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五环节”,助推学生情感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是一个隐性、长期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制度下是无法量化的,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了平、淡、冷,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培养被忽视了。
  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激情——怡情——动情——化情——践情”五环节入手,让学生逐渐成长为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人”。
  一、激情——设境激情
  中学语文教材每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悄悄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感情慢慢地靠近文本,快速地进入课文角色,自主参与情感体验。
  1.导语激情。
  如教读《最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伟大的语言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日本首先占领了东北三省,在东北三省实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日语教学,强行教育中国人忠日反华,他们异想着通过语言控制而把东北三省变成日本的伪满洲国;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受才最强烈。让我们来品讀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体味文中小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普鲁士占领阿尔萨斯自己的故乡后的悲愤与爱国的感情吧。”
  2.欣赏激情。
  比如《黄河颂》,我通过展示黄河图片,让学生领略黄河的博大气势;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怡情——赏文怡情
  阅读教学中,要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渲染情感,用真情实感诱发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情感,让学生多方位感悟、体验文中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感。
  1.读感怡情。
  比如我在教读《木兰诗》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木兰与亲人团聚的高兴心情,我采用了朗读法,分教师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品读,直至熟读成诵,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了那种重逢的喜悦之情。
  2.析美怡情。
  比如欣赏朱自清《春》的语言美,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极尽可能地写出了盼春的急切心情。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三、动情——融情动情
  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文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发掘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灵融入课文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两者同欢乐、共悲伤。
  1.以说动情。
  比如,设计《羚羊木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文中的“我”换做你,你会怎样做?(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小组内讨论交流的同时在班内通过说话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问题探究把学生与文中的“我”联系在了一起,让彼此的感情有了共鸣点,让每个学生融入文中我的情感,以情动情,达到了体验感情的目的。
  2.以想动情。
  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例,我先让学生闭目想象体会:(1)根据自己从电视、网络、文章等方面的了解,想象庐山瀑布的形态;(2)继而想象瀑布从庐山上奔泻而下的壮观景象;(3)再让学生感受仿佛看到瀑布从陡峭的山壁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从而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体味李白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叹和由此产生的一腔豪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目标。
  四、化情——思考化情
  情感内化成学生自身的情感正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1.点拨化情。
  比如《天上的街市》,我就采用重点词句点拨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作者感情,把作者表达的对幸福生活和自由的追求的思想感情,用简单的方式移入学生内心,培养起美好的生活观。
  2.体味化情。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有一段描写父亲翻越栅栏去给自己买橘子的背影描写,真切地表现出了父爱的伟大,我引导学生思考细节描写的妙处,采用“模仿”来写生活中自己的父爱,然后用朗读的方式交流,让学生在运用中内化了文章体现的父爱,把学生的情感从间接地对作者的情感认同升华为直接的自我情感。
  五、践情——写作践情
  写作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如学完《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后,我要求学生参照课文表达情感的写法,以《春天——美丽的季节》、《走过冬季》、《夏季——我的快乐》为题目写作,抒写文字中,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总之,从课堂细节入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极大地助推学生情感的培养,对改变目前过于注重知识培养、忽略学生情感培养的教育状态有很大帮助。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 角色 有效备课 主导与主体 评价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發展和社会的进步,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必然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不再狭隘。教师既是学生的公仆,又是学生的向导;既是学
期刊
情境式导入语是语文课导入语的常用形式,它通过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感意境,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文采美  唯有文采,才能使客观事物发出美学的光辉;唯有美学的光辉,才能产生美学的震憾。请听某教师在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的导入语:“公元1079年,在黄州,在赤壁,一代中国文化名人苏东坡向我们走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
期刊
摘 要:“班級授课制”虽然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实施生物学“分层教学”的依据,是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生物学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生物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最近发展区。  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初中教育。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平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验证,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总之,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而返朴归真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文本 预设 设计 方法 评价  2001年我国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距今已有十个年头了。目前,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信;使用学具,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效率  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许多学校采取了时间加汗水的战略,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质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都会遇到一个困惑的问题:怎样才能上一节丰富、高效率的数学课?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也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特喜欢涂鸦。但有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好美术课,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可上可不上的课,甚至称上美术课那不叫上课。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也很少有机会欣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