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留学杂记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俄罗斯的留学生活,丰富多彩,却又时常孤单。
  提起俄罗斯,你也许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会是精致美丽的套娃、火焰般热烈的伏特加、浪漫隽永的普希金诗歌、纷纷扬扬的漫天飞雪、气势宏伟的红场与克里姆林 宫……
  真实的俄罗斯到底是什么样的?在俄罗斯留学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为此,《留学》记者采访到了曾在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交换一年的肖舒欣同学。
  肖舒欣今年22岁,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大四的学生。大三时,她通过学校的公费留学项目赴俄交换,以国际进修生的身份就读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主修俄语语言文学。提及在俄罗斯这个辽阔、寒冷的北方邻国一年的留学生活,肖舒欣讲述了许多独特体验与浪漫经历。
  俄罗斯生活面面观
  在肖舒欣眼中,俄罗斯是一个文化氛围十分浓郁的国家。去剧院,是俄罗斯年轻人的常备行程。戏剧、歌剧、芭蕾舞剧……这些都是他们的心头之爱。除此之外,逛博物馆、看展览也是他们的选择。周末时,朋友们往往会这样相约:“一起去中央展馆看航空展吧!”这句话就像“一起去看新上映的电影吧!”或是“一起去餐馆吃饭吧!”一样平常。
  俄罗斯人特别重视生活的“仪式感”,有一套恪守的“规矩”。上剧院一定要穿正式礼服。在学校里上课、上食堂吃饭,都要寄存大衣。年轻人非常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女生出门都会打扮得优雅别致。哪怕是在严寒的冬天,姑娘们也会穿着漂亮的短裙。让肖舒欣印象格外深刻的是,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的男生永远都是穿西装打领带的。“俄罗斯的男生很绅士,会主动帮女生拉门。男士常常会给女性朋友送花。这是他们的习俗。”肖舒欣说,“俄罗斯的姑娘真的很幸福。”
  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大多数时候,中国人还是会和中国人一起玩。但是生性活泼外向的肖舒欣还是交了许多俄罗斯好朋友。在她看来,俄罗斯的年轻人真诚善良、热情可爱,对待中国朋友很友好,并不会使人产生距离感。
  雖然俄罗斯人被贴上了“爱偷懒”“常存侥幸心理”等标签,但是肖舒欣觉得这是有失公允的。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她发现俄罗斯青年实际上充满活力,富有智慧。老一辈人的传统特征与痕迹在他们身上已经淡化了。他们也十分强调自己是“新时代的人”。当谈到“战斗民族”这个标签时,肖舒欣说,这个说法是比较戏谑与夸张的。俄罗斯人确实有一点“战斗”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粗鲁,而是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直爽的性格上—俄罗斯人坦率、实在,他们说话直来直往,有一说一,并不会拐弯抹角。有时,一些门卫大爷、存衣处的老太太态度看上去“凶凶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恶意,会真心地为你提供帮助。
  在肖舒欣的印象中,在莫斯科的生活是悠然自得的。每逢天气好的时候,肖舒欣会和朋友们上公园散步。“俄语中‘гулять’(散步)这个词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个词含有一种独特的意味,我在来俄罗斯之前是没有领略到的。”肖舒欣告诉我们,“俄罗斯人几乎每天都会说:‘Давай погуляем!’(我们去散步吧!)这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城市中空气很好,树木很多。城里有大片大片的森林。莫斯科阴天很多,所以蓝天显得格外珍贵。天气放晴时,人们在公园中散步、野餐、晒太阳。肖舒欣常常独自坐在长椅上读书,看着小朋友们在一旁跑来跑去、嬉笑打闹,别有一番惬意滋味。
  俄罗斯人庆祝节日往往隆重而热闹。最盛大的节日要属胜利日(5月9日)了。胜利日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日。这一天,人们会来到街道上、公园里,参加各种游行活动、观看歌舞与诗朗诵表演,向民族英雄致敬。孩子们还会穿上苏联时期的军装,把自己打扮成小战士。“大街上非常热闹,人很多。好像莫斯科所有的市民都出来了。”肖舒欣这样回忆,“不用谁号召或是规定,人们非常积极主动地出门参加庆祝活动。每个人都是兴高采烈的。”
