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第四空间”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没有人怀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互联网,为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互联网带来的技术进步大量运用于通讯、传媒、交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安全漏洞。无论是在联合国层面上,还是中、美、俄、英、法等全球主要国家,都对互联网安全以及互联网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高度关注,出现了大量的案例、法规和研究项目。
  互联网与国家安全本身就是一个难解的局。一方面,互联网形成的通讯、存储、交换系统,产生了大量的安全命题;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冲击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新的可能。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了一些国家、企业甚至是恐怖主义组织利用的工具,在2001年以来的不少国际新闻中频频成为主角。
  “窥视”:窃取信息与直视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的确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利益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可以通过两个词汇进行概括,一是“窥视”,二是“侵犯”。
  “窥视”是一种对互联网信息的窃取,以及借助互联网手段比如黑客,对其他国家信息的窃取。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商业、个人机密数据存储于电脑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窃取信息,能够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冲击。先有的网络病毒、木马等,已经可以在一个国家的境外设立数据采集点,通过节点、蛙跳等多重战术形式,从一个国家的网络上获取情报信息。
  这种“窥视”的另一种形式,是更多的公开直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谷歌地球”,在诞生之初,就引起了不少国家的担忧。2005年,印度就对“谷歌地球”提出了质疑,因为印度认为谷歌地球上的卫星图片把孟买的航母基地、核反应堆以及空军基地的图片、地形地貌特征都公开出来。英国、法国也都曾经对“谷歌地球”所拍摄的军事基地十分担忧,美国更是直接要求“谷歌地球”将美国关键军事设施,以及中央情报局、FBI等地的照片进行加工处理,对于分辨率高于15米的内容进行删除或者马赛克处理。“窥视”手段为一国通过互联网窃取另一个国家的情报、强化分析手段、进而建立针对另一个国家的安全档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侵犯”:恐惧的政治
  “侵犯”这种方式,就会更加直接。这种侵犯不仅是窥视,而且是直接的修改、进攻和瘫痪对方的网络系统。2012年美国《防务新闻》曾经撰文介绍美国的“美军网络旅正在成形”的文章,谈及美军已经在设计专门瘫痪对方国家电力、信息、交通甚至是国防安全系统网络的战略技术。这种物理上的“侵犯”,要依赖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
  而另一种“侵犯”,则是对一个国家安全心理的“侵犯”。恐怖主义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来说,常常会产生“恐惧的政治”。9.11事件之后,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组织,就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了大量的恐怖主义信息。比如,阿尔及利亚恐怖组织“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就有自己的网站,发布大量煽动恐怖活动的信息。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遭到斩首的录像,在2002年也是通过网络发布的。印度也认为,在2008年的孟买恐怖袭击发生时,境外的恐怖分子也借助互联网手段对在孟买的恐怖分子实施具体的指导;有些国家境内发生恐怖袭击或者打砸抢烧时,也找到了境外恐怖组织借助网络工具传递信息的证据。
  在互联网被广泛称为“领土、领海和领空”之外的“第四空间”之后,这一空间的安全界定,本身也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以美国为例,虽然拥有世界上13台根服务器中的10台,依然高度关注网络安全。有学者描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三任总统期间,结合自身的安全需要,对网络安全的战略定位也有所不同。克林顿时期主要是采取“全面防御”战略,因为当时网络安全的最主要敌人是黑客个体;小布什政府时期,根据反恐的需求采取了“攻防结合”的战略,面对恐怖主义组织来自网络的侵犯和窥视;到了奥巴马时期,尤其从2009年开始,采取了“攻击为主,全面震慑”的战略,瞄准世界上部分发展较快的国家。
  网络安全:技术与破坏手段的相互竞争
  世界主要国家在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的冲击方面,都做出了及时的应对,总体上对于互联网与网络安全的关系日渐重视。1997年《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明确提出保障国家安全应把保障经济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信息安全又是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这种重视主要是三方面的应对,既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更有强调国际合作的。
  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将网络作为安全手段,强化“网络战”的概念,这方面以美国为代表。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军就开始组建网络战部队,但是从2007年开始,美国在各种国防、情报报告中,全面放大网络战概念,并且试图将美国发展网络战的理由归结于中俄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报告中以大篇幅描述全球各国面对的网络战挑战。尽管这种描述带有很强的妖魔化因素,并同时具有要求增大国防预算投入的实际考虑,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各国已经面对一个彼此认真考虑网络战的时代。
  当然,像俄罗斯这样在网络上重视安全的大国,也跟进了网络战的理念。2002年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的《国家信息安全学说》,专门批文解释网络信息战武器装备现状,明确了联邦信息安全建设的目的、任务、原则,这是21世纪之后第一份关于国家信息安全的专门指导文件,甚至对于信息网络战武器装备现状、发展前景和防御方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另一种是形成一个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的单独立法和管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一个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的单独立法和管制,另一部分是通过独立的委员会或者专业机构,对可能影响一个国家安全的网络手段进行单独监管。比如,俄罗斯是全世界比较早确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国家。早在1995年,俄罗斯就把信息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范围,从而颁布了《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网络保护法》,这个法律从本质上强化了国家责任,至今仍然是指导国家信息安全的一个单独立法。而如法国和德国,更重视对具体的互联网技术手段的约束和限制。各国对于黑客现象也都开始专门立法进行监管。
