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之一,它不像另外两部用较多笔墨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而主要讲述了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当中父权的衰弱与中国式的家庭危机。李安被称为“儒侠”,他的电影观念大胆敢于挑战,在表现手法与情感抒发上却总是细腻而委婉,颇有儒家之风,在这部《饮食男女》当中,无论是家庭的矛盾还是父女各自的情感走向,都融在一席席丰盛却又冷清的家宴里和一些巧思细节当中。
【关键词】《饮食男女》;中国文化;家庭
一、酸甜苦辣一席宴
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片头朱爸那一段堪称艺术的烹调。从俯拍的嘈杂芸芸众生一下子切到一座古朴宁静的宅院,一双有力的手利落的抓出水里漂浮的鲤鱼,插筷子开膛,种种食材改刀入锅一应特写,剪辑行云流水,配上富有中国情调的笛子二胡等乐器奏出的小调,这幅中华美食图卷只能用活色生香来形容,所以谁也没想到这顿煞费苦心的家宴会是如此冷清与压抑。为了突出这种反差,视听语言也巧用心机,做饭的片段用暖黄色的光,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多角度的景别变化和欢快的小调也使画面充满活力;而家宴的片段,运用了从上方打下来的白色灯光,白色光源不适合拍摄食物,且从上方来光会在桌上压出碗盘的阴影,这种光为的就是把美味佳肴表现的索然无味,再加上安静得几乎有回音的环境音,饭桌氛围的压抑与尴尬表露无遗。
为了晚上的家宴,朱爸早早就忙活个热火朝天,摇头晃脑剁肉馅的样子显然是十分愉悦而期待的,这与女儿们“不得不回家”,“只要能离开那个家一切都值得”的言语形成对比,一个父女之间深深隔阂的中国式问题家庭就这样勾勒出来。
其实朱爸又何尝不懂女儿们与自己的疏离,但每周日的家宴却是这位隐忍的父亲唯一能想到的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方法,是他为了维持家庭关系做出的努力。但是全片剧情的每次重大转折却都发生在饭桌上。也许这也是中国人饭桌文化的一部分: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在饭桌上聊。二女儿的搬离,三女儿的怀孕,大女儿的闪婚,二女儿的工作调动,老朱的忘年恋,似乎不论多么离经叛道的事情,有了饭桌上美食锅气的掩护都会变得更好接受。
我想这是李安的使坏,他善于用热闹来表现孤独。明明应当其乐融融的家宴,却成了老朱每每得到“噩耗”的地方。这其实就像我们的人生,随时准备着要在最欣喜的时候迎接绝望,然后一匙一筷地把所有喜忧咀嚼入腹。不过,李安总算还是用大宴为朱爸找回了传统父权的荣光。在家中笨拙得不知如何向女儿表达爱意的老朱,走进大厨房简直就成了一代宗师。
这一段救场戏采用手持摄影全程跟拍,手持的晃动表现情况的紧急,从酒店豪华的大堂到忙得热火朝天的大厨房,一路跟随着衣着朴素的老朱迎接众人的尊敬与信赖。郎雄饰演的父亲一直都是这样典型的中国大男人,丰功伟绩无数,受人敬重,却在逐渐西化的家庭生活当中显得迂腐而固执。这大宴小宴的对比反而更加把这份没有归处的苦涩煨入了老朱的身体里。
二、嬉笑怒骂一杯酒
电影当中老朱总共喝过两顿酒。第一顿是救场完了以后,朱爸与数十年的好友老温就着几碟小菜蹲在大厨房里推心置腹的酒。老温是唯一一个知道老朱所有苦闷的人,与二女儿的不合,愁大女儿的婚嫁,味觉退化的沮丧,老温知道朱爸骨子里的纠结与倔,嬉笑怒骂着开导他。老朱说“养大了就随他们去吧”,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老朱假装的云淡风轻直接就被老温一语道破,这就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个固定镜头,看着两个醉意陶然脚步蹒跚的老头,在昏暗的走廊里踉跄着走远,于他们,人生是一声长叹,生死是一句玩笑。这一段看得我几次眼眶发热。只有到了这个年纪的人才有资格真正去怒骂人生,却还是咽了酒,嘻嘻一笑过去了。
