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孩子都是满脑子问号的小精灵,大问题,小问题,简单的问题,艰深的问题,幽默的问题,严肃的问题—孩子的整个世界充满了疑问,他们的问题,有的让我们尴尬,有的让我们欣喜,有的让我们惊讶。孩子的问题远非我们想像得那么简单。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老师在黑板上教小朋友加法:2+2=4,有个孩子问道:“老师,为什么是4呢?”老师说:“2再加2,应该等于4呀。”但是,这个孩子还是无法接受,他不断地提出一些让老师无法回答,并且看起来非常愚蠢的问题。老师认为这个孩子的头脑有障碍,于是请来了孩子的母亲,对她说:“你的孩子智力发育太迟钝,无法继续读书。”但孩子的母亲看法与老师相反,她认为自己的孩子独特而优秀,于是决定亲自对他进行教育。由于母亲在孩子的发问期很好地呵护了其好奇心和自尊心,后来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他就是爱迪生。
在孩子提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刻的主题,他们在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满足其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充满了创造性的智慧。
专家提示:小问号蕴藏大智慧
3~6岁的孩子经常爱问“为什么”,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询问期”。询问期又分为“第一询问期”和“第二询问期”,3~4岁属于第一询问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爱问“这是什么?”之类的问题。4~6岁属于第二询问期,孩子提出“怎么会这样?”之类的问题。前者询问名称,后者询问原因和过程,前者提问只是想寻找某种表面上的可能,后者则宣示着各种能力的萌芽,比如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学习能力。
询问期大脑迅速发展,随之也会促进语言与智力上的发展。提问是思索未知的钥匙,爱提问题的孩子热衷于探索一切未知的东西。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应答得当,就能促进孩子智慧的健康发展。
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一个个精彩绝伦的问题,作为家长该如何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提问被重视和有价值?不妨从以下案例中得出启示。
案例一:
孩子问:“月亮为什么跟着人走?”’
这个问题基本上蕴含了3种信息:情感、观察力和求知欲。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问的动机不同。3岁左右的孩子是出于对月亮的观察和喜爱,家长首先应对他的观察力表示惊喜,然后可用拟人化的方式回答:“因为月亮很喜欢你。”“月亮怕你跌倒,所以帮你照亮前面的路。”再大一点的孩子是出于求知欲,这时他已经知道月亮离我们很远,可以回答:“月亮离我们很远,所以你走的时候,看起来月亮还在相同的地方,这就像我们坐在电车上时,觉得比较近的房子不断地往后退,而远处的高山却一动不动。”
贴心TIPS:
孩子提问题时往往有特定的背景,如年龄、知识面、情绪、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等等。回答问题时,家长要分辨孩子提问的动机,理解他提问的意义,再有针对作答。
案例二:
孩子问:“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
这个问题,可以把它分解成:有空气吗?空气在哪里?怎样证明人离不开空气?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每一个问题都用观察、想像、实验的方法来回答。
空气是不是存在?
和孩子做个实验,每人拿一个塑料袋,打开后再把口捏紧,发现塑料袋鼓鼓的,里边却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是鼓的呢?”把塑料袋口再打开,塑料袋又瘪了。在室内外不同的地点反复几次,帮助孩子弄明白:“塑料袋里是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空气在哪里?
问孩子是不是很多地方都有风?走到哪里都可以呼吸?所以空气是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的。
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
和孩子做一个实验:“把嘴闭上,捏紧鼻子,看看是什么感觉?”一会儿,孩子的小脸就憋得通红。立即告诉他:“就是因为没有吸进空气才会很难受,所以人离不开空气。”
给他讲空气和呼吸保障生命的简单道理。
贴心TIPS:
“为什么”是孩子思维的翅膀,随着“为什么”的一次次提出,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除了讲述道理,还可以通过让他自己观察、想像、查阅书籍、亲自实践等途径慢慢消化答案,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
案例三:
这是一对父子的对话:
儿子问:“爸爸,进化论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对,但达尔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还是猴子?”儿子问。
“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父亲说道。
“既然是进化论,那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事实上猴子当中的另一群并没有得到进化……”父亲说。
“为什么?”儿子仍然不放过这个问题。
于是,父亲只能尽其所知向他讲明其中原因:“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们的攀缘能力逐渐退化、而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人类;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树上,所以没有得到进化。”
“可是为什么能进化呢?”儿子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猴子的四肢比人灵活,但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父亲说道。
“大脑灵活也不能像猴子那样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儿子说道。
“身体灵活固然好,但只有身体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脑的灵活是最重要的,大脑能创造出文明。”
“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儿子问道。
“因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父亲说道。
贴心TIPS:
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孩子,还要适当地启发提问,以引导孩子思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当孩子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会充满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思维更广阔、更自由。
提问是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和理解世界的行为方式。作为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努力理解,帮助孩子寻找答案,保护和激励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专家支招:
回答孩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了解孩子提问的动机
在回答之前,家长要仔细体察孩子提问的动机,是受了困扰,想引起大人的关注,还是出于强烈的求知欲呢?只有了解孩子提问的动机,才能够给他一个适合的答案。你可以先反问他一个问题,这是对待孩子提问最重要的技巧。
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如果家长敷衍了事、粗暴制止、不懂装懂,不仅会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还会使其智慧的萌芽逐渐枯萎。
保持答案简单
回答时要讲究艺术性,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尽量简明、准确、通俗、生动。孩子不需要知道最科学严谨的答案,用他听得懂的词语回答就行了。
尽可能立即回答
孩子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如果不马上回答,他也许就忘掉了问题,或者兴趣降低。当然,立即回答并不是马上把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要立即受理孩子的提问,并促进孩子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不要打断孩子的问题
无论让你多心烦,都不要说:“不准问。”即使在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的问题,家长也要耐心回答,因为只有保护和提高孩子提问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广阔、更自由。
认同孩子
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对错,家长都应该表示赞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也和他一样兴奋、惊奇,从中得到满足,继续提问。如果家长表示不耐烦,嘲笑讽刺,甚至贬低问题的价值,就会打击孩子提问的热情。
以答引思
有些提问有多个答案,如果以一概全,简单作答,是不科学的。家长应该向孩子提问,用反问、设问等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多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巧妙启发,抛砖引玉,点燃其思维火花,培养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