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生中开展的课外语文活动,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之很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对促进儿童思维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极其有利。
关键词:语文 ; 课外活动 ;能力; 培养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能力为中心的,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能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但单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受到教学进度的制约,很难把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义务教育初段(第一~三学段)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极为重要的时期。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解说。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从这里可以看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全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
那么,如何在义务教育的第一~三学段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或者说,课外语文活动包括哪些方面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及同仁们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我认为,在语文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层面中,语文的阅读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为此,我把语文阅读活动看得很重,把它放在课外语文活动的首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儿童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大后方”。阅读就是课堂教学的大后方。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首先要营造阅读氛围,创设读书环境,提供阅读条件;第二,课外阅读活动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在班里开展一些“小书谜”“小红旗争夺赛”“人人争戴小红花”等活动。丰富的课外读物吸引着学生,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激励着学生,班里看书读报的热潮将会不断高涨。
二、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目的是积累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没有积累就没有表达。只有积累多了,表达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在儿童读物中,有许多是名家名作,这些作品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文化食粮。作品中那些优美的语句、引人入胜的片断、启迪人思考的格言等都是用于积累的好材料。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让学生注意对材料的积累,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积累材料的目的是写作,且每天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每天根据课堂上所讲的课文类型给学生布置一篇同类型的习作或日记;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观察角,放一些盆花、金鱼、手工制作、玩具等供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三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日记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在班里开展“日记交流”和“习作展览”活动,这样既能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又能供全班学生交流学习。
三、 办《语文百花园》专栏
语言知识的综合性很强,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题目、选材、组材到修辞、逻辑、表达,无一不显示出语文知识的零碎和知范围的广泛。为了使学生把这些零碎的、综合性很强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有利于阅读和写作,应该为学生开辟一块“练兵”的“阵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辟一个诸如《语文百花园》之类的学习园地。
在《语文百花园》中,可以有学生易混易错的同音字、形近字辨析,可以有病句修改、标点、逻辑等诸多语文知识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有好词佳句、诗歌、散文片断和选材、组材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每周一换,也可以半月或一月一换。开始办《语文百花园》时,采用“扶”的方法,由教师和学生合办。当学生在从教材、书写、排版、配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时,再完全由学生自办。我相信,《语文百花园》播下的是一粒粒知识的种子,收获的必将是一茬茬金色的希望。
课外语文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除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还可以设计“每天三分钟说话训练”“办手抄报”“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第三学段时,还可以结合春节当地贴春联的民俗,引导学生抄录一些优秀的春联,甚至鼓励学生在春节时给家里写春联,为邻居送春联,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对联知识,也推进了写字活动的开展,达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在课外语文活动中巧妙地加以引導,并把握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很好地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而且对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福泉市阿里堡小学 550500)
关键词:语文 ; 课外活动 ;能力; 培养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能力为中心的,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能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但单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受到教学进度的制约,很难把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义务教育初段(第一~三学段)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极为重要的时期。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解说。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从这里可以看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全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
那么,如何在义务教育的第一~三学段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或者说,课外语文活动包括哪些方面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及同仁们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我认为,在语文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层面中,语文的阅读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为此,我把语文阅读活动看得很重,把它放在课外语文活动的首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儿童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大后方”。阅读就是课堂教学的大后方。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首先要营造阅读氛围,创设读书环境,提供阅读条件;第二,课外阅读活动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在班里开展一些“小书谜”“小红旗争夺赛”“人人争戴小红花”等活动。丰富的课外读物吸引着学生,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激励着学生,班里看书读报的热潮将会不断高涨。
二、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目的是积累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没有积累就没有表达。只有积累多了,表达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在儿童读物中,有许多是名家名作,这些作品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文化食粮。作品中那些优美的语句、引人入胜的片断、启迪人思考的格言等都是用于积累的好材料。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让学生注意对材料的积累,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积累材料的目的是写作,且每天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每天根据课堂上所讲的课文类型给学生布置一篇同类型的习作或日记;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观察角,放一些盆花、金鱼、手工制作、玩具等供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三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日记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在班里开展“日记交流”和“习作展览”活动,这样既能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又能供全班学生交流学习。
三、 办《语文百花园》专栏
语言知识的综合性很强,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题目、选材、组材到修辞、逻辑、表达,无一不显示出语文知识的零碎和知范围的广泛。为了使学生把这些零碎的、综合性很强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有利于阅读和写作,应该为学生开辟一块“练兵”的“阵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辟一个诸如《语文百花园》之类的学习园地。
在《语文百花园》中,可以有学生易混易错的同音字、形近字辨析,可以有病句修改、标点、逻辑等诸多语文知识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有好词佳句、诗歌、散文片断和选材、组材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每周一换,也可以半月或一月一换。开始办《语文百花园》时,采用“扶”的方法,由教师和学生合办。当学生在从教材、书写、排版、配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时,再完全由学生自办。我相信,《语文百花园》播下的是一粒粒知识的种子,收获的必将是一茬茬金色的希望。
课外语文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除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还可以设计“每天三分钟说话训练”“办手抄报”“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第三学段时,还可以结合春节当地贴春联的民俗,引导学生抄录一些优秀的春联,甚至鼓励学生在春节时给家里写春联,为邻居送春联,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对联知识,也推进了写字活动的开展,达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在课外语文活动中巧妙地加以引導,并把握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很好地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而且对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福泉市阿里堡小学 5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