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这教学法的精髓就是提出问题。
  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存在问题,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学生才能有求知的欲望。问题是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开,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一切地理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要使用得当,必须在问题上下工夫,教师如何向学生提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显然值得实践探讨。
  
  一、教师要善于捕捉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主要渠道和“铺路石”,无论是常态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课教学,我们经常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频繁地提问学生,且有的问题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回答,大量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效的问题上,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在新课程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
  1.在知识重点处寻找问题
  心理学家罗索提出:“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课堂上经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等一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能启迪思维。所以在新课程问题教学中提问题应指向教材的重点,让学生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新旧知识衔接处选择问题
  问题的价值主要看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在知识的衔接上提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知识连接点—新知识延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如学习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时,讲清台风的形成后提出:“(1)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过境时常常出现什么天气?(2)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中心却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这是为什么?”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容易理解,对第二个问题感到有点棘手了,这时通过教师启迪并能通过问题解决,使台风这一新知识點得到延长。
  3.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提出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处”寻找问题,是动态生成问题,如果启发得当,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习“世界气温分布”知识时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学生容易回答出世界最热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等问题。这时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世界最热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而不在赤道?世界最冷的地方在南极而不在北极?”这些问题可以经老师点拨,使学生忽有所悟,找到思维的落脚点。
  4.从练习错误的疑难处设置问题
  在错误之处提问,不仅可以及时纠错,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开启心智,启发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如学生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内容后设计一道练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纬度范围是?”许多学生回答是北半球。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并提问:“夏至日太阳直射什么纬度?北纬10度一年得到太阳直射多少次?是在夏至日这一天吗?”类似这样存在问题的“症结处”,一步一步提问,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无疑也是设问的最佳点之一。
  总之,课堂中教师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的思索;它也应当有一定的成果再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它又必须是重要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问题”。
  
  二、教会学生提问题的一些方法
  
  1.抓住矛盾,寻找问题
  如“我国南方降雨量大,不利晒盐,但为什么在台湾和海南岛的西部有盐场分布?”“温带地区大部分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平原上,为什么热带地区大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这类问题通过揭示教材或学习地理过程中的矛盾,容易导致学生认识心理不平衡,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在比较中寻找问题
  如“为什么月球表面温度的日较差比地球表面温度的日较差大得多?”“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而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为什么日本已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等等。
  3.应用假设,提出问题
  常用的关键词是:“假如”“如果”“要使”“还会”等。如:“假如黄赤交角度变大或变小,地球上的四季、五带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在分析、综合基础上寻找问题
  常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总结”“概括”“归纳”等等。
  5.在评价中寻找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常用的关键词是“请评价”“试证明”“你认为”“你对……有什么看法”等。如:“华北平原地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经常训练,学生对各种地理问题的把握度都会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总之,实施新课程问题教学法,一方面,教师经常向学生设疑,质疑,使之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思维集中。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观察、处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词语联想意义产生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在不同语际中对同一词语的联想意义的等值与不等值,并提出了在语际转换中处理不等值的几种方式.
目前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普遍做法是大量采用课本外的材料,创设教学之外的新情境、新案例,要求学生能面对新情境,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重新整理关于该问题的线索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想在主观题上获高分,学生必须在解读信息、提炼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试题从设计过程看,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相应的。学生理解
构建了一类具有状态脉冲控制的单种群系统,利用分析方法得到该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存在的周期解和脉冲控制的次数,并说明了该系统周期解的周期与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灯光诱杀
笔者有幸作为教学一线的代表,两次亲历了思想政治中考命题的全过程,并得到了命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感受很深。    一、对中考的认识    1,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注意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中考政治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命题是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其命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考虑要考哪些知识;其次,考虑为了要考这些知识,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考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的一个重要语文教育思想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里说:“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
魏象枢是清初理学名臣。他的理学思想虽承夏峰之学,既不反朱学也不反王学,提倡躬行践履之学,但总体上倾向于朱子之学。在本体论层面,理作为魏象枢理学思想的核心,消解了朱子
研究了一类疾病在捕食者种群中传播的带有Beddington-DeAngelis类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被捕食模型,并得到了模型存在无病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条件。
跨国公司一直在世界贸易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面对当前的贸易自由化形势,本文首先分析其在跨国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再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中国信托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五次行业性整顿后始终不能健康性成长的原因所在.2001年颁布<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法>,将给我国的金融信托业创造良好的市场
全文从四方面来诠释电子商务审计这个全新的课题。1、电子商务审计与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区别,指出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局限性,电子商务审计是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发展。2、电子商务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