后来老温急诊住院,朱爸与二女儿家倩一起看望他,老温还不忘记帮着二人缓和关系。家倩亲热的送上拥抱与香吻时朱爸那个“吃醋”的眼神老温都明白,而老温拉着家倩表白朱爸对她的爱时,镜头给的是朱爸老小孩一样别扭的背影,可见朱爸性格当中的隐忍,如果没有老温,朱爸心里的苦闷就真的无处倾诉了。老温去世时,朱爸坐在凉亭里痛哭失声,让家倩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脆弱。也许不光如此,老温的去世也让家倩感受到了生死的无常,开始产生了与父亲和解的念头。
第一顿是友人间推心置腹的酒,第二顿就是酒壮怂人胆了。李安在这部片子里鲜明地表现了埃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憎母情结),锦荣一直称呼老朱为“朱爸”,她从小父爱的缺失使她爱上了这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其实我觉得二人爱上对方是因为爱上了一份能够依靠的安全感。在这顿家宴上,吃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内容,在场的人有三个女儿两个女婿自己的爱人与自己“自作多情”的丈母娘,不难想象老朱要在这顿宴席上道出心声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唯一一段没用冷光的家宴,凸显出一大家人的热闹与强烈的仪式感,这是老朱解放自己的仪式。为了壮胆,镜头中穿插着大量老朱端着酒杯一饮而尽的特写,直喝到面色酡红,语无伦次。
为什么需要“酒胆”呢?因为这段感情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中是有违伦常的,大女儿曾说锦荣“就是我们家第四个女儿”,却没想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锦荣会跟朱爸走到一起。朱爸显然知道这场家宴必然闹剧收场,自己也会受到所有人的指责,这份叛逆当然需要胆气。但是这份叛逆,其实是老朱自己人性与欲望的解放,老朱对家庭有情而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欲,这份爱欲在片尾的爆发让观众错愕不已,却又在情理之中。
其实关于老朱的这段感情,很多细节都有交代。片头老朱做饭时接了一个电话,教人怎样蒸鱼,可我们从后文家倩的描述中直到,老朱是不让女儿们进厨房的,那么这个电话是打给谁的呢?当晚的剧情就有交代,锦荣的女儿说“今天妈妈把鱼煎糊了”。这段细节我也是咂摸再三才发现,不仅为李安这份含蓄的巧思会心一笑。还有老朱每天巴巴给珊珊送便当,看着珊珊挤公车直皱眉头,这样一想也就心中了然了。
两顿酒,一辛辣,一苦涩,饮酒如饮人生百般心肠。
三、尘埃落定一碗汤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结尾一向是平静的,不是解决了矛盾喜剧收场,也不是终于决裂的遗憾悲剧,而是矛盾依然存在却掩在风平浪静当中,生活继续向前走。这是一种东方式的哲思,人生就是一场背着苦难却又背着希望的修行。最后老朱也从传统家庭当中解放了出来,放弃了父权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与锦荣搬进了新房子,女儿们都外嫁了,意外没有外嫁的二女儿家倩也马上要去阿姆斯特丹工作,整个家庭可以说是四散天涯了。但是家倩身为老朱最疼爱的女儿,最终还是成为了守住这间老屋的人。她守住的,是一段关于中国文化当中传统家庭的记忆。
最后一顿家宴,大女儿与三女儿都因为有事没有来,锦荣也因为怀孕缺席,只有朱爸与家倩两人。这次的一大桌子菜全由家倩料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戏的演员调度上,朱爸与家倩的座位紧紧相邻,表明父女二人之间已经达成和解,没有隔阂。朱爸对家倩手艺挑剔时,二人也不再针锋相对,就像寻常父女之间的斗嘴与撒娇。虽然没看到大团圆,也算是个温情的结局。真正的和解,表现在老朱拉住家倩的手,声音颤抖的叫了一声,女儿啊。相信不用多谈,所有观众都会为之动容。
就像吃了大餐后我们都会选择汤羹来结尾,这部影片也用家倩的一碗汤来结束。这碗汤里,是老朱失而复得的味觉,是父女重归于好的温馨,是感动,内疚,宽恕,依恋的五味杂陈。
