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之水,你我共享!”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离不开水。水是如此的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我们身边常常会有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水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所以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在小学生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水,爱护水,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概念,知道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2.让学生探访家乡的河流,了解家乡河流的现状,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搜集资料等方式研究,形成独立研究的意识,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
  3.通过测试不同水样的PH值、河水酸碱度测试、制作简易净水器等一系列实验寻找答案;
  4.学会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大胆的、有针对性的治理和改进设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水质,小组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调查和小组合作中提高自己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认识水的重要性,提升保护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实践研究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1.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概念,知道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2.让学生探访家乡的河流,了解家乡河流的现状,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搜集资料等方式研究,形成独立研究的意识,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
  难点:1.通过测试不同水样的PH值、河水酸碱度测试、设计制作简易净水器制作等一系列实验寻找答案;
  2.学会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大胆的、有针对性的治理和改进设想;
  3.在实践研究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教法与学法
  教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实地考察、调查研究。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调查法、讨论法。
  五、活动准备
  调查报告、PPT、PH试纸、河水样品、净化水装置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概念。
  时间:某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点:教室
  对象:本班学生
  主持:任课教师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PPT向学生展示洁净水的图片和资料。学生学习并提问。教师讲解;
  2.教师出示PPT向学生展示被污染的水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学生学习并提问。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确定什么是洁净的水,什么是污染的水。让学生在概念上有清楚的认识。为后面的调查做准备。】
  第二阶段:探访家乡的河流,了解家乡河流的现状。
  时间:当周的周六周日
  地点:学生家周边的河流
  对象:本班学生以及家长
  主持: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
  过程:1.学生持有调查报告按照要求了解家乡河流的状况、走访邻居找出造成相关现象的原因。家长协助学生并做好安全工作;
  2.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对家乡河流进行取样;
  3.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随访并指导。出现问题,如安全问题,教师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洁净水和被污染的水的情况去调查水,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水质调查的有效。调查水质让学生更加清楚身边水质的状况,走访邻居,分析原因有助于学生思考水质出现一些现象的原因。让家长随访,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第三阶段:水质探究,分析原因,找到提纯水的办法。
  时间:次周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地点:教室
  对象:全体学生
  主持:任课老师
  过程:1.学生汇报水质调查报告;
  2.教师指导学生使用PH试纸测酸碱度;
  3.学生对所带河水进行酸碱度的测试并记录;
  4.小组合作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并汇报;
  5.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净水器;
  6.学生运用制作好的净水器对所带的污水进行净化;
  7.学生交流应该如何保护水資源,当水资源被污染后我们可以怎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在进行了调查之后了解水质的情况,分析原因之后,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保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七、活动小结与延伸
  时间:一节综合实践课
  地点:教室
  对象:全体学生
  主持:任课教师
  内容: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布置延伸的任务:让学生对更远的河流进行调查研究;
  3.指导学生在课上小组合作做出最初的方案。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既是对前面活动的总结,也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研究的能力,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旨在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不应忽视涉及幼儿发展的任何问题。我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课程内容,坚持以科学性、游戏性、渗透性、持久性、家园一致性等原则,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将丰富多彩的绿色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并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一、幼儿园种植文化的内涵  种植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我们
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逐步掌握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学单元简单电路一课为例,结合相关研究,通过教学过程分析,揭示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创作于1930年。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学生操作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劳技教学中,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共同成长”。下面,我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纸盒造型》一课来例谈。  一、课例研究实例  以下是在《纸盒造型》一课制作过程中小组合作出现的几个场景:  场景1:一组同学正在用一次性杯子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美术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要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然而,社会的发展、当代学生的个性需求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了新的诉求。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当下的美术能力,还有未来十年、二十年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因此要提升学生实际生
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课程,是其他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随着我国逐渐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養的培养,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提高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具备和完善的内在品质,从狭义上说,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用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博大精深,精妙绝伦,可以说是小学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我国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剪纸的教学,通过剪纸教学让小学生了解到中国各式各样的民间剪纸艺术,使得更多的学生重视剪纸艺术,并让中国剪纸艺术传承并创新下去。做好美术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纸上生花的神奇,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将从两个方面阐述小学美术课的剪纸教学,一是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好奇和探索的行为比比皆是。老师要做的就是始终对此保持敏感性,尊重和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适宜地选材并组织教学,发挥它的教育价值,让我们的教学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根发芽,进而开花结果。在《你变我变大家变》主题中,当笔者发现幼儿对万花筒、镜子产生兴趣之后,设计组织了大班科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美国到澳大利亚再到日本,生命教育已经进入人类的教育活动中。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开始在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而我们大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步开始的。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显性课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主要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掌握幼儿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