  俄罗斯人的热情在其他活动中也彰显出来。2018年6月,俄罗斯世界杯开幕。肖舒欣也体验了一番观看球赛的盛况。比赛期间,人们聚集在大型的露天转播场上看球。场地上有三个超级大的转播屏,旁边有许多卖啤酒的摊位。“市民们身上披着俄罗斯国旗,脸上也画着国旗。每当自己国家的球队进球,他们就激动地高声呐喊欢呼。”这种热烈的氛围深深地感染了肖舒欣,“俄罗斯人真的疯狂地热爱足球。”
  利用假期时间,肖舒欣逛了不少俄罗斯城市。波罗的海畔带有几分德国风韵的宁静小城加里宁格勒,黑海畔植满棕榈树的温暖潮湿的南方城市索契,都让她印象深刻。当谈起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大城市的对比时,肖舒欣说,她更喜欢莫斯科。“圣彼得堡有浓郁的欧洲风情,确实很漂亮。但是千篇一律的繁华未免稍显单调。而莫斯科不仅有繁华的区域,也有许多宁静、古朴的角落,让人感到内心平和。”
  独特的教育方式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
  回忆起一年的交换生活,肖舒欣对俄罗斯独特的教育方式感触颇深。
  据肖舒欣回忆,莫斯科大学对国际学生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会根据学生们兴趣、能力、需求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班,不同的班级授课内容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会进行平等的知识交流与激烈的思想碰撞,分享彼此的心得与见闻。此外,老师并不局限于训练学生们的语言水平,而是强调知识的广度与延展性,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上。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肖舒欣受益匪浅。肖舒欣告诉《留学》记者,自己最喜欢的一门课是“看电影学俄语”。上课时,老师会为大家放映电影,讲解台词中的俚语与俗语,还会介绍电影的时代背景与其中蕴涵的文化元素。“比如,在一节课上,老师生动地讲解了苏联老电影中姑娘们的裙子样式。这让大家非常感兴趣,因此对相关的台词与文化知识记忆十分深刻。”肖舒欣如是说。
  “在国内,俄语系的学生大多将语言作为一项技能与工具进行训练与打磨。而在莫斯科大学的语文系,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是语言与文化的融合。”而这样的教学方式,肖舒欣认为是国外进修的一项优势。“不过国外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过于分散化的问题,学习效率上不如国内。不能笼统地分出孰优孰劣,只能说两种教育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吧。”   莫斯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数量很多,学校氛围自由而多元。肖舒欣有机会到不同院系的课堂上进行旁听,结交了一大群来自世界上不同角落的朋友,其中不乏许多有趣的人:他们内心世界丰富、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些朋友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与生活习惯。许多国外的学生很喜欢浏览新闻、讨论时事,他们很积极地参加社会生活,擅长讲述自己国家的文化故事。”与他们相比,肖舒欣有时会感到自己头脑的“匮乏”。
  受到朋友们的積极影响,她开始不断地努力探索、开拓,充实自己的大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们不仅要了解国外的情况,更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只有充分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当我们走出国门时,才能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最爱的红菜汤也无法替代中国菜
  谈到留学生活,总是绕不过“吃”的问题。肖舒欣也给我们讲述了俄罗斯的美食。她最喜欢的一道俄罗斯菜是红菜汤(борщ)。这是以红菜、牛肉、番茄等为原料制成的一道汤菜,最后还可浇上酸奶油。红菜汤是俄餐中最经典的菜肴之一。俄罗斯的甜品种类丰富,冰淇淋尤其风味独特。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普金还曾将一桶冰淇淋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习近平主席,这也推动了俄罗斯冰淇淋在中国成为“网 红”。