这部电影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品味与分析的细节,在此不再进行分析。只是吃了这一部百样人间的宴席,心中是满满的。
【关键词】《饮食男女》;中国文化;家庭
一、酸甜苦辣一席宴
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片头朱爸那一段堪称艺术的烹调。从俯拍的嘈杂芸芸众生一下子切到一座古朴宁静的宅院,一双有力的手利落的抓出水里漂浮的鲤鱼,插筷子开膛,种种食材改刀入锅一应特写,剪辑行云流水,配上富有中国情调的笛子二胡等乐器奏出的小调,这幅中华美食图卷只能用活色生香来形容,所以谁也没想到这顿煞费苦心的家宴会是如此冷清与压抑。为了突出这种反差,视听语言也巧用心机,做饭的片段用暖黄色的光,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多角度的景别变化和欢快的小调也使画面充满活力;而家宴的片段,运用了从上方打下来的白色灯光,白色光源不适合拍摄食物,且从上方来光会在桌上压出碗盘的阴影,这种光为的就是把美味佳肴表现的索然无味,再加上安静得几乎有回音的环境音,饭桌氛围的压抑与尴尬表露无遗。
为了晚上的家宴,朱爸早早就忙活个热火朝天,摇头晃脑剁肉馅的样子显然是十分愉悦而期待的,这与女儿们“不得不回家”,“只要能离开那个家一切都值得”的言语形成对比,一个父女之间深深隔阂的中国式问题家庭就这样勾勒出来。
其实朱爸又何尝不懂女儿们与自己的疏离,但每周日的家宴却是这位隐忍的父亲唯一能想到的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方法,是他为了维持家庭关系做出的努力。但是全片剧情的每次重大转折却都发生在饭桌上。也许这也是中国人饭桌文化的一部分: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在饭桌上聊。二女儿的搬离,三女儿的怀孕,大女儿的闪婚,二女儿的工作调动,老朱的忘年恋,似乎不论多么离经叛道的事情,有了饭桌上美食锅气的掩护都会变得更好接受。
我想这是李安的使坏,他善于用热闹来表现孤独。明明应当其乐融融的家宴,却成了老朱每每得到“噩耗”的地方。这其实就像我们的人生,随时准备着要在最欣喜的时候迎接绝望,然后一匙一筷地把所有喜忧咀嚼入腹。不过,李安总算还是用大宴为朱爸找回了传统父权的荣光。在家中笨拙得不知如何向女儿表达爱意的老朱,走进大厨房简直就成了一代宗师。
这一段救场戏采用手持摄影全程跟拍,手持的晃动表现情况的紧急,从酒店豪华的大堂到忙得热火朝天的大厨房,一路跟随着衣着朴素的老朱迎接众人的尊敬与信赖。郎雄饰演的父亲一直都是这样典型的中国大男人,丰功伟绩无数,受人敬重,却在逐渐西化的家庭生活当中显得迂腐而固执。这大宴小宴的对比反而更加把这份没有归处的苦涩煨入了老朱的身体里。
二、嬉笑怒骂一杯酒
电影当中老朱总共喝过两顿酒。第一顿是救场完了以后,朱爸与数十年的好友老温就着几碟小菜蹲在大厨房里推心置腹的酒。老温是唯一一个知道老朱所有苦闷的人,与二女儿的不合,愁大女儿的婚嫁,味觉退化的沮丧,老温知道朱爸骨子里的纠结与倔,嬉笑怒骂着开导他。老朱说“养大了就随他们去吧”,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老朱假装的云淡风轻直接就被老温一语道破,这就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个固定镜头,看着两个醉意陶然脚步蹒跚的老头,在昏暗的走廊里踉跄着走远,于他们,人生是一声长叹,生死是一句玩笑。这一段看得我几次眼眶发热。只有到了这个年纪的人才有资格真正去怒骂人生,却还是咽了酒,嘻嘻一笑过去了。
后来老温急诊住院,朱爸与二女儿家倩一起看望他,老温还不忘记帮着二人缓和关系。家倩亲热的送上拥抱与香吻时朱爸那个“吃醋”的眼神老温都明白,而老温拉着家倩表白朱爸对她的爱时,镜头给的是朱爸老小孩一样别扭的背影,可见朱爸性格当中的隐忍,如果没有老温,朱爸心里的苦闷就真的无处倾诉了。老温去世时,朱爸坐在凉亭里痛哭失声,让家倩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脆弱。也许不光如此,老温的去世也让家倩感受到了生死的无常,开始产生了与父亲和解的念头。
