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宁洱6.4级地震横波分裂研究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研究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余震序列的三分向记录,为探索横波分裂现象以及上地壳存在裂隙各向异性提供依据,并发现快速S波偏振有两个优势方向,分别为NW140°和NW150°,这与宁洱地区的主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横波分裂延迟时间能够动态反映地下应力场的变化趋势,且较大余震发生之前延迟时间出现大幅度上升。
  关键词:横波分裂;裂隙各向异性;延迟时间;宁洱地震
  中图分类号:P31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1)01-0042-05
  0 引言
  随着三分向数字化记录地震台网的投入使用以及地震预报工作的开展,在地壳以及上地幔中由岩石各向异性引起的S波分裂已被广泛地观测到。在构造应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地下介质实际上是表现为各向异性的,这种介质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之一就是横波在其中传播时会发生分裂现象。分裂后的两列偏振波以不同的速度沿平行或垂直于裂隙面的方向传播,先到达的称为快波,后到达的称为慢波,快、慢波的到达时间之差为横波分裂延迟时间。快波的偏振方向与主压应力场的方向有关,而慢波的延迟时间与裂隙密度、纵横比以及水的含量有关,因此对横波分裂参数的提取和分析研究对于探索地下应力场的分布、地质构造、地下裂隙的排列、介质方位各向异性以及地震预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序列主要沿无量山断裂带呈NW向分布,在宏观震中区还有多条NNE和NNW向近似共轭的次级断裂带。考虑到宁洱地区历史上中强地震的重复性以及地质构造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深入了解该地区地下介质的分布特点以及追踪地下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对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选取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县发生MS6.4地震,截止到12月3日共记录到2级以上地震573次,其中2.0~2.9级地震515次,3.0~3.9级地震52次,4.0~4.9级地震4次,最大余震为5.1级。该地震序列主要沿NW向展布,长轴长50 km,短轴长43 km,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15 km范围内。由于横波分裂的波形资料必须满足S波窗的要求,即S波的入射角必须小于35°,以避免S—P转换波的干扰,故笔者只采用了在震中周围的小黑江、同心、宁洱、德化、勐先和白龙6个流动数字地震台的波形资料,以EDA模型为基础,研究宁洱MS6.4主震后,该区域地下介质的变化以及应力的释放和积累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图1给出了本次地震的震中分布以及6个流动观测台的分布情况。这6个流动观测台的台基都为土层,且3个分向的仪器响应灵敏度都为291 count/μm•s-1。图2给出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的M≥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其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W向,这与李克昌等(1980)所给出的该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是一致的。
  2 横波分裂方法
  横波分裂的两个参数能反映主应力的变化以及裂隙构造和演化情况。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后,选用质点运动图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通过人机结合,能够直观地通过多次旋转分析后分裂出快波和慢波。其原理是根据质点运动方向的突然变化来确定快波和慢波的初动(图3)。快波到达后的线性轨迹表示偏振方向,慢波到达后叠加于快波之上,使线性轨迹发生变化。慢波到达之前即线性轨迹发生变化之前的这段时间即为横波分裂时间。图4为经过多次坐标旋转后的S波分裂图形,从图中可以看出S波分裂是十分明显的。
  3 结果分析
  在6个观测台中,由于白龙台和勐先台的大部分波形数据不满足S波窗的要求,故舍弃。下文给出了其余4个台站记录到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的延迟时间演化情况。
  3.1 快波偏振方向分析
  图5给出了同心台、宁洱台、德化台和小黑江台的快波偏振方向玫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心台和德化台的快波偏振方向集中在140°范围内,而宁洱台和小黑江台的快波偏振方向主要集中在150°范围内。偏振方向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台站所在位置的地质构造有关。从图1余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和6个观测台站的空间分布来看,同心台和德化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台站的下方存在一条与无量山断裂带近似垂直的次级断裂带。特别是德化台,由于它刚好位于该次级断裂带上,所记录到的快波偏振方向与另外3个台有偏差,但4个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图2给出的震源机制解主压应力方向还是相符的。可见,偏振方向除了受到区域主应力的影响外,还与局部地质构造有关。
  3.2 延迟时间分析
  慢波延迟时间是地震前后应力积累和释放的动态反应。图6展示了同心台和宁洱台归一化慢波延迟时间和震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谓归一化延迟时间是指将慢波延迟时间换算成单位长度路径上的延迟时间,传播距离以S-P为8.2 km/s来计算。横坐标以6月3日MS6.4主震为时间原点,给出了主震后1~2个月内延迟时间的变化情况。同心台和宁洱台归一化延迟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分别是24.4 ms/km和14.5 ms/km,在这里假设整条路径是各向异性的。从图6可见,震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归一化延迟时间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具有相似的特征,且发生较大余震之前,延迟时间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在延迟时间达到异常高值或由高值下降恢复过程中,发生较大余震。例如同心台(图6a)的记录显示,6月19日1时5分和15时27分分别发生3.1、3.0级地震,之后延迟时间出现明显的下降,并在低值上持续活动一段时间后,又于6月24日16时31分、17点47分的3.7级和3.8级地震之前出现大幅度的上升,7月1日13时9分3.0级、7月10日23分3.2级地震前也出现大幅度的上升。宁洱台(图6b)的记录也显示了7月7日21时42分2.9级地震前,延迟时间由低值向高值迅速上升的情况。究其原因,二者存在一定的物理相关性,因为慢波延迟时间受地下应力场的控制,应力场增大,介质的纵横比和密度增大,与密度成正比的延迟时间也随之增大。而应力场增大的同时,也是地震孕育能量增大的过程,因此慢波延迟时间的分析研究对地震预测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然地震的孕育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借助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来更好地完成地震预测预报工作。
  4 讨论和结论
  根据4个台站记录到的波形资料分析结果,快波偏振方向主要集中在140°~150°范围内,这与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是一致的,并且和穿过宁洱境内走向为NW向的无量山断裂带的方向也是一致的,这说明了宁洱地震的S波分裂是由应力作用下的裂隙引起的。归一化延迟时间主要集中在13~25 ms/km之间,从4个台站的横波分裂延迟时间与震级的变化关系来看,震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慢波延迟时间的变化曲线具有相似的起伏变化特征,较大余震发生之前,延迟时间出现明显的大幅度上升,达到高值后在下降、恢复过程中发震。因此对慢波延迟时间进行分析对地震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陈慧,叶建庆,刘学军,等.2007.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监测与研究[J].地震研究,30(4):344-349.
