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品“称心如意壶”的文化传承元素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Jov2Qc88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的传承是由具体的事物来进行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生活习惯改变就可能带来一个社会绝大的变化,许多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就伴随着一样样物品的失落而变得越来越遥远。紫砂艺术创作传承中国文化,“称心如意壶”即是从当下逐渐退出生活的老杆秤为着眼点,创作出了一件带有浓郁传统文化艺术风味的紫砂壶艺作品。
  关键词  紫砂;老杆秤;造型;装饰工艺;文化
   在传统紫砂壶造型中,有一把“秦权壶”,其是由现实中的秤砣衍变而来的,这把壶的创作思路以及其背后的文化韵味带给人很大的启发。当代紫砂壶创作正是延续了紫砂壶传统文化传承性而进一步发展的,在塑造全新造型的同时引入各类传统文化元素,让塑造出来的紫砂壶服务于生活,光大其文化,营造出更多的工艺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紫砂、喜爱紫砂。
  1  作品“称心如意壶”的创意
   “称心如意壶”(见图1)其壶身造型大体是从“秦权壶”变化而来的,并在设计的时候融入了更多的装饰理念,将古老的杆秤整体融入到茶壶的造型结构以及装饰当中。用相对简明的装饰作为外部形体的引导,使看到这把壶的人能够产生特定的联想。
   从形体变化的方向來思考,长长的杆秤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长长的秤杆、秤钩(盘)、秤砣。以通常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组成是很难改造成茶壶的结构的。不过在紫砂壶创作中,有时并不需要在形体上绝对地还原造型,而可以通过中国传统绘画中塑造意象的方法来进行创作,将杆秤的各个组成部位抽象化,并融入到紫砂壶的不同部位,再以巧妙的装饰突出其特点,最终凝聚成带有主题风味的紫砂壶作品。作品“称心如意壶”的造型就是将杆秤的各个部位容纳进紫砂壶的结构,其中壶流就是秤杆、壶把就是秤钩、壶身即是秤砣,三者合一就可以从中发现经典的杆秤组合,而同时这也是一把为泡茶而生的紫砂壶,有着紫砂壶特有的经典结构,简洁、流畅、古朴,将过去那让人熟悉的情怀寄寓于物,散发出动人的亲切感。
  2  作品“称心如意壶”的造型结构
   这把壶的制作大体上与经典“秦权壶”的制作方法一样,壶身似钟,壶面的曲线舒缓,从上到下逐渐外扩,壶身高耸,上部较下部收敛,这样的造型突出一个“实”字,上下的线条要连贯,形如一个整体;壶盖采用截盖式,盖面的曲线为壶面曲线的延伸;在这把壶上,由于壶钮不再是“秦权壶”的桥环钮,而是塑造成一枚圆柱钮,明接于盖心,圆柱侧面呈梯形,与壶面的线条走势相同,都是下丰上收,在顶端加上描金装饰;这样的装饰也同样出现在壶流之上,直壶流斜着指向天空,与传统“秦权壶”的壶流就有了显著的区别,直流硬挺,与壶钮的气质相若,同样采用明接法,与壶体做出区分;最后壶把塑造成秤钩的造型,这样的壶把同经典的耳把结构略有不同,在把根上端做一转折,使把心轮廓构成一枚如意,用实际的造型变化点明了主题,权秤的并非重量,而是对心的衡量。
  3  作品“称心如意壶”的装饰与文化传承
   杆秤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便是现在依旧有人在继续使用这种古老的度量衡工具,可以说杆秤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种深度融合的状态,所以才会诞生如“秦权壶”一样,以杆秤的秤砣为原型的紫砂壶器。作品“称心如意壶”上的装饰,正是从古代秤杆上的十六颗秤星衍变而来的,这些星即是称重时的刻度,代表重量的轻重,《论语·子罕》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另古人称秤杆、秤为“衡”,《前汉·律历志》曰:“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衡”这个字也因此被引申应用,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做事之前所做的衡量、评估等,正所谓轻重得失,量的概念不再单单是指重量,《礼记·深衣》上就说,齐平如秤锤,秤杆象征了公平。所以中国的古人还将秤杆视为公平、公正的象征,这样的文化意识一直延续到今天,实际上这种思想在整个人类文明中都绵延千古,是根植于人性的一种价值观。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司法机关都带有天秤标记,这一点与中国文化可以说异曲同工。
   杆秤上的星每间隔一颗就代表有一两的重量,这些星被称为“秤星”,其颜色分为白色或黄色,自古都忌讳用黑色,因为在古代杆秤是生意人的标志之一,缺斤少两被视为黑心的表现,用杆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纯洁,否则就不会有人与他做生意。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杆秤上的星亦是由天上的星宿演化来的,分别代表了南斗和北斗,象征了天地间的万物均衡。作品“称心如意壶”上的装饰就是将这些秤星设置在壶流的流身之上,这样一来,直流就成为了秤杆,壶身就是秤砣,壶把就是秤钩,杆秤的三个组成部分自此就齐全了。整件作品的装饰简洁、明快,发挥了点明主题、勾连全器的作用,在简简单单中孕育了文化的传承。
  4  结  语
   紫砂壶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弘扬中国文化的任务,当代的紫砂壶艺创作以历史为宝库,需要不断地深入解读,简简单单的一杆秤在文化的语境中却有着多重含义,事物有轻重,人心需公平,杆秤所称量的不仅是良心,还包含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诚信和正义,这才是紫砂壶所需要承载的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国陶瓷艺术界,宜兴紫砂可以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紫砂壶不仅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还有着艺术观赏性及收藏价值。对于紫砂创作者来说,扎实的技艺功底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以良好的艺术语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作为一件优秀的紫砂器,必定兼具了工艺美及实用美,更要蕴含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紫砂壶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才能够向人们传达出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摘 要 紫砂雕塑在雕塑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地位,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紫砂雕塑“钟馗伏魔”以威严大气的艺术造型承载驱邪平安之意,实现民俗文化与美学文化的融合,表现出紫砂雕塑文化别样的美感。  关键词 紫砂雕塑;钟馗伏魔;造型;意境   雕塑材质中为大众所熟知的是木头、砖头、金属、陶瓷、泥、竹等,紫砂作为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对雕塑文化进行重新的定义,赋予雕塑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如今,从事紫砂雕塑的工作
