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与农业跨国经营人才培养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_landico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农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便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人才是我国农业跨国经营的支撑和关键,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针对我国农业跨国经营企业的人才要求,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应实时优化办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人才类型;人才培养
  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农业类人才需求分析
  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国际合作日益密切,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类企业“走出去”,在海外从事农业经营,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作为支撑。为了更好地了解 “一带一路”建设从事农业跨国经营的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和要求,笔者对智联招聘网、前程无忧招聘网和中华英才网有关农业跨国经营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所调研的农业跨国经营企业的数量涉及124家,覆盖蒙古、哈萨克斯坦及东欧、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从事农业跨国经营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具体可归纳如下。
  1.农业经营管理类人才
  企业在海外经营农业过程中,若能拥有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利于企业敏锐地把握行业形势,迅速捕捉市场信息,精心策划市场战略;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用全球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自身企业的资源,重组和发挥自身优势,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涉及很多个国家,各个国家在地域地理、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政治政策、国情民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压力,农业“走出去”,并做到顺利开展农业有关项目的经营,则更需要那些具备世界战略思维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以此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
  2.农业科技类人才
  我国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在海外主要开展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农产品的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业务。目前,我国粮食需求供给,越来越多地依靠国外进口,“走出去”的农业企业从事小麦、玉米、谷物、棉花、大豆以及果蔬等农作物的经营,涉及种类繁多。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涉及耕地、播种、除草、病虫防治、收获、贮藏等环节,要保障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的进行,这就需要那些农学、植物营养与施肥、种子科学、植物保护、作物栽培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动物科学等不同农业类学科专业的科技人才;农产品的加工,也同样需要农产品加工制作、食品科学、食品安全、营养学、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3.农产品国际贸易类人才
  近几年,我国粮食的刚性需求在增加,国内食品消费市场中,国外食品进口量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内外涉农类经营企业对国際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在不断增加。
  农产品贸易,是农业跨国经营企业的一项重要业务。国际贸易流程中涉及报价、订货、 付款、备货、包装、通关、运输、提单、结汇等步骤,开展农产品贸易,这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人才方可完成,几乎每一家“走出去”的农业类企业都需要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那些熟悉国际规则、国际农业技术法规、国际贸易流程、外语较好的农业类贸易人才,一直受到那些跨国经营农业的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4.外语翻译类人才
  通常所说的外语,分为通用语言和非通用语言两类,通用语言通常指的是英语,非通用语言一般指除英语之外的语言,即所谓的“小语种”。“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语言,除了通用语言英语之外,还涉及俄语、蒙古语、阿拉伯语、印尼语、马来语、菲律宾语等多个语种。
  我国农业类企业在海外开展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业务合作等方面的业务,语言畅通是必需的条件,这就需要能运用和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尤其是需要那些非通用语言的翻译类人才作为支撑。
  5.复合型的人才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涉农类企业“走出去”在国外经营农业,倾向于用那些具备多种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并且需求量会逐步加大[1]。“复合型人才”,通常是指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和多元化技能的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多功能人才”,涉及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素质复合等方面[2]。建设“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去”在国外投资和经营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农业类跨国经营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倾向于录用“复合型”的人才,即:能掌握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意识,既通晓外语,又熟悉农业类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国际惯例与规则,了解投资对象国的法律法规、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国情概况的综合型人才。
  6.海外华人华侨人才
  根据国务院侨办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目前的海外华人华侨的总人数已超过了六千万,遍布于全球近两百多个国家,广大华人华侨在开拓国际经济科技合作、农产品贸易、商业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在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华人华侨,表现得尤为积极[3]。
  海外华人华侨不仅熟知所在国的政治状况、法规政策、社会环境、文化习俗等,而且了解国内的基本国情和概况,是连接和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开展政治文化交流及经济合作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类跨国企业开展业务和经营,需要充分发挥海外华人、新老侨民、 侨友“润滑剂”和“桥梁纽带”的作用,这便于降低经营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
  二、农业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的模式待完善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类跨国经营企业,对高层次的涉农经营管理类人才、农业科技类专业人才、小语种翻译类人才、农产品国际贸易类人才、国际商务类人才、“语言+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等类型的人才需求量,呈现增加趋势。   国内大部分的农业类高校,在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规划等方面还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专业设置缺乏创新,缺少与社会、企业及其他用人机构组织的联系[4]。此外,通过调研还发现,一些农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 是按照“通才”培养的模式来进行的,虽然学生们的知识面较为广泛,但培养出来的多是“泛才”,导致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深度不够,也缺乏专业性,学生们毕业之后,在适应岗位工作技能方面,会耗时较长;也有一些农业类高等院校则是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结果培养出来的多是农学类的“专才”, 知识面比较狭窄,在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其他相关技能方面均存在欠缺,学生们除了能从事与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相关工种外,则无法再适应其他领域的工作,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办理具体业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变通能力,可塑性相对较差,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环境,适应能力也较差。
  2.非通用语言教育待加强
  根据统计,在与我国建交的170多个国家中,所涉及的语言种类大约有95种,而我国的高等院校只能开设其中的 50种语言类专业课程[5]。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英语、俄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应用相对较多的语言教育投入较大,对其他非通用语言教育则重视程度不够,小语种教育在我国发展相对缓慢。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中亚、南亚、西亚、 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官方语言达 50 多种,根据2012至2016年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的统计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外语类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了其中的20种;而在已招生的20个小语种专业中,有12个语种专业的在读学生数量不到100名,诸如希伯来语、库尔德语、孟加拉语和普什图语等外语专业的在读学生人数还不足60人[6]。
