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9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1]。該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如果在发病的早期得到密切的观察,积极的抢救,有效的护理就可以减少梗死的范围及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减少AMI病死率的关键。2004~2010年抢救AMI患者56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8~75岁。发病平均年龄54.5岁,发病至接诊时间0.5~12小时,所有AMI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7例,下壁梗死15例,后下壁梗死9例,侧后壁梗死6例,前壁合并侧壁梗死4例,前壁合并后壁梗死4例,其他部位梗死1例,合并急性左心衰9例,合并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的休克2例,死亡5例。
急救护理
电话急救:医生在前往的途中用车载电话和患者联系,根据病情指导用药,嘱患者安静平卧,亲友切勿随便搬动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以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
现场急救:①立即让患者平卧,吸氧,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3~5L/分,氧浓度40%,迅速改善心肌缺氧。②立即为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及早确定治疗方案。③遵医嘱用药,急性期大多数患者心前区疼痛不能忍耐,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影响休息或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要及时使用止痛剂,可给予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④开放静脉通道。一般选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近心端或锁骨上静脉进行穿刺,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这样在院前转运的过程中,确保静脉通路的顺利通畅,以便及时静脉用药和调节输液速度。⑤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硝酸甘油是直接作用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扩张药,具有解除动脉痉挛,增加侧支循环血量,降低血压及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据研究硝酸甘油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壁扩展的有效药物,在建立静脉通道之前可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建立静脉通道之后可以给予硝酸甘油10~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分钟8~10滴,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吗啡可以抑制呼吸,硝酸甘油可导致血压下降,应根据血压、心率的变化调节速度和浓度。⑥抗凝治疗,在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肠溶阿司匹林0.3嚼服或肝素钠0.625~1.25WU皮下注射,可以减少冠状动脉的再闭塞和再发生缺血,发挥迅速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的溶栓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护士在监护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或阿斯综合征者应立即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然后用利多卡因1~3mg/分维持[2]。出现室颤或室速时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电量以250~300焦耳为宜。
心理护理: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镇静、抢救技术准确熟练,能使患者消除紧张、疑虑、恐惧的心理,使其信赖感增加,解除濒死感[3]。护士在配合医生抢救的同时,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并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耐心倾听,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安慰和开导。
防止脑损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格按医嘱用药,及时快速有效的处理,心室扑动和颤动时,常伴有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等症状,这时应使用冰帽或头部放置冰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意识、瞳孔、呼吸变化。
转运处理:①向家属说明病情,并签字。②将患者平稳的放置在救护车担架上,避免过多的搬运患者,避免患者用力。③保持静脉输液管路的通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④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心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⑤要求车速平稳,救护车报警器应尽量调小音量。⑥直接将患者转送至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救治。
讨 论
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急性机械性堵塞,引起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细胞坏死,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后果最为严重。据资料统计,国外AMI从发病到医院的时间平均超过6小时[4],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越好,4小时内溶栓再通率明显超过6小时及12小时。
AMI的院前救治是关系到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大部分患者的死亡发生在起病后的第1小时,而预防AMI发生猝死的关键是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预防缺血的发作和再次梗死的发生,对此应迅速缓解心绞痛,纠正心肌的需氧与供氧的不平衡,防止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不全。院前给予吸氧、平卧、镇静、止痛、扩张冠脉等救治措施对预防AMI引起的猝死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转运医院和尽快溶栓创造了条件。
增强防病意识,教会患者自救的方法,老年患者易食用清淡、低脂、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和情绪稳定,防止过度的兴奋和劳累,有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要随身携带必要的相关急救药品,一旦发病立即服用。
认识和掌握AMI的早期征兆,对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前1周内如果出现:①无明显原因的体力下降,疲劳感、气短、胸背部或上腹部不适或夜间突然憋醒,感到室内空气不足。②原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失去了原有的规律性,发作次数逐渐频繁,疼痛程度较原来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③既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上腹痛、心慌、胸闷、恶心、烦躁、气短,一旦发现上诉异常表现,预示AMI的发生,一定要呼叫急救电话。
总之,要深刻体会到完善院前急救,对降低AMI猝死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AMI救治水平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桂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急救和护理体会.哈尔滨医药,2006,26(4):67-69.
2 林懿,王燕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3-44.
3 程永梅,丛霞.急性心肌梗死125例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31-32.