  第三种形式则是地区性或者全球性对互联网安全的合作。在这一方面,全球各国都曾经表达过加强密切的合作愿望。比如,曾任英国政府首席信息官职务的约翰·萨福克,就曾经希望在北约、欧盟或者联合国层面上,建立一个共同防范黑客攻击的系统。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2011年遭到黑客入侵,来自印度、奥地利和英国的学者就提出,可以在IMF的组织之下,加强各个国家的网络安全合作。甚至在2012年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长迈克尔·海顿都呼吁,各国应建立一套“网络安全行为准则”,防止“网络冷战”。这些信息说明,一个国家在网络安全上的作为一定是有限的。缺乏国家合作,网络安全的措施就难以彻底推行。但目前的国际合作,又受到各国在安全方面的考虑,因技术上的封锁和利益上的犹豫,还难以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措施平台,更多的是政策宣示和推广。
  应该说,互联网和国家安全是一个难解的局。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往往是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安全破坏手段之间的相互竞争,但同时,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已经深深地卷入这个局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于黑客的攻击、恐怖主义的威胁,也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完全通过网络手段摧毁别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重视互联网在国家安全方面日渐增长的角色。
其他文献
【英】《中东经济文摘》2016年8月  商业航空事业的繁荣促进了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随着旅客数量日益增多,中东地区商业航空领域现有的设施与人员配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这一现状给就业和制造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波音公司称,在2016年?2035年间,中东地区商业航空领域预计每年对新飞行员的需求量约为2900名,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中东地区飞行员需求总量将达约580
综合泰国媒体消息:日前泰国政府称,东盟国家拟采取“蓝海”政策,泰国将进入“泰国4.0”高附加值经济模式。目前泰国经济模式是“泰国3.0”——关注重工业和制造业,而前期的1.0和2.0分别是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泰国总理巴育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关于蓝色海洋战略的国际研讨会上就“通过创意与创新使国家转型”一题发表演讲时称,泰国拟在未来20年提升到一个基于价值的经济政策(2017-2036年的20年战略规划
【韩】《时代周刊》韩国版 2015年2月16日~23日  在韩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除教育、时尚、美容等有限领域外,各大行业的主流仍由男性主导。其中,带有理工性质的行业中更是难觅女性身影。据韩国女性风险企业协会统计,2014年末女性创设的风险企业共2939个,占全部风险企业的8.9%。虽然比仅有4%份额的2006年有了明显增长,但这2939个企业中,信息处理及软件行业的企业仅有289家。  韩国被称为
习近平这一年多来的周边外交举措很多,而且还在演化过程中,此处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习近平时代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对于外交的关注和投入显著增大。2014年中国举办了两次主场外交(亚信会议和APEC会议),习主席一年多来共出访11次(非洲一次,拉美一次,欧洲一次,北美一次,其他七次都在周边),一共到访了30多个国家。看领导人对一个问题重视不重视,就看他在这个问题上花了多少时间,这一年多来习主席
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了呼吁停止核试验以及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早日生效的2310号决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项由美国主导起草的决议。  CTBT历经美国三届政府仍未获批  以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爆炸试验或其他任何核爆炸试验”为核心内容的CTBT,在全球防止核武器扩散、阻止核军备竞赛、促进核裁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96年9月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开放供签署后,迄今为止
应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外交部长卡米洛夫、土耳其共和国外交部长查武什奥卢邀请,外交部长王毅11月12~14日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赴土耳其举行中土外长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11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代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塔什干会见王毅。米尔济约耶夫感谢中方领导人在乌关键时刻给予乌方的坚定支持,这充分体现了乌中之间的高度政治互信。王毅表示,乌国内大选之后将进入继往开来新阶段;中乌关系明年恰逢建交25
2014年6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了一项减免学生贷款负担的总统备忘录。  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总统发表了任职以来第六次国情咨文。该国情咨文把国内经济政策作为重点,提出了“中产阶层经济学”(middle-class economics)的新概念。奥巴马还列举了他连任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宣称“美国经济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此证明其经济政策是正确的。1月21日和23日,奥巴马先后在爱
民进党大“秀”政治演技  自9月初始,因“关说案”而引发的“马王政争”大戏震撼揭幕,瞬间让国民党陷入内乱,也诱使民进党匆匆登台,大“秀”政治演技。然而,剧情发展一波三折、出人意料,随着“马王政争”逐渐呈闭幕之势,民进党却依然不愿退场,还自导自演一出闹剧,引发民众反感,最终不得不自找台阶下场。  第一幕:“保柯、挺王、打马”。“马王政争”戏幕开启后,“逢马必反”的民进党认为国民党两“大咖”(大角色的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重大而敏感的历史时刻,亚洲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期待日本能够在历史与和平问题上做出有诚意的表态、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以缓和与相关国家的关系,促进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作为法西斯战败国的日本,近年来却因否认侵略和美化战争以及由历史问题造成的岛屿主权争端而与中、韩、俄等邻国关系紧张。此外,从日本最近的一系列言行不难看出,它在“扩军修宪”的道路
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策划实施了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并因此被称为“邪教”而完全暴露于聚光灯之下。时光流逝,转眼已过去20年,这一事件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的伤痛依然刻骨铭心,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依然存在。如日本学者岛田裕巳所说,经过了20年的岁月,日本社会终于开始冷静地重新看待奥姆真理教现象。  日本社会之痛: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1995年3月20日上午八点左右的上班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