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觀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无法自主进食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经鼻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营养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免疫指标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老年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施以营养支持,患者体重指数明显提升,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免疫功能提高。
  【关键词】老年患者;内镜;经皮胃造瘘术;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2.009
  Effects of endoscopic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LI Li,GAN Tian,LIN Yan,LI Fei,ZHANG Dongqiong,
  DENG Min,HUANG Yanran,LIAO Xiaom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Jiangbi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over 60.Methods60 patients who had lost independent feeding ability and been seeking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asal nutrition support.Body mass index,nutritional index,immune index,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 comparis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nutrition indicator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however,the body mass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utritional index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r 0.01).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mun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however,all immune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r 0.01).ConclusionFor elderly patients,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 with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body mass index,nutritional status and immune function.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endoscopy;percutaneous gastrotomy;nutritional status   对于无法正常自行进食,需实施全肠外营养的患者而言,肠内环境紊乱或严重营养不足极易导致肠绒毛减少、肠黏膜萎缩甚至发生肠内溃疡,对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进程产生严重影响[1]。全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经济、安全、近似于生理结构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上的使用备受医护人员的青睐及认可。以往为患者实施的鼻饲营养支持的方式极易发生误吸,增加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拔管率,对于需要长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而言该种方式并不适用。此外传统的胃造瘘肠内营养实施需要开腹,创伤较大,不符合现代精准医疗模式及微创理念[2]。近年来,随着我国内镜下胃造瘘术研究的实施,因其相对微创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就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行胃造瘘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随机分组编号,根据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5±4.7)岁,白蛋白(23.2±2.7)g/L,前白蛋白(135.1±19.0)mg/L,体重指数(18.83±0.42)kg/m2;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9.1±5.1)岁,白蛋白(23.3±22)g/L,前白蛋白(133.5±19.3)mg/L,体重指数(18.90±0.46)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前胃肠功能均正常;②因各类原因导致经口进食障碍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的实施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做过胃部或者食管手术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严重门脉高压患者;③上消化道严重梗阻者;④合并严重胃部肿瘤患者;⑤合并急性梗阻性胆道感染者;⑥存在明显出血倾向者;⑦严重意识障碍者;⑧既往或现存精神疾病史者。
  1.3治疗方法(1)观察组予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患者取平卧位,胃镜置入胃腔并注入足够的空气使胃壁充分扩张,通过胃镜透光法联合指压法确定腹部穿刺部位。常规对穿刺点皮肤用碘伏消毒后铺巾。使用1%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于穿刺点皮肤切开约0.5 cm切口,将PEG24PULL1S经皮内窥镜胃造瘘套管针(WilsonCook Medical Inc,批号W3894519)斜形刺入组织,后垂直90°刺入胃内,在对套管针的预定置入位置确定后,将针芯取出,把牵引导丝经穿刺针腔内送入胃中,一端保留在体外,另一端由胃镜圈套器将其套扎,连同内镜一起拉出体外后与PEG装置尖端连接牢固,再从腹部穿刺点往外拖拉牵引导丝的另一端,将PEG导管经口腔拖至胃内,置入胃镜观察,确定造瘘管的蘑菇片与胃壁贴合紧密。在腹壁将造瘘管固定。术后10 h若未见不良反应可为患者少量注入肠内营养制剂,注入量控制在100~150 ml,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增加至300~500 ml,3~5次/d。(2)对照组予传统经鼻营养支持:取仰卧位,彻底清除患者鼻腔内异物,经鼻腔缓慢将鼻胃管插入,直至鼻饲管插入深度50~60 cm,估计鼻饲管进入患者胃内时,经鼻饲管将20 ml空气注入,使用听诊器于腹壁上若听取到气过水音,则可判断鼻胃管于胃内成功且安全置入。术后12 h,若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则将少量肠内营养制剂注入,每次量为300~500 ml,3~5次/d。(3)肠内营养制剂选用能全力(纽迪希亚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84)。
  1.4评价指标连续实施治疗2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患者治疗前后均实施血常规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免疫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利用汉化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量表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功能四项,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2.1两组免疫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免疫指标均有改善趋势,其中观察组免疫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2.2两组营养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其中观察组各营养指标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讨论诸多原因导致的疾病患者在缺乏良好的营养支持情况下其临床治疗也较为困难,患者的病情并不会得到有效缓解,甚至针对病情严重无法进食患者而言,营养支持的缺乏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因此为患者提供足够且良好的营养支持是疾病临床治疗的基础所在,也是针对患者治疗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3~4]。营养不良的患者其器官功能恢復缓慢,甚至可能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增加其医院感染风险。营养不仅可以支持患者生命,也是判患者健康状态、社会状态等的重要标志[5]。
  针对无法正常进食患者常施以肠内营养,是为患者提供营养正常供应的主要方法,可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能量,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等,增强患者抵抗力,有效缩短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及疾病康复时间[6]。传统的肠内营养方法为经鼻鼻饲管营养供给,该方法具有方便、有效、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然而经鼻鼻饲若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上消化道溃疡、鼻黏膜损伤、医院性损伤、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一旦合并其他疾病,将对其机体造成二次伤害,加重患者病情,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增加,特别是对于患者而言,一旦治疗中并发其他疾病,将无法脱离原有疾病危险。因此寻找更为简单、高效且安全的肠内营养方式,对促进患者营养支持、改善其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患者疾病恢复极为关键[7~9]。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认可的最为安全且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临床研究显示[10~12],重度颅脑损害、脑卒中等疾病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10~14 d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经鼻鼻饲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免疫力更好,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淋巴细胞数量、免疫蛋白含量均明显上升。基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无法自行进食老年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施以营养支持,而对照组单纯实施经鼻鼻饲管营养支持。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各营养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表明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因为采用内镜造瘘进行肠内营养,不仅为患者提供各种能量来源,还能够给患者的胃肠道以机械刺激,诱导患者体内肠黏膜代谢增强,从而保持和增强患者的肠道以及肝脏的血流量,避免患者体内肠道黏膜萎缩。通过保持机体内黏膜屏障和网状内皮细胞正常功能,预防患者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发生移位,较好地保持肠道及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13]。研究还发现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实施的胃造瘘法使用较粗的管腔,能够充分接受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物的匀浆食物,保证患者营养吸入均衡;此外,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定点的精确操作,有效减少患者消化道内黏膜遭受管道的损伤,利于食物吸收与消化[13~15]。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施以营养支持,患者体重指数明显提升,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舒建昌,贾金凤,何顺辉,等.针吸试验在经皮内镜下残胃输出襻造瘘术中的应用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3):212214.