  国内的大多农业类高等院校,其传统优势学科——农学类学科,在其院校学科体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学科实力较强,而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教育则相对偏弱。虽然各农业高等院校也开设了外语类专业,但主要还是以英语和日语专业为主,而开设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农业高等院校则不多见,外语专业在农业高校里发展相对缓慢。“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着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需增加对该类人才的培养,否则会制约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也会影响我国农业跨国经营企业的发展。
  3.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待提高
  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面对国际化的环境,对所需求人才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要求较高,国内一些农业高等院校在教学中往往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方面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计划中的动手实践环节基本上也流于形式,任由学生们自己去完成,这样会造成学生们适应实务工作耗时较长,适应过程也相对较慢;也有一些农业高等院校设置了实践教学实验室,比如针对农作物种植、土壤和施肥、育种培育等方面,但真正让学生进入企业、走向社会行业的实验和实践较少,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炼和提高。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政治、环境不同于我国,有自己的特点,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往往要求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国内的一些农业高等院校,在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方面做得不够,学生们去国外参加工作实践的机会也较少,毕业生离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农业跨国经营人才培养建议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也应紧跟 “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结合那些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实时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
  1.有针对性地培养农业类复合型人才
  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倾向于那种能掌握多门学科领域知识的农业类“复合型”的人才;该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进行多个专业或多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因此就涉及的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育,这仅仅依靠某一学院或某一专业,很难顺利完成,需要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乃至不同的学院共同参与和完成[7],具体可参见下表。
  可以看出,农业类“复合型”的人才涉及较多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复合型” 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没有现成的复合类或综合化的相关课程,只有通过跨学院、跨专业来实现。
  因此,针对农业“走出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农业类高等院校的有关负责部门,可结合“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标准,对所涉及的专业、学科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联盟”,让学生们在学习某一类专业基础课的同时,能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选修相关的课程。
  2.重视外语类教育,注重培养“外语+
  专业”类人才
  农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可以设立 “一带一路”专项培养计划,注重培养语言人才,做好语言教育的支撑服务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涉及多种语言,农业高等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语言教育规划,拓展小语种专业教育,以培养所需的外语类专业人才。
  在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的农业类高等院校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摒弃那种重 “农业”“农学”的教育,而忽视“人文”与“语言”学科的教育思想,要重视和完善外语类人才培养;在语言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敢于突破现有学科专业的限制,整合外语、农学、生物、管理、经济、法学等现有学科专业的资源,开发一些跨专业的学科及课程,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多角度培养,积极探索“外语+专业+技能”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服务于“一带一路” 建设和农业“走出去”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鼓励学生出国留学与实践,扩大国外来华留学教育规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历史传统文化也不尽相同,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要具备适切性和实效性特点,要能了解农业投资所在国的法律制度、社会民俗、经济政治环境、风土人情等。行之有效的策略建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如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教育部等,应考虑加大对农业类高校学生到海外实践的支持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我国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长、短期的留学和实习资助,以鼓励学生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和实践[8];学生只有在投资国生活和学习一段时间,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政策、社会状况及风俗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那些农业跨国经营企业。
  二是农业类高校需加强与农业跨国经营企业的联系,以丰富和拓展学生们的海外實践基地;依靠政府部门所划拨的专项教育资金或学校自筹的专用资金,作为学生们海外实习的费用支持,根据学校的教学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派遣国内学生到“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涉农类的企业和组织机构去进行工作实习和社会实践,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海外工作实践能力。
  三是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国际办学规模,增进留学生的教育,加强外文专业授课,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为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培养来华留学类人才。
  4.积极探索和优化办学的模式
  针对农业跨国经营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和标准,我国农业高校可尝试面向社会、企业和市场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加强与农业跨国经营企业之间的联系,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比如“订单式”“校企互动式”“工学交替式”等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农业高等院校有关管理部门可尝试“校企互动”式的合作办学模式,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跨国经营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的农业科学技术运用、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社会工作实践等方面,加强培养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涉农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经营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高等院校“走出去”拓展海外办学提供了较好的历史机遇。目前,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越南等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我国的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发出了海外办学的邀请,希望中国的高校能赴当地进行联合办学[9]。截至目前,我国的农业高等院校“走出去”的先例较少,农业类高校可借鉴“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在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招生的同时,积极尝试在海外进行办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或院校进行合作,来共建大学或开办分校,开展双学位教育,不仅能传播中国的文化和农业技术,也能更好地为农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培养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2] 潘柳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高教研究,2001(6):16-20.
