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贪贿犯罪刑法规制的特点与缺憾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贪贿犯罪频发,贪贿数额的记录也一次次惊呆公众的眼球,2015年8月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对贪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有了较大修改和调整,加大了对行贿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并且特别增加运用财产刑惩处贪贿犯罪行为,这都成为该修正案的亮点。但是,仔细研读该修正案后,我们发现其在贪贿犯罪主体、贿赂范围、整体性考量等方面存在部分缺憾,仍有待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 贪贿犯罪 贪贿范围 《刑法修正案(九)》
  作者简介:杨乐,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1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贪贿犯罪也不断展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而我国1997年通过的刑法典,虽经后续多次修正,但涉及贪贿犯罪的规定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反腐的客观需求。《刑法修正案(九)》恰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通过的,这较好的回应了国家和公众对反腐的需求,展现出诸多亮点,但也不是完美无瑕。
  一、《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贪贿犯罪的修改特点鲜明
  (一)修改量刑标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贪贿犯罪规定了三个档次的量刑标准,同时规定了相应的具体数额,分别为5千元,5万元和10万元三个标准。这种偏重数额考量的条款,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在司法实践中确有诸多不便,产生了一些不公平后果。如,贪污9万元和贪污10万元两种情形虽然数额只相差1万元,但量刑却相差数年。为避免这种不利后果,《刑法修正案(九)》在对贪贿犯罪的量刑标准中删除了具体的数额,采用了不确定数额加犯罪情节的立法技术。《刑法修正案(九)》第44条规定,将《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修改为:“(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增设行贿犯罪处罚,严密法网
  一直以来,我国刑法在反腐败中扮演的角色都是重规制贪污和受贿犯罪,轻行贿犯罪,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贿犯罪和行贿犯罪是对合性犯罪,究其根源,行贿犯罪是源头,也就是说对行贿犯罪的惩处力度和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反腐效果。《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犯罪的惩处力度前所未有。主要表现有二:其一,增设“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犯罪”,扩大了刑法对行贿犯罪的规制范围。《刑法修正案(九)》第46条规定,在《刑法》第390条之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90条之一,即“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利用影响力行贿罪……”。这一修改将会很好的规制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实施行贿犯罪这一新的贪贿犯罪类型,扩大了对行贿犯罪对象的规制范围,让刑法变得更为严格,较好的回应了规制行贿发展的需求。
  (三)调整了刑罚配置,丰富了刑罚手段
  《刑法修正案(九)》同时增设了财产刑和资格性。在财产刑方面,1997年制定的刑法中只对单位行贿犯罪和严重的贪贿犯罪规定了罚金刑和没收财产的处罚,对其它的贪贿犯罪行为没有罚金刑相应的规制。《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犯罪的三个犯罪量刑标准里面全部增加了罚金刑的规定,明显增加了财产刑的适用比例,从经济上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控制和正向引导。在资格刑方面,《刑法修正案(九)》在第4条规定,“因利用职务之便事实犯罪的,……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3至5年。”这一规定将为解决贪贿犯罪行为人刑满释放后又重新犯罪的实际情况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配合自由刑和财产刑,剥夺其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是对犯罪行为人的一种告诫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二、《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贪贿犯罪的修改的缺憾
  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对贪贿犯罪的修改有鲜明的特色,对我国当前的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更强、更严格的刑事法律依据,强有力的推进了反腐败工作的进程,但全面审视相关条款,该修正案对贪贿犯罪的规定还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
  (一)贪贿犯罪主体范围
  我国现行《刑法》第382条第2款“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以贪污罪论”,而参考《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后的刑法,在涉及贪贿犯罪规定的第384条和第385条的规定中并无此种表述,易言之,就是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挪用公款犯罪的犯罪主体不完全一致。那么受贿犯罪和挪用公款犯罪的犯罪主体可否包含受国有单位委托的人员呢?这个问题在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和两高2012年出台的《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说明。根据两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受委托的从事国家公务的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主体,那么这些构成渎职罪的主体,理应成为贪贿犯罪的构成主体,而这种犯罪主体,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可采用重新拟定法条的技术手段来处理。
  此外,刑法对贪贿犯罪规定的第384条和第385条与前述第382条相比,缺少一个第三款的规定,即“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笔者不解的是,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一条注意规定,如果可以,那么刑法总则中已经有相关表述的情况下,还依然添加一条这样的“以共犯论处”的规定,则明显是多余的;如果将其理解为一项特殊规定,那么,对于那些非国家公务人员与国家公务人员共同犯贪贿犯罪的情况,司法部门则面临困境,显然是不利于惩治贪贿犯罪,也与刑法的共犯原理相违背。为避免出现这种不利局面,建议删除《刑法》第382条第3款之规定。   (二)贿赂犯罪的范围小
  修订后的《刑法》第385条、第387条和第388条规定中,均有“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类似的相关表述,换言之,就是刑法对贿赂犯罪范围的认定,只限定在“财物”的范围。这样的规定显然是不能满足规制贿赂犯罪行为的实际情况的,因为随着国家对贿赂犯罪的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变得更加隐蔽,由原来的财物,转变为财产性利益、非财产性利益,加大了司法机关对该犯罪类型的打击难度,也让该类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陡增。为了减小这种不利影响,两高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先后将收受请托人的干股、向请托人“低买高卖”房屋汽车、不出资而与请托人合作开公司、赌博、收受会员卡、旅游费等10余种新型犯罪方式纳入贿赂犯罪的规制范围,但这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贿赂犯罪的范围。笔者认为,面对当前的贿赂犯罪的实际,立法部门应该改变原有的财产和财产性利益观念,扩大至所有不正当利益。理由如下:其一,参考《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将贿赂定义为“不正当好处”,而这就包含所有的财物、财产性利益好和非财产性利益 ;其二,从贿赂犯罪的本质来看,归根结底是“权”与“利”的一种交换,其侵犯的法益是公务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不论其收受的是何种利益,均构成了对职务廉洁性法益的侵犯,成立贿赂犯罪;其三,从犯罪发展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职务升迁过程中,“权”和“色”的交易成逐渐上升趋势,且隐蔽性强,很难查处,危害性也较为严重,亟待法律的回应。
  (三)体系性考虑不足,有法条不一致现象
  众所周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体系,而每个法律部门也有相对独立体系,法律体系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应该是有序排列,表述上应该是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刑法修正案(九)》中,对贪贿犯罪之规定的体系性考虑明显不足。《刑法修正案(九)》第44条第三款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法定条件是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真实悔罪、积极退赃等,但我国《刑法》第67条同样规定了“自首”的法定情节,出去与《刑法修正案(九)》第44条规定的情节外,还要有主动投案的条件限制。而这一不同也不难看出,《刑法修正案(九)》对贪贿犯罪的规制则更为宽松,但这也造成了与前述规定的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
  三、结语
  近年来,在反腐已经成为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刑法也为惩治社会腐败不断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虽然《刑法修正案(九)》不尽完美,但是对贪贿犯罪增设“财产性”和“资格性”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立法进步。虽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刑法修正案(九)》能解决所有的贪贿犯罪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希望我们的刑法在一步一步的修改中变得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严密性。
  注释:
  法律图书网.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507352.2016年6月26日访问.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7-278.
