拨过荒草秘径,走回古时的山川,窥得荒寒之境,似与古人对语。我是现代人,想以现代汉语的简洁说东方古典的妙处。
  中国人历史上极爱山水,山水一脉,不止世代生息其中,也隐藏着上千年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所以在中国,既有有形之山,也有无形之山。有形之山,是自然的山川;无形之山,就是传统文化这座高山。山一直在那,沉默、高傲、气象万千。只是百年来作为子孙的我们对很多东西都淡忘了,甚至视如不见。其实我是学了很多年西方的东西,才慢慢的开始懂得,传统的东西其实很了不起。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也不是很懂摄影,但如果说我拍的风景与我们常见的“风光摄影”稍有区别,大概就是对山的一份“懂得”吧,可能是身上的中国文化基因,在看山与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唤醒、复活、生长,带来旺盛的创作欲望,在我连续几年山行游历过程中,有形之山川与无形之山川融在了一起。
  这么拍了一年四季,有了这组影像,第七次去洪谷,在多次寄宿的老农家,听闻此处要重新开发,并且与我渐为人知的影像隐隐也有关系,一时百感交集。而第八次去洪谷,再登峰顶,却看到以保护为名义的工程,是一场自然景观的浩劫。如此浑厚庄严的山水,在如此世事格局下很难不被开发,唯希望开发者是爱山之人,洪谷山这沉睡的五代山水,不改其古意,不会变成现代旅游区的面貌。不希望这荆浩描绘过的山水画卷,铲除亿万年的山石,修建丑陋的建筑。
  《山行》那组作品完成后,许多摄影界的前辈与同龄摄影家多有评价,多数人的普遍看法,都因宽幅照片的原因,联想到山水画意,而其实我对中、西艺术都有一定的深入,在创作上是想在东、西之间寻一条路。所以拍摄洪谷这组作品时取消了宽幅,用了接近135相机的片幅比例,尝试在最普通的样式里蕴含自己对摄影的思考。我一直认为好的艺術,初看是平淡的,但又能把人拿住,让人忍不住看下去。有创造的作品的人,也有读作品的人,读的过程为作品带来更多丰富的空间,这是我对艺术的看法。做到了几分,我自己也不知道。
  如果说《山行》是吟唱一曲故国的恋歌,《洪谷》是打开一个尘封的日梦。《洪谷》完成,下一个作品渐渐面目清晰了,写完这篇文章,我就回到了漫游风景的路上。
其他文献
宽容度指的是照相机的感光元件能记录下来的环境中亮部与暗部的信息范围,尤其在光比大的场景里进行拍摄,往往会出现天空曝光正常而地面却是严重欠曝光;或者地面得到了正确曝光,而天空却又曝光过度。如果照相机的宽容度足够,那么就可以同时容纳亮部和暗部的所有信息,不会丢失记录的细节和层次。  在日出日落的某一段时间段光比会比较大,尤其是太阳已经升起或者还没有落下地平线的时候,限于不同照相机不同宽容度的原因,亮部
[摘要]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美国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过分强调视觉冲击效果,放弃了电影媒介的道德责任,通过歪曲历史事实,忽视战争理由和目的,以及泯灭人性的做法,仅仅追求展现杀戮的艺术和人类生命毁灭刹间的视觉美感,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关键词] 斯巴达300勇士 战争 艺术 电影    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公司2007年3月出品的战争动作电影(斯巴达300勇士
入夜 程应明摄/EOS-1DX MarkⅡ,35mm镜头,光圈F8,速度30秒  对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对生命的礼赞,这是东方美学传统的主题。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不仅是极易识别的特征,而且具有不可言传的魅力。程应明用色彩、光影、明暗形成的情感基调与节奏,以东方的内向含蓄的方式反映出无限的精神包蕴,是作品成为深沉、热烈的精神载体。朝霞 程應明摄佳能EOS-1DX MarkⅡ,24-70mm镜头,
心理学上根据心理感觉,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棕)、冷色调(绿、青、蓝、紫)和中性色调(黑、灰、白)。暖色调给人亲密、温暖、柔和之感,冷色调给人距离、凉爽、通透之感。成分复杂的颜色要根据具体组成和外观来决定。色彩的冷暖感觉是我们在生活体验中由于联想而形成的。红、橙、黄、棕色往往使人联想到橘黄的火焰和太阳,因此有温暖的感觉,将其称为“暖色”;绿、蓝、紫色则往往使人联想到森林,天空和冰雪,因此有
摘要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一直是表现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受到政府和普通受众的关注。和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相比,《革命到底》一片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在题材选择、人物刻画、故事结构的安排上都做了大胆尝试,使人物成长和战争历史互有映衬、互有展现。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以小博大 角色转移    《革命到底》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这是另一种城市居民精神图景的呈现方式。  第一,这是一个关于女性视角切入城市居民生活的选题。摄影师以女性的委婉,以摄影的方式给我们幽静地推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当下城市生活的日常图景。  第二,这是关于某一类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调查报告。她以类型学肖像档案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当下中国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肖像摄影中,无非要强调这五个信息:面部表情、服装、身体姿势、所处位置与背景和道具。崔玉霞的
[摘要] 该剧人物郑树森在称谓上经历了“顶针”、“小瘪三”、“郑老大”、“郑老板”、革命“同志”一系列变化。这集中体现了他性格的转变,该剧的创作者紧紧地把握了两极的张力,把郑树森前后遇事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作了对比,并通过称谓的差异,巧妙的挖掘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变化。笔者借助物理学的理论,从内在(本位势能)和外在(位置势能)两个角度对游刃于两极间的“致中和”能量进行动力学的解读,把郑树森的人生经历以“郑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影片《图雅的婚事》真实手法入手,透过演员的选择、演员的笛声、演员生活的改变与现实的无奈等管道,挖掘出导演内心深藏的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并试图对影片获奖深层原因与观众的真实感受以及巴特尔的未来进行后现代思索。  关键词 真实 巴特尔 电影 后现代 笛子    由王全安执导,余男主演的影片《图雅的婚事》获得了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收获了本届电影节华语影片第一奖。生性倔强的蒙古族妇女
格陵兰岛冬季,用狗拉雪橇捕鱼的渔民。 储卫民 摄格陵兰岛南部峡湾,只有50户常住居民的小村庄。 储卫民 摄暴风雪中的格陵兰岛伊卢利萨特街道。 储卫民 摄  人们对于在旅行中拍摄风景照片,总是乐此不疲。随着设备的普及化、拍摄的智能化,风景摄影的同质化,已经成为当下全民摄影的一大弊病。旅行创意写真、酷炫短视频以其直接、开放的独特语言,越来越被大众喜爱。如何让静态的风景照片成为经典、变得流行,是我一直探
[摘要]比较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单纯向往和热忱,今天被“历史潮流”裹挟的中国人、面对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度和情绪:高楼迭起的迷失,急功近利的压力,长久忍受不公的郁怒和冷漠。被主流抛弃,被连根拔起,丧失家国的凄惶和孤独……恰切地捕捉当今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易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电影的叙事,出色地对应了这种现实。  [关键词]叙事线索 角度 叙事品格 叙事结构 叙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