  [3]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走进国侨办”新闻发布会举行 裘援平现场答问[EB/OL]. http://www.gqb.gov.cn/news/2014/0321/32708.shtml. 2015-08-20.
  [4] 罗兴录.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农业科学,2009(4):27-31.
  [5] 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 光明日报,2015-08-13.
  [6] 沈骑. 缺人才报考热——小语种,冷热之间[N]. 光明日报. 2014-12-18.
  [7] 薛海波.从跨国经营企业招聘要求看农业国际型人才培养[J]. 东南大学学报,2016(12):30-32.
  [8] 苏章海,徐红新.高等农业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9):42-46.
  [9]赵欣莹,杨军.中国—东盟跨境办学研讨会在贵阳召开[EB/OL].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 5—08/04/content_21500613.htm. 2015-08-20.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纸包佳肴是1923年由一个梧州市夏郢人官良创制的。它起源于梧州市同园环翠楼(现梧州儿童文化园内)。这是间官僚买办聚集的场所。当地的纸包鸡只限于款待达官贵人,劳动人民根本无法买到,后来粤西楼老板用重金礼聘官良当师傅,这老板又善于做生意,纸包鸡才开始在宴席上供应、外买给顾客,此后纸包鸡不仅是官僚买办们享用,也在群众中开始传名。梧州纸包鸡创于环翠楼,成名于粤西楼。约1926年两广总督陈济棠为了品尝梧州纸
我院自1996年6月~2000年6月开展了波姆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慢性矽肺本身的症状与体征1.1慢性矽肺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或矽肺伴有合并症时可出现多种症状,胸闷、胸痛、气促为常见症状,气促较早出现,开始为劳力性,以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手机不离手,再加上电脑,对眼睛非常不好,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常吃护眼睛的食物。而眼睛最喜欢黄、绿、紫三种颜色的食物,如果眼睛不好,就可以在平常适当多吃点这些颜色的食物。绿色  绿色食物,比如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卷心菜、西兰花、油菜等,玉米黄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丰富,胡萝卜素没有维生素A的毒性。即便从蔬菜水果中摄入过多胡萝卜素,结果也只是胡萝卜素过多症,表现为皮肤变黄,但对健康
全鸡席由冷菜、热菜、羹汤、小吃四部分组成,各道菜点均以鸡为主料。鸡年莅临,特制家庭全鸡席菜单,以凑吉趣。  四冷菜  一、怪味鸡丝  原料:鸡大胸250 g,冬笋50 g,水发木耳25 g,麻酱25 g,酱油15 g,醋8 g,白糖10 g,味精2 g,香油10 g,辣椒油10 g,炒芝麻仁8 g,花椒面2 g,蒜汁5 g,姜汁5 g,葱油10 g,鸡清汤50 g,蛋清20 g和淀粉15 g。制作
<正>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颅脑损伤性疾病。我们对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经颅脑 CT 检查确诊的 ICH40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大量饮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期转为抑制的状态。目前我国因酗酒导致的急性酒精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巳成为多方面广泛重视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现将本科20
胎膜早破(PPROM)为产科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而妊娠不足月的产妇发生胎膜破裂后常合并早产、感染、胎儿窘迫、脐带脱垂及胎儿发育不良.造成围产儿发病率、病死率增
当今报业面临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市党报作为一支二线城市的报业竞争已开始,如何做一支有竞争力的报业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新任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石
虽然餐饮业对GDP的贡献不足5%,但餐饮业收入增速很明显超过了GDP增速,且最近十年除了2013年外,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众所周知,“八大菜系”带来的纷争由来已久。那么,时至今日,这“八大菜系”哪个最受网友关注?各大菜系中有什么热门美食?各地的餐饮文化又贡献了多少GDP?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为您一一道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虽然大家对“吃”有着一致的重视,但各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