  陈泽宪.《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制的完善.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45.
  赵秉志.刑法学各论研究述评(1978-2008).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38.
  张旭.也谈《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修改.当代法学.2016(1).
  参考文献:
  [1]张兆松.《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贪贿犯罪的修改述评.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2).
其他文献
摘 要 控审分离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基本准则,是权力制衡理论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延伸,该原则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包括公安机关如何侦查与检察机关如何提起公诉,审判机关能否自行变更起诉罪名,法官如何进行庭外证据调查以及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等一系列问题。要真正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控审分离原则,就必须确立这些制度。  关键词 控审分离 权力制衡 变更起诉 法律移植  作者简介:刘洋,西安工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黄石市资源的调研,发现在湖北省被确认为资源枯竭型的城市中,黄石面临的困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黄石市的金融机构为支持黄石市资源型企业的转型,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企图通过发放绿色信贷和对支柱型产业大额度贷款等手段,来支持资源型企业的顺利转型,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黄石市的资源型企业还是出现了贷款难、贷款期限短、贷款利息高。金融机构支持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当地实际,从城市资源
摘 要 自由裁量权一词系舶来品,在西方有着多种意义。本文以为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法律的严格约束下,根据以往的判例而选择在其判决中适用何种法律原则的权利。而且,国际私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为冲突规范为准据法,那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在国际私法上是指法官在审理涉外纠纷时,依照冲突规范或准据法的相关规定,选择一部较为科学、公平的法律或引用相关法律原则去解决涉外纠纷。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法官自由裁量权作为司法权的重
摘 要 随着不断的刑事立法修正,日本作為大陆法系国家在道路交通犯罪规制方面的典型代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惩治体系。司法实践中,对道路交通犯罪的规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关键词 大陆法系 道路交通 犯罪 刑法规制 现状  作者简介:刘婷,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员额内检察官,研究方向:刑法学、检察实务。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
摘 要 《反家庭暴力法》是一部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法律。本文旨在探讨在全社会对待家暴行为“零容忍”态势下,公权力对家暴行为的干预模式的建立重点及实践操作完善问题。  关键词 零容忍 公权力 介入 告诫制度 主动干预  作者简介:张秀华,上海凌云永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卫星,上海公安学院中级教官;于军,上海公安
摘 要 马航MH370人身损害赔偿涉及识别、管辖、法律适用等多方面的问题,《蒙特利尔公约》作为国际私法中的实体法调整方法,简化了解决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的解决,但囿于调整范围的有限性,仍须由冲突法调整方法解决《蒙特利尔公约》未予以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的其他问题。  关键词 马航MH370 国际航空运输 《蒙特利尔公约》 人身损害赔偿  作者简介:程凌,青岛大学法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 
摘 要 建立犯罪记录查询制度不仅可以对相关犯罪和犯罪人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登记,而且可以为刑法学尤其是犯罪学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更有利于保障法律的高效实施。本文认为从江苏省犯罪记录查询制度的现状入手,对相关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对于完善我国犯罪记录查询制度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犯罪记录 查询制度 问题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犯罪记录查询制度研究”
摘 要 布伦塔诺的《伦理知识的起源》讲演稿其实是通过对法律与道德根源这一问题的追问来分析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布伦塔诺认为法理学的根基不能斩断,而这一根基正是道德与法律是源于存在的自然法之中的。只有通过内在自明性的关照,才能从其根源处透视现实,从而将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关键词 法律 道德 内观 自由  作者简介:钟思瑶,中共铜仁市碧江区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探索和创新了大量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逐步成为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网上交易方便快捷,第三方支付平台顺应时代潮流进入公众视野,但是,随之而来的交易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手机动态验证码认证机制由于其便携性、时效性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广为大众接受,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捷支付业务中基本上都采纳了这种认证方式,国内各大银行在用户认证时也主要以手机
摘 要 随着《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及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初步建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该制度一般被认为是普通法系的产物,美国在 1784 年的Genay v. Norris案中确认了此制度 ,而上个世纪的Ford pinto汽车案更是该制度的经典案例。从pinto事件中,我们不难得出:侵权人的收益大于花费,所以侵权人宁可去侵权,也不愿采取措施来防止侵权,而此行为明显是违反道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