  [2]姜跃龙,李鹏,李巍,等.脑卒中后持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经评估后采用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醫学杂志,2017,36(3):282286.
  [3]冯玉峰,钱建清,俞隼,等.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2):9093.
  [4]陈健鑫,叶国荣,宋慧东,等.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直接造瘘术一例[J].新医学,2017,48(1):6365.
  [5]贾金凤,舒建昌,叶国荣,等.经腹壁胃造瘘口以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行小肠空肠营养管置入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2):119120.
  [6]高福生,刘宾,王旭东.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胃管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3):182185.
  [7]周逸婵,吴爱娟,罗振国,等.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8):867870.
  [8]李慧雯,龚四堂,杨敏,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儿科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2):145149.
  [9]陈大伟.腹腔镜辅助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口术一例[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6,24(3):163164.
  [10]齐心.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对长期胃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9):875877.
  [11]Takuma,Okamura Michiharu,Komatsu Akihiro,et al.A case of acquired hemophilia A diagnosed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Clinical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8(5):290293.
  [12]叶晓芬,谭涛,任萌,等.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的并发症分析[J].武警医学,2016,27(5):511512.
  [13]卢杰夫,姜海行,覃山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20(33): 32723276.
  [14]舒建昌,欧阳鹏,聂丽芬,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短期发生包埋综合征1例[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7):835836.
  [15]梁荣,朱苏雨,聂少麟,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239242.
  [16]Christopher R,Daigle Mena,Boules Ricard,et 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for Decompression of Non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J].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 & 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s.Part A,2015,25(10):804807.
  (收稿日期:2018-01-23修回日期:2018-03-22)
  (编辑:梁明佩)
  编者·读者·作者
  医学科研论文讨论部分撰写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主要内容:
  1.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如果不是,为什么?
  2.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与其他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是,为什么?
  3.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
  4.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
  5.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应用。
  注意事项:
  1.应强调指出研究获得的重要结果和结论,不要重复引言和结果部分内容;
  2.应说明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如有其他相关研究,应阐述其间的关联;
  3.要与研究的目的结合起来讨论,避免妄下研究结果不支持的结论;
  4.要避免强调和暗示尚未完成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假设和建议。
  ·本刊编辑部·±s)P<0.01,与空载体组相比,b:P<0.01。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医学高科技的发展,专科设备、新业务、新技术日趋增多,因此对进入专科的新护士(含护工),单靠在学校接受的一般性教育内容,远不能适应现代专科护理工作的需要,本文从
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分水节制闸与涵洞拍门盖,应用于小型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比较新产品与传统铁制件的新优点,提出推广建议,推进高强度复合材料分水节制闸的广泛使用。
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45岁,平均26岁.股骨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打不进拔不出5例,髓内针孔处打折2例,髓内针穿出骨皮质2例,交锁髓内针固定远端锁钉不能锁入2
本文研究了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并发症,以提高疗效.剖析了通道管经棘旁小切口进入,在内窥镜下切除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予抗炎等治疗效果,揭示了MED有直接切除髓核、创伤小、减压充分、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性等优点。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0年6月~1998年6月手术治疗的31例老年腰突症患者进行随访及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现老年腰突症者合并
目的:观察大鼠骨组织来源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及生长特征,为骨组织工程学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出生24h SD乳鼠的顶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并传代,观察其生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成纤维细胞分泌骨钙素的情况,探讨该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采用AS患者髋关节囊体外培养AS成纤维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通过
目的:探讨火器伤骨折的细菌学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法对火器伤骨折感染的影响.方法:建立犬股骨火器伤骨折模型,采用石膏、钢板和外固定器等骨折固定方法,观察其细菌学特点(分类和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部分破裂而形成与该动脉相交通的搏动性血肿,合并感染时易发生破裂、出血、败血症等合并症,如不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轻者造成患肢功能障碍,坏死,重者危及
目的: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环钻替代带鞘尖刀.方法:应用MED系统暴露突出物后,环钻沿通道插入,在监视器下对准突出物垂直旋转向下,切割突出物.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