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之力望歌剧新声——全国“歌剧学”学术论坛暨杭州现代音乐节室内歌剧创作研讨会掠影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后,西方传统的大型歌剧发展陷入瓶颈.取而代之的是在戏剧内容、音乐结构及舞美设置等方面更为“精炼”的“室内歌剧”.室内歌剧借时代科技发展的东风,在音色和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丰富了舞台呈现.当室内歌剧进入中国后,以郭文景、瞿小松、温德青等作曲家的创作为代表,赋予了这一西方音乐体裁多元化的表现色彩.至今,中国室内歌剧创作已漫步三十余年.期间,众多学者对室内歌剧的创作、表演实践及理论研究付出了大量精力.
其他文献
2021年,是全中国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也同时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们所共同期盼的节日.rn同年,恰逢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举办.中国音乐家协会委托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民创作一部古筝与交响乐队协奏曲,作为决赛指定曲目之一,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古筝协奏曲《阳光·大地》应运而生.作曲家王建民在总谱封面上郑重写道:“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演奏者和听众提供了理解这部作品的钥匙.本文将以王建民创作中的新特征为线索,围绕内涵、技法、艺术特征和创
期刊
在音乐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一次文代会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迎来了“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的隆重举行.因为疫情防控,不能相聚活动现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多种方式,追忆这位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的光辉一生,缅怀他的崇高品德和辉煌成就,为推动新时代音乐事业高质量发展,汲取精神力量和奋进动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向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给予活动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刊
题记rn顾冠仁出生于1942年1月1日,2022年元旦正是他的八十寿辰.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取自他改编和创作的两部作品,展现了顾冠仁的家国之思和音乐之梦,大致可以概括作曲家终身追求的创作意向,也算是为老友祝寿的文礼!rn我和顾冠仁相识于1997年2月,“香港中乐团”举办“中乐发展国际研讨会”,我俩分别从北京、上海应邀赴港.他时任上海民族乐团的艺术总监,创作正十分活跃多产.
期刊
几十数载,恍然如梭.不觉间,迎来了顾冠仁先生八十华诞.作为一个从小就拜聆着先生《三六》《京调》等乐声开蒙的乡邻和同道晚辈,我衷心祝福先生,并借此,把晚辈对先生民族管弦乐《岁寒三友——松、竹、梅》作品的聆想点滴作为寿辰礼物奉上,以表对先生的敬意和祝贺.
期刊
贵州盘州市位于贵州西部,处于贵州、广西、云南的交界处,隶属于六盘水市管辖,这里是苗族、彝族、白族、汉族、布依族多族群聚集区.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简称“旧营乡”)位于盘县东北部,距红果城区约51公里,总人口30684人,其中,白族人口占18.7%,是盘县境内白族最集中的乡镇.①笔者于2018年8月上旬随“音乐与认同研究小组”②考察了这里的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白族乐舞文化,并与传承人候说先生(中学老师)、白族学会李家耀先生等人进行了深度交流.
期刊
2021年10月16日,京城的天气已经变得格外清凉,然而在潮流地标三里屯的街区里,人潮依旧汹涌,霓虹灯光投射下的时尚男女们熙熙攘攘.穿过人群,走入三里屯北区的红馆,却像是走进了另一番与大门外毫不相干的平行空间,众人都在等待着一出尚不可知的演出登场.
期刊
中华民族一向有着通过编纂集成志书以收集、整理、保存历史文化典籍,传承和传播优秀文化的做法,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等典籍,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也作为文化遗产延绵不断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情感,传承着中华文明,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并促进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期刊
冼星海共赴莫斯科两次.第一次是同袁牧之一行1940年12月到达莫斯科,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开始后被安排撤退,先去了蒙古,然后去了哈萨克斯坦.第二次是1945年5月16日从哈萨克斯坦的库斯坦奈到莫斯科,一直到当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病逝.两次在莫斯科都待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
期刊
2021年5月6日-8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浙江音乐学院艺术处、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承办的“首届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筝团展演暨中国当代古筝重奏艺术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音乐学院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各音乐艺术院校筝团间的相互交流,展示筝团风采与艺术成果,共同提升古筝艺术实践综合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国古筝艺术的繁荣发展.
期刊
经数代古筝音乐家代继薪传的不懈努力,古老的筝乐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筝乐在民众中大面积普及,加之专业作曲家对筝曲创作的深度介入,古筝艺术在作品、人才等方面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可喜景象.相应地,新的筝曲语言、表现形式、演奏技法、流派风格,包括乐器自身形制、弦质等都有跨越传统的出新.面对筝乐文化的多元发展态势,不少有识之士对古筝艺术红火热烈表象下潜在的危机表示担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