4 常宁,莫延滨.院前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至心脏骤停55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39-74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1]。該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如果在发病的早期得到密切的观察,积极的抢救,有效的护理就可以减少梗死的范围及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减少AMI病死率的关键。2004~2010年抢救AMI患者56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8~75岁。发病平均年龄54.5岁,发病至接诊时间0.5~12小时,所有AMI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7例,下壁梗死15例,后下壁梗死9例,侧后壁梗死6例,前壁合并侧壁梗死4例,前壁合并后壁梗死4例,其他部位梗死1例,合并急性左心衰9例,合并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的休克2例,死亡5例。
急救护理
电话急救:医生在前往的途中用车载电话和患者联系,根据病情指导用药,嘱患者安静平卧,亲友切勿随便搬动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以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
现场急救:①立即让患者平卧,吸氧,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3~5L/分,氧浓度40%,迅速改善心肌缺氧。②立即为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及早确定治疗方案。③遵医嘱用药,急性期大多数患者心前区疼痛不能忍耐,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影响休息或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要及时使用止痛剂,可给予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④开放静脉通道。一般选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近心端或锁骨上静脉进行穿刺,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这样在院前转运的过程中,确保静脉通路的顺利通畅,以便及时静脉用药和调节输液速度。⑤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硝酸甘油是直接作用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扩张药,具有解除动脉痉挛,增加侧支循环血量,降低血压及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据研究硝酸甘油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壁扩展的有效药物,在建立静脉通道之前可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建立静脉通道之后可以给予硝酸甘油10~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分钟8~10滴,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吗啡可以抑制呼吸,硝酸甘油可导致血压下降,应根据血压、心率的变化调节速度和浓度。⑥抗凝治疗,在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肠溶阿司匹林0.3嚼服或肝素钠0.625~1.25WU皮下注射,可以减少冠状动脉的再闭塞和再发生缺血,发挥迅速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的溶栓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护士在监护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或阿斯综合征者应立即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然后用利多卡因1~3mg/分维持[2]。出现室颤或室速时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电量以250~300焦耳为宜。
心理护理: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镇静、抢救技术准确熟练,能使患者消除紧张、疑虑、恐惧的心理,使其信赖感增加,解除濒死感[3]。护士在配合医生抢救的同时,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并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耐心倾听,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安慰和开导。
防止脑损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格按医嘱用药,及时快速有效的处理,心室扑动和颤动时,常伴有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等症状,这时应使用冰帽或头部放置冰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意识、瞳孔、呼吸变化。
转运处理:①向家属说明病情,并签字。②将患者平稳的放置在救护车担架上,避免过多的搬运患者,避免患者用力。③保持静脉输液管路的通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④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心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⑤要求车速平稳,救护车报警器应尽量调小音量。⑥直接将患者转送至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救治。
讨 论
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急性机械性堵塞,引起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细胞坏死,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后果最为严重。据资料统计,国外AMI从发病到医院的时间平均超过6小时[4],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越好,4小时内溶栓再通率明显超过6小时及12小时。
AMI的院前救治是关系到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大部分患者的死亡发生在起病后的第1小时,而预防AMI发生猝死的关键是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预防缺血的发作和再次梗死的发生,对此应迅速缓解心绞痛,纠正心肌的需氧与供氧的不平衡,防止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不全。院前给予吸氧、平卧、镇静、止痛、扩张冠脉等救治措施对预防AMI引起的猝死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转运医院和尽快溶栓创造了条件。
增强防病意识,教会患者自救的方法,老年患者易食用清淡、低脂、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和情绪稳定,防止过度的兴奋和劳累,有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要随身携带必要的相关急救药品,一旦发病立即服用。
认识和掌握AMI的早期征兆,对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前1周内如果出现:①无明显原因的体力下降,疲劳感、气短、胸背部或上腹部不适或夜间突然憋醒,感到室内空气不足。②原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失去了原有的规律性,发作次数逐渐频繁,疼痛程度较原来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③既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上腹痛、心慌、胸闷、恶心、烦躁、气短,一旦发现上诉异常表现,预示AMI的发生,一定要呼叫急救电话。
总之,要深刻体会到完善院前急救,对降低AMI猝死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AMI救治水平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桂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急救和护理体会.哈尔滨医药,2006,26(4):67-69.
2 林懿,王燕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3-44.
3 程永梅,丛霞.急性心肌梗死125例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31-32.
4 常宁,莫延滨.院前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至心脏骤停55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3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