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年代,《法律与道德》节目在上海东方电台首播,以法律为专题的节目经历了多年发展,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竞争中的关键。与其他节目不同,法律专题节目具有普法功能,与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相契合。面对社会日益多元的需求,如何加强对法律专题节目进行策划,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从我国法律专题节目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影响法律专题节目收视率原因探讨提升节目收视率,优化节目策划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法律专题;节目策划;电视节目;收视率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法制意识日渐增强,法律专题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一部分,运用电视手段再现与法律相关的案件,以事实为依托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法律意识。但新形势下,节目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加上法制节目发展进入深水区,面对诸多困境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显著提升。
1、我国法律专题节目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法律专题节目已经经历了20多个春秋,在节目选材、视角及选题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现有法制节目主要有晚会类、讲座类、说法类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节目,侧重点也有所差别,适用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如针对法制挽回来说,较为典型的就是“3·15”消费者权益日挽回,曝光假冒伪劣产品。对于讲座类节目,主要收益法律专家为主,围绕着某一具体法律案例,專家主讲,主持人补充,具有说教式、灌输式特点。以法律为专题的节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以普法宣传为主,传递正能量,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我国广播电视协会,还专门成立委员会每年对各地电视台制作的法制节目进行评奖,以此来调动电视台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但是随着法律专题节目发展进入深水区,面对诸多困境和不足。因此我们要深入到问题中,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节目收视率。
2、影响法律专题节目收视率原因分析
2.1节目定位模糊
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法律专题节目竞争愈发激烈,各电视台法制节目在表达方式各有所长,但栏目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节目跟风现象,只有看到其他节目收视率火爆,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跟风,忽视了对当地社会治安、发案率情况的考虑,导致电视节目定位模糊。
2.2报道随意性较强
目前,我国一些电视法制节目偏离了报道真实性、重要性,将各种社会新闻随意纳入到节目当中,过于关注收视率,导致节目报道存在随意性,违背了电视法制节目真正内涵。且从业者法律专业素质较低,单一将收视率作为衡量标准,深度挖掘当事人隐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3低速化倾向
如今电视台上,法制节目存在低俗化倾向,以满足部分受众所谓的“原始”需求,在节目制作和播出上,增加猎奇内容,过于强调与性、暴力等内容相关信息,详细描述犯罪过程,以此来满足受众低级欲望,与我国精神文明相悖。如辽宁电台《法制时空》其中一期名叫《恶魔》的节目,主要是介绍罪犯与两名女子发生关系后将女子杀死[1]。记者在采访罪犯时,刻意追问罪犯吃人肉的感觉,并将“案情还原”字样凸显出来,出现模仿罪犯作案等细节,一经播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反响。最终广电总局认为该节目选题定位偏差,造成恶劣影响。
3、加强节目策划提高节目收视率有效对策
3.1明确节目宗旨与定位
宗旨与定位是节目发展的核心,其对于节目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明确节目定位是首要任务。具体来说,要充分了解与自身相似的节目情况,即竞争对手的情况,知己知彼,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同时,针对自身弱势予以补充和完善,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定位后,要紧紧围绕着这一目标,选择合适的表述方式,使得节目定位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2]。如BBC对于其制作的电视节目创意要求是“简单到傻瓜都能够明白”,在此基础上制作电视节目,能够直接让观众明白节目所要传递的内涵。电视作为形象传播媒体,在一系列声画符号配合下表达内容,经过精心策划,才能够呈现出精品节目,赢得目标观众的信任,稳定观众群体。
3.2重点挖掘节目教育价值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已经成为新闻消息的第一出口,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具备新闻曝光可能性。因此,为了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法制节目要另辟蹊径,深度挖掘自身教育和服务价值,履行自身道德教育任务,通过大量的法律案例、涉法故事等,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能够明辨是非。值得注意的是,法制节目的专业性、独立性并非道德教育所决定,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如何将专业法学知识融入到节目当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另外,服务也是法制节目的重中之重,如信息服务、业务服务等,观众如果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服务,寻求到法律维权途径,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法制节目还要开通全天候服务功能,以此来吸引更多受众,提高收视率,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3.3深层挖掘新闻资源
现实生活中,要法律有关的行业及人员较多,如公安干警、检察官及律师等。不同的人从多个角度看到新闻事实,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别。因此电视法制节目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从业者保持联系,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对法制节目策划。法学学科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可以细化为民商法、刑法等多个门类。但法制节目主要集中在刑法上,过于单一。虽然现有法制节目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但就长远来看,现有制作机制等仅适合老年人[3]。因此加快节目策划创新至关重要,如2016年,央视社会与法频道集中推出了三档法制节目,即《我是大律师》、《鹰眼》、《警察特训营》,其中第一个节目主要立足于服务于观众,邀请律师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提供专业建议等。第二个节目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与观众互动,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第三个节目是与公安部合作警察真人秀节目,选拔优秀民警展示技能,增强民众对警察群体的信任。上述三个节目自开办以来,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究其根本是节目制作不仅秉承了自身定位与宗旨,且融合了“互联网+”思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法制节目范围,且能够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提高收视率。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法律专题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节目形态,是我国上色会注意法制建设的产物,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但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此类节目面临着定位模糊、策划方式单一等不足之处,亟待调整和优化。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要加强对节目策划和创新设计,明确节目设计定位与宗旨,将此作为基础,发挥节目教育和服务功能,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吸引更多受众。同时,还要深层次挖掘新闻资源,以开放态度容纳更多与法律有关的主体,为观众解决法律专业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法律意识,从而促进法制节目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瑞霞.电视媒体创意与策划研究——以法制新闻类节目《今日说法》与《普法栏目剧》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5):102.