  高原.2000.破裂临界状态下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特征[J].中国地震,16(3):197-202.
  李克昌,赵维城,侯学英,等.1980.从思茅、普洱地震探讨断块内部地震地质特征[J].地震研究,3(1):01-05.
  李白基.1996.云南禄劝地震余震分裂S波的变化[J].地震学报,18(2):224-230.
  李白基,秦嘉政,钱晓东,等.2002.1995年武定6.5级地震余震的S波分裂[J].地震研究,25(2):108~114.
  罗省贤,李录明.2003.基于横波分裂的地层裂缝预测方法与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1):52-59.
  Crampin S,Atkinson B k.1985.Microcracks in the Earths crust.First Break,3(3):16-20.
  Crampin S,Zatsepin S V.1997.Modelling the compliance of crustal rock-II.Response to temporal changes before earthquakes[J]. Geophys. J. Int, 129:495-506. 
  Crampin S,Volti T,Stefansson R.1999.A successfully stressforecast earthquake[J].Geopys.J.Int,138:F1-F5.
  Garbin H D,Knopoff L.1973.The compressional modulus of a material by a random distribution of circular cracks[J].Q.Appl.Math,30:453-463.
  Garbin H D,Knopoff L.1975a.The shear modulus of a material permeated by a random distribution of circular cracks[J].Q.Appl.Math,33:296-300.
  Garbin H D,Knopoff L.1975b.Elastic modulus of a medium with liquid-filled cracks[J].Q.Appl.Math,33:301-303.
  Hudson J A.1981.Wave speeds and attenuation of elastic waves in material containing cracks[J].Geophys.J.R.astr.Soc,64:133-150.
  Zatsepin S V,Crampin S.1997.Modeling the compliance of crustal rock:I-Response of shearwave splitting to differential stress[J].  Geophys.J.Int,129:477-494.
  Study on the Shearwave Splitting of the 2007 Ninger,
  Yunnan,MS6.4 Earthquake Sequence
  MAO Huiling,QIN Jiazhe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224,Yunnan,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result of the study about the aftershockswarm of the MS6.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une 3,2007 in Ninger,Yunnan Province was given and the existence of both shearwave splitting and the extensive dilatancy anisotropy in the upper crust of Ninger region were recognized.The fast shear wave has two preponderant polarizationdirections—NW140°and NW150°,which agree with the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The delay time of the shear wave dynamically responds to the variation of stress field and increases before strong aftershocks.
  Key words:shearwave splitting;extensive dilatancy anisotropy;delay time;Ninger earthquake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测项设计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对原有观测资料和新系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缓解地电观测用地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关键词:井下观测;地电观测;地电阻率;天水地震台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P319.3 文章编号:1000—0666(2012)01—0092—06 
本文主要从肃南岩画图像中强调特征、夸张的表现、平面造型三方面来论述岩画在塑形方面的表现,以此来以探究肃南岩画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介绍了天津市测震台网综合管理系统开发的背景,分析了系统的架构与设计方案,并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就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了解决方案,阐述了该系统的实现
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一块瑰宝,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传承它。'文化的传承必须依靠传播,使它传之于人,行之于世,承之于
为获取梁山南缘断裂在汉江大堤上断点的具体位置、近地表断错、上断点埋深、最新活动时代及滑动速率等信息,对其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浅层地震解译结果显示
利用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9期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经过日变改正、长期变化改正消除地磁场的日变化及长期变化影响,计算各期地磁内源场的曲面样条模型并剥离出地磁异常场分
利用HHT方法对6个台站的汶川8.0级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EMD分解,进而对地震波输入结构的总能量进行分解,得到地震动能量在IMF分量之间的分布关系。同时通过对各分量边际能量谱
对安徽省巢湖皖14井两年多数字化水温资料异常进行了分析,采用1套同型号的仪器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信息量丰富,不仅有降雨、气压的扰动,还有大震的同震效应和震后效应;对比观测期间,两套放置在不同深度的水温仪均记录到井区附近MS3.5地震前显著的短临突变异常,而同井的水位观测异常的信息量要小得多。因此,在一些处于特殊部位的井孔内布设深井水温观测仪,将有助于前兆异常的捕捉。
在"3·10"盈江5.8级及"3·24"缅甸7.2级地震发生后,对比基于GIS的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方法,在震后1小时内给出的云南灾区范围、灾区人口、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失去住所人数的初评估结果与地震现场评估结果,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基于GIS的初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期望通过实际地震的检验,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该方法,使之能更好为震后的科学决策和快速应急响
摘要:利用硬件设备、网络、存储、系统架构等高可用环境升级的技术手段,并采用Oracle数据库参数调整、索引添加、分区等方法对集成数据库进行性能调优。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集成观测数据库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通过SQL语句解析的深入分析,对业务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提出SQL语句优化和实时波形存储方式改变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地震观测集成数据库;高可用环境;数据库优化;SQL优化  中图分类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