  “刚来到俄罗斯时,尝了很多味道惊艳的俄式美食,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肖舒欣说,“不过到后来,待在那里的时间长了,也就有点吃腻了,开始想念家乡的饭菜了。”莫斯科有不少华人华侨开的中国餐馆。肖舒欣常常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光顾。“想家了就去吃中国菜。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酸辣粉、火锅……各种各样的中国菜都有,味道也挺正宗的。每到了中秋、端午等节日,中国餐馆座位都是爆满的。”
  中国餐馆里的食客绝大多数还是中国人。中国菜对俄罗斯人的吸引力似乎并不那么大。“我们中国留学生嫌弃俄餐中的各种酱和乳太油腻了。但是俄罗斯人反倒嫌弃中国的各种炒菜太油腻了。这也是蛮好玩的一件事。”肖舒欣笑着说。
  不过,开设在莫斯科的中国餐馆消费水平高,食物价格比较昂贵。所以,中国留学生们常常一起在寝室做饭。肖舒欣告诉《留学》记者:“我们买来火锅底料,一起煮面,煮菜,做麻辣香锅。感觉很幸福。”
  难以打破的文化隔阂
  一年的国外生活,尽管时间并不漫长,但是还是让肖舒欣在回国后有了些许脱轨的感觉。因此几经思忖,正在读大四的肖舒欣选择去北外攻读MTI翻译硕士。当《留学》记者提问,为什么她没有选择申请去俄罗斯读研时,肖舒欣表示,自己还是更适应在国内的生活方式。“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很发达,网购、订外卖都十分方便。这一点是俄罗斯比不了的。”
  留学生活有光明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阴影。待在国外的日子里,肖舒欣也会产生孤单的感觉。她告诉我们:“当时很怀念在国内生活的感觉。在自己的国家可以用母语轻松地完成各种交际,不用担心产生误解。在国外,毕竟会存在沟通困难的情况。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很难打破。这种隔阂不是语言上的问题。哪怕俄语练得再好,也很难达到俄罗斯人的水平。他们谈笑时的一些‘梗’还是会让我困惑。俄罗斯学生一起聊天时,很多时候中国人插不进话。他们虽然会照顾你,但是总会把你当成一个‘宝宝’。”这也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共同的感受。
  留学生活的“孤单”也体现在其他方面。肖舒欣告诉《留学》记者,面对同一个进修班的学生,俄罗斯的老师似乎对欧洲学生更加关注,对中国学生的关注则相对少一些。“我们的听力老师提问欧洲学生时总是会叫他们的名字,但是她一直不叫我们中国学生的名字,也许是没记住吧。”这种微妙的态度也反映在住宿安排上。“学校不会安排中国留学生住进莫大主楼的宿舍。那里住宿条件相对较好一些。”而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倒不会有这种受到“差别待遇”的感觉。但是,在一大群朋友中,中国留学生很难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尽管留学生活并不是完美的,但是这一段时光还是成为了肖舒欣值得珍藏的宝贵经历。她说:“我和俄罗斯朋友们至今仍然保持着联系。很多回忆都是毕生难忘 的。”
其他文献
2018年7月12日,兴业银行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在北京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一带一路·普惠留学”个人留学专项服务项目和国内首个国际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莘莘学子出国深造,尤其是赴“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留学提供出国金融服 务。  据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韩悦介绍,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立陶宛、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留学政策优惠