[2]曹亚芳.网络大视域下的我国法制节目传播与延伸领域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18+22.
[3]冷凇.从“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电视节目策划提案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视,2013(10):72-73.
【关键词】:法律专题;节目策划;电视节目;收视率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法制意识日渐增强,法律专题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一部分,运用电视手段再现与法律相关的案件,以事实为依托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法律意识。但新形势下,节目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加上法制节目发展进入深水区,面对诸多困境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显著提升。
1、我国法律专题节目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法律专题节目已经经历了20多个春秋,在节目选材、视角及选题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现有法制节目主要有晚会类、讲座类、说法类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节目,侧重点也有所差别,适用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如针对法制挽回来说,较为典型的就是“3·15”消费者权益日挽回,曝光假冒伪劣产品。对于讲座类节目,主要收益法律专家为主,围绕着某一具体法律案例,專家主讲,主持人补充,具有说教式、灌输式特点。以法律为专题的节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以普法宣传为主,传递正能量,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我国广播电视协会,还专门成立委员会每年对各地电视台制作的法制节目进行评奖,以此来调动电视台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但是随着法律专题节目发展进入深水区,面对诸多困境和不足。因此我们要深入到问题中,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节目收视率。
2、影响法律专题节目收视率原因分析
2.1节目定位模糊
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法律专题节目竞争愈发激烈,各电视台法制节目在表达方式各有所长,但栏目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节目跟风现象,只有看到其他节目收视率火爆,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跟风,忽视了对当地社会治安、发案率情况的考虑,导致电视节目定位模糊。
2.2报道随意性较强
目前,我国一些电视法制节目偏离了报道真实性、重要性,将各种社会新闻随意纳入到节目当中,过于关注收视率,导致节目报道存在随意性,违背了电视法制节目真正内涵。且从业者法律专业素质较低,单一将收视率作为衡量标准,深度挖掘当事人隐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3低速化倾向
如今电视台上,法制节目存在低俗化倾向,以满足部分受众所谓的“原始”需求,在节目制作和播出上,增加猎奇内容,过于强调与性、暴力等内容相关信息,详细描述犯罪过程,以此来满足受众低级欲望,与我国精神文明相悖。如辽宁电台《法制时空》其中一期名叫《恶魔》的节目,主要是介绍罪犯与两名女子发生关系后将女子杀死[1]。记者在采访罪犯时,刻意追问罪犯吃人肉的感觉,并将“案情还原”字样凸显出来,出现模仿罪犯作案等细节,一经播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反响。最终广电总局认为该节目选题定位偏差,造成恶劣影响。
3、加强节目策划提高节目收视率有效对策
3.1明确节目宗旨与定位
宗旨与定位是节目发展的核心,其对于节目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明确节目定位是首要任务。具体来说,要充分了解与自身相似的节目情况,即竞争对手的情况,知己知彼,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同时,针对自身弱势予以补充和完善,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定位后,要紧紧围绕着这一目标,选择合适的表述方式,使得节目定位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2]。如BBC对于其制作的电视节目创意要求是“简单到傻瓜都能够明白”,在此基础上制作电视节目,能够直接让观众明白节目所要传递的内涵。电视作为形象传播媒体,在一系列声画符号配合下表达内容,经过精心策划,才能够呈现出精品节目,赢得目标观众的信任,稳定观众群体。
3.2重点挖掘节目教育价值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已经成为新闻消息的第一出口,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具备新闻曝光可能性。因此,为了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法制节目要另辟蹊径,深度挖掘自身教育和服务价值,履行自身道德教育任务,通过大量的法律案例、涉法故事等,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能够明辨是非。值得注意的是,法制节目的专业性、独立性并非道德教育所决定,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如何将专业法学知识融入到节目当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另外,服务也是法制节目的重中之重,如信息服务、业务服务等,观众如果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服务,寻求到法律维权途径,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法制节目还要开通全天候服务功能,以此来吸引更多受众,提高收视率,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3.3深层挖掘新闻资源
现实生活中,要法律有关的行业及人员较多,如公安干警、检察官及律师等。不同的人从多个角度看到新闻事实,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别。因此电视法制节目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从业者保持联系,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对法制节目策划。法学学科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可以细化为民商法、刑法等多个门类。但法制节目主要集中在刑法上,过于单一。虽然现有法制节目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但就长远来看,现有制作机制等仅适合老年人[3]。因此加快节目策划创新至关重要,如2016年,央视社会与法频道集中推出了三档法制节目,即《我是大律师》、《鹰眼》、《警察特训营》,其中第一个节目主要立足于服务于观众,邀请律师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提供专业建议等。第二个节目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与观众互动,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第三个节目是与公安部合作警察真人秀节目,选拔优秀民警展示技能,增强民众对警察群体的信任。上述三个节目自开办以来,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究其根本是节目制作不仅秉承了自身定位与宗旨,且融合了“互联网+”思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法制节目范围,且能够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提高收视率。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法律专题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节目形态,是我国上色会注意法制建设的产物,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但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此类节目面临着定位模糊、策划方式单一等不足之处,亟待调整和优化。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要加强对节目策划和创新设计,明确节目设计定位与宗旨,将此作为基础,发挥节目教育和服务功能,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吸引更多受众。同时,还要深层次挖掘新闻资源,以开放态度容纳更多与法律有关的主体,为观众解决法律专业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法律意识,从而促进法制节目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瑞霞.电视媒体创意与策划研究——以法制新闻类节目《今日说法》与《普法栏目剧》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5):102.
[2]曹亚芳.网络大视域下的我国法制节目传播与延伸领域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18+22.
[3]冷凇.从“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电视节目策划提案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视,2013(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