第一顿是友人间推心置腹的酒,第二顿就是酒壮怂人胆了。李安在这部片子里鲜明地表现了埃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憎母情结),锦荣一直称呼老朱为“朱爸”,她从小父爱的缺失使她爱上了这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其实我觉得二人爱上对方是因为爱上了一份能够依靠的安全感。在这顿家宴上,吃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内容,在场的人有三个女儿两个女婿自己的爱人与自己“自作多情”的丈母娘,不难想象老朱要在这顿宴席上道出心声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唯一一段没用冷光的家宴,凸显出一大家人的热闹与强烈的仪式感,这是老朱解放自己的仪式。为了壮胆,镜头中穿插着大量老朱端着酒杯一饮而尽的特写,直喝到面色酡红,语无伦次。
为什么需要“酒胆”呢?因为这段感情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中是有违伦常的,大女儿曾说锦荣“就是我们家第四个女儿”,却没想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锦荣会跟朱爸走到一起。朱爸显然知道这场家宴必然闹剧收场,自己也会受到所有人的指责,这份叛逆当然需要胆气。但是这份叛逆,其实是老朱自己人性与欲望的解放,老朱对家庭有情而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欲,这份爱欲在片尾的爆发让观众错愕不已,却又在情理之中。
其实关于老朱的这段感情,很多细节都有交代。片头老朱做饭时接了一个电话,教人怎样蒸鱼,可我们从后文家倩的描述中直到,老朱是不让女儿们进厨房的,那么这个电话是打给谁的呢?当晚的剧情就有交代,锦荣的女儿说“今天妈妈把鱼煎糊了”。这段细节我也是咂摸再三才发现,不仅为李安这份含蓄的巧思会心一笑。还有老朱每天巴巴给珊珊送便当,看着珊珊挤公车直皱眉头,这样一想也就心中了然了。
两顿酒,一辛辣,一苦涩,饮酒如饮人生百般心肠。
三、尘埃落定一碗汤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结尾一向是平静的,不是解决了矛盾喜剧收场,也不是终于决裂的遗憾悲剧,而是矛盾依然存在却掩在风平浪静当中,生活继续向前走。这是一种东方式的哲思,人生就是一场背着苦难却又背着希望的修行。最后老朱也从传统家庭当中解放了出来,放弃了父权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与锦荣搬进了新房子,女儿们都外嫁了,意外没有外嫁的二女儿家倩也马上要去阿姆斯特丹工作,整个家庭可以说是四散天涯了。但是家倩身为老朱最疼爱的女儿,最终还是成为了守住这间老屋的人。她守住的,是一段关于中国文化当中传统家庭的记忆。
最后一顿家宴,大女儿与三女儿都因为有事没有来,锦荣也因为怀孕缺席,只有朱爸与家倩两人。这次的一大桌子菜全由家倩料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戏的演员调度上,朱爸与家倩的座位紧紧相邻,表明父女二人之间已经达成和解,没有隔阂。朱爸对家倩手艺挑剔时,二人也不再针锋相对,就像寻常父女之间的斗嘴与撒娇。虽然没看到大团圆,也算是个温情的结局。真正的和解,表现在老朱拉住家倩的手,声音颤抖的叫了一声,女儿啊。相信不用多谈,所有观众都会为之动容。
就像吃了大餐后我们都会选择汤羹来结尾,这部影片也用家倩的一碗汤来结束。这碗汤里,是老朱失而复得的味觉,是父女重归于好的温馨,是感动,内疚,宽恕,依恋的五味杂陈。
这部电影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品味与分析的细节,在此不再进行分析。只是吃了这一部百样人间的宴席,心中是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