摘 要 许多的紫砂大师诸如顾景舟、汪寅仙都曾经演绎过竹器紫砂,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在传承和创新之中树立了典范和榜样,紫砂竹器依然是最为常见的紫砂花器类型和装饰题材的热门之选,竹子和紫砂的缘分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注定产生美妙的因缘,才让我们有机会在今天能够看到如此美妙的竹器紫砂艺术精品。紫砂作品“韵竹壶”采用了紫砂花器以竹饰壶的手法来呈现出此壶的与众不同,此壶壶身采用了传统的紫砂造型,从上到下逐渐鼓起,
紫砂壶源于传统却并非属于传统,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反映了所处时代的品味和文化,也正因为这一特点,它才能不断传承,为时代所接受,与人们的生
摘 要 在宜兴紫砂匠人的辛勤耕耘之下,紫砂行业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规范體系,紫砂壶也成为了我们广大茶友最为熟悉的茶具,以其良好的实用性与观赏性赢得了壶友们的青睐,宜兴已经成为了许多紫砂爱好者和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也投入到紫砂艺术之中,共同促进了紫砂行业的进步和繁荣。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秋水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亭亭玉立的姿态,各元素的起承转合也非常的巧妙,很好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和工匠的传承下,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世界艺术殿堂上闪耀着专属于它的光彩,耀眼夺目,如今它逐渐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它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本文以紫砂壶“福运提梁”为例,浅谈其造型审美和艺术魅力。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宜兴紫砂壶自北宋发展至今,已经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它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一体,给人以独特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紫砂壶“祥云追月”以祥云的主题表达出传统吉祥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巧妙的造型表现出优雅自在、吉祥美好的意境,耐人寻味。  关键词 紫砂壶;祥云追月;造型装饰;艺术情趣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中国人无论走到哪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形成了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以独特的材质和精美的造型为人著称,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紫砂光器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呈现出简约质朴的造型,既有面的变化又有线的变化,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简约而不简单,是紫砂艺术“本色美”的代表。紫砂壶“永乐提梁”初创于明代,与明式家具简洁空灵的风格相契合,本文以紫砂壶“永乐提梁”为例,浅谈其造型美和艺术美。
摘 要 紫砂雅器作为紫砂文化之中的重要部分,融合了紫砂制作技艺、书画陶刻装饰、泥绘彩绘装饰等等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成为了全国艺术家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很重要的载体之一。正是通过紫砂雅器,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让紫砂从实用器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品,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四方瓶,器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融合了现代的艺术审美,上面的陶刻装饰分别用书法、绘画的形式赋予了
摘 要 紫砂艺术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演绎,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并进行了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意境,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瑰宝。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单单是作为饮茶使用的器具,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紫砂壶的形态是否优美、品质是否上佳以及韵味是否深厚等。与紫砂制作工艺一起提升的还有人们的艺术品味,人们对紫砂艺术已经从实用性的简单要求上升到了艺术性的审美要求。本文主要以紫砂“中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