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情感教育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美感;要求考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注重灵魂的塑造和良好品质情感的培养。

一、深挖教材,渗透情感教育,树立崇高理想


  数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与自然界及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并从中发现结论,利用实例加深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学生能應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就达到了回归学习本质的目的。
  例如数学的不少结论充满了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就能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效率。

  该展开式较长,学生如果简单地死记硬背难有好的记忆效果,教师若能从式子的特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便能发现该式子具有中国传统的对称美,效果会极大的提高。
  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都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如一次高考的数学成绩、同龄人的身高、同一种植物的枝展等,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某个随机变量,把它的正态曲线作出来,我们会发现是一条美丽钟形曲线(见图1)。

  在高中数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发现数学美,并融入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细心观察也会发现数学的很多结论也像生活中的事物一样存在着美的一面,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数学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品质。许多数学结论非常抽象难懂,会令学生望而却步,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也需要教师大胆鼓励和如亲人朋友般的陪伴,与学生共同攀登学术的高峰。有些数学题目阅读量大,综合性比较强,学生若能耐心深入理解题意,克服阅读和计算的困难,勇于挑战自我,定能体会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通过解决问题来体现学习的价值,学生会逐渐形成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人格品质。

二、创建情感型的数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重视素质教育,就要彻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师生之间需要互信,学生相信教师能教好,教师对学生能学好有信心。教师除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理解知识要点。
  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时,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定理:过三角形纸片ABC的顶点A翻折,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如图2)。不同的学生操作后会得到不同结论,可引导学生与周围同学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实验结果,观察并思考:①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②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d垂直?经过与同学共同努力,学生会容易发现直线AD要与平面BCD垂直,需要保证AD与BD和CD两相交直线垂直,从而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在学习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和情感。

  教学活动与普通的生产生活一样,是传授知识的基地,也是情感交流和培养的空间。师生共同努力把数学课堂以及课外学习都创建成充满情感的人文环境,把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多彩的生活,这既是提升智力又是健全人格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将这些辉煌的历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归属感。祖冲之、秦九韶、华罗庚等名字应让学生耳熟能详,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等计算方法应让学生熟练操作。近年数学高考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试题中加入了不少数学文化的内容。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第2题:如图3,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其他文献
石湾是南国陶都,之前我任教的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是广东省陶艺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学生深受学校陶文化的熏陶,喜欢陶艺。立足班级发展,我班提炼出以陶韵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挖掘陶品、树立人品”,开设富有陶艺特色的班级活动课程,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张扬个性,在赏陶、玩陶、研陶中,融陶艺家“坚毅沉着、勤劳刻苦、真诚互助、实干创新”的品格和陶品“朴实、能屈能伸、千锤百炼”的特质于学生品格,促使班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等,最终都将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需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不仅决定着
期刊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煤炭股抗通胀属性将会受到市场再次关注。而行业较低的市盈率更加凸显板块的整体估值优势,上周煤炭股的异动,极有可能是长线资金进行战略性
不少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对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误解,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他们没有时间、条件、能力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阐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误区,理清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关系,在阐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优越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路径。一、问题缘起: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困惑  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
期刊
一所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它的每一处环境、每一个角落,都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陶冶着教师和学生高雅的情操。我校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办学特色是行远教育,普及国学,以培养品行端正、才思敏捷、体艺双馨,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学生。为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学校的国学特色,推进“寻根·厚德·睿智·健体”的课题探究。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平凡、普通而又细致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期刊
紧随中国入世,咨询业界各种会议接连不断,首届中国咨询高峰年会刚刚落下帷幕,中国中外智业交流大会又在京城登场。紧锣密鼓的议程,你来我往的讨论,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入世之
近年来,在学校文化引领下,我致力于语文“善智课堂”研究。所谓“善智课堂”,即是让每一堂课围绕核心内容设计一个“主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通过“五个环节”(即“善读质疑”“善思解疑”“善品共享”“善悟入情”“善用生智”)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下面,以《难忘的八个字》课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落实这五个环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兴趣培养、文段鉴赏、阅读积累、习惯养成这四个方面,探索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 深情诵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培养语感、陶冶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地诵读美文,读出文意,读出
期刊
科幻小说是集“科学”“幻想”“小说”三要素于一体的文学艺术,它是一种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教学载体。让科幻小说走进语文课堂,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  缺乏想象力,不利于语文学习。在学习各类文章或诗歌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想象,往往会吃力不讨好。例如,在欣赏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若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将“荷塘月色”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教学《白鹅》为例,阐述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策略。  三读得意:感知文本形象  “得意”,即引领学生读懂文本,了解旨意。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这个环节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