导语:在高考后留学时代,双录取、现场录取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走向世界的更多可能,但成绩依然是全球的“通行证”,对于希望通过拿下SAT冲击名校的学生来说,多看看美国东北部的刊物,不失为应对SAT改革的好办法。  纵观国际教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主力军。正值高考后留学的十字路口,大批学生家长又开始投入到选校、填写“全球志愿”的热潮中来。若想高考后留学顺利成行,不妨先上一堂“行前必修课”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馆开办使馆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规定》颁布以来,国际学校在中国已有32年的历史。从仅招收纯外籍学生到面向中国学子,从纯西式教育到融合中国文化,国际学校的主流类型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相较于传统公办、民办学校,目前中国的国际学校大都还像婴儿一样年轻,但其数量却呈现爆炸式增长,因此,国际学校相关平台的催生也顺理成章。那么,国
她是公认的“学霸”,是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精英,但她并不热衷于把自己打造为女强人。她说,做家庭主妇只是一种身份的选择。做一名家庭主妇,依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每一个人的名字里,都寓有美好的意味,如果让你的父母描述一个他们所希冀的远大前程,最短的故事,无非是你的名字—三两个字的背后,是父母勾勒出的你一生的美好。  “思敏”这个名字里所寄予的美好,在唐思敏身上亦是完美的体现。思维的跳跃如黑白键谱奏出的
希拉里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是母校教会她如何在“近似‘男性俱乐部’的总统政治”中竞争,而她的母校,正是美国一所鼎鼎有名的女子大学—韦尔斯利学院。  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败于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无缘美国第45届总统之位。尽管惜败于对手,但作为曾两次竞选美国总统的女性候选人,希拉里毫无疑问是美国当今社会中最受人瞩目的女性
6月23日,澳際教育推出了全新升级的智能共享留学服务平台“小希V2.4”。与3月发布的“小希V2.0”相比,“小希V2.4”增加了两个全新功能,“共享培训”和“互动问答”。新功能的出现,标志着小希平台正式进入共享模式的新阶段。  目前,“小希V2.4”已拥有3781所海外院校合作伙伴,3398个业务培训视频,10万余个专业招生资料信息,30万余个经典成功留学案例。此次新增加的“共享培训”功能对平台
北京时间9月22日5:00,《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其第13版世界大学排名。《2016-2017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完全榜单新鲜出炉,新一轮全球院校大乱斗正式开始!牛津大学力压加州理工大学首次摘得桂冠,多所院校排名发生重大变化,哈佛大学跌至第六位,此前曾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位的加州理工大学名列第二位,这也是主流世界大学排名中首次有非美国的大学排名世界第一位。《泰晤士高等教育》对英国老牌名校“
从美国高端实验室的材料化学博士到国际学校校长,深耕行业三十余年,在实践道路中求經索骥,培养出真正有品格的优秀学生。  文雅随和,彬彬有礼,是北京市中芯学校校董周宪明给人的第一印象。语速不快的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理念时像在从回忆中打捞珍宝,没有过分的修饰和夸张的情绪,只有一路走来的淡然与笃定。  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材料化学博士,到印尼雅加达和泰国曼谷的中华国际学校校长,再到如今的北京中芯学校
35岁时从正热的房地产业急流勇退,赴美深造追寻留学梦想。王戈宏说,“如果不是当时去美国学习了REITs,就没有今天我做的中国第一支公寓类REITs,也可能没有新派公寓。”  2013年到2019年的六年时间,新派公寓完成了在深交所率先挂牌中国第一支公寓类REITs的历程,并不断稳步向前。其背后的舵手王戈宏主要干了3件事:  第一,把长租公寓按消费品做,打造了新派公寓,让消费者对新派有了稳定的品牌认
在互联网教育领域,人们常视北京为主要根据地。一方面北京是政治、经济、教育中心,政策体系完善;另一方面北京集中了大量的人才、物资和媒体,令很多不是在北京当地创业的企业也不愿错过这块宝地。创立于上海的小站教育于2016年8月18日正式宣布北京分公司投入运营,将主要设立教学、教研和技术等部门。  扩张主因是职能细分学术再受保护  小站教育的企业风格可谓是继承了上海的海派气息:开放、精致、专注,从创业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