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校本运行模式探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_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是辅导员的成长之家,南京师范大学为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校本运行模式,从明确培训任务和目标、更新培训理念、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方式、巩固培训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培训模式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开放化的特点。
  [关键词]辅导员基地 校本 运行模式
  [作者简介]黄军伟(1968- ),男,江苏无锡人,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伦理学。(江苏 南京 210046)吴先琳(1980- ),女,四川达州人,江苏大学党委宣传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大课题“和谐发展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SJB71003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48-03
  
  为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教育部于2006年7月先后下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作为落实这两个文件的重要举措,2007年7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以下简称辅导员基地)名单,承担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培训和学位培养的任务。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在辅导员培训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有效尝试。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辅导员是高校德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辅导员基地要承担培训、研究、咨询等方面的任务。依据这一定位,辅导员基地的建设目标可以表述为:成为高质量的高校辅导员和学工队伍的培训基地、创新性应用研究平台、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这也是辅导员基地建设及质量监控指标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导向。因而,辅导员基地建设的质量具体包括培训质量、研究水平和咨询作用。基地建设质量监控指标作为监控和检测基地建设过程和成效的尺度或标准,要对培训质量、研究水平、咨询价值和作用作出测量性、验证性标示和说明,并通过运用这些指标的监控或评估过程促进或引导辅导员基地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智库等作用的更好发挥。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工作理念
  1.坚持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训目标。建设辅导员基地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也不是单纯地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而是要构建一个体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的培训体系,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从而使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培训工作应包括制订培训方案、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确定培训方式,这些工作都应当围绕“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一目标。
  2.坚持发挥本校整体优势与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相结合的建设方针。辅导员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高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因此,要举全校之力,整合学校的培训资源,包括工作基础、学科优势、培训经验、师资力量和物质条件。尤其要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德育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理论等相关学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省仙林大学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资源。同时,要坚持开门办学,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尤其是兄弟院校的培训资源,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建立校外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原则。建立辅导员基地不是简单地搭架子、挂牌子,而是要为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多办实事。因此,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按需办班、学以致用、注重实效,注重实效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要把专业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新形势、新任务以及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结合起来,在优化理论教学的同时,着力强化实践环节,以全面提高学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把理论学习与工作研究结合起来,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工作交流、经验总结、专题研讨和课题攻关,以提高学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形式
  辅导员基地承担了培训、研究、咨询等方面的任务,三者相互关联。辅导员基地不只是培训机构,还是辅导员研究的机构和献计献策的智囊团。培训工作加深了对辅导员及其工作的了解,为研究辅导员及其工作、为参与决策咨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辅导员校本培训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学校组织的以辅导员为对象的各类业务培训主要有以下七种形式,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开放化的特点。
  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辅导员顺利就职的首要前提,其对象是当年新录用的专职辅导员。若缺乏基本的辅导员工作入门操作程序,其工作难免会出现无序状态。因此,在上岗前,要给辅导员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巧,使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运筹有方、谋事有略、进退有度,尽快适应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要求。根据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涉及“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央16号文件精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与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方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高校辅导员素质修养的要求与途径等。培训方式可以是集中授课与自学、讨论、学习考察相结合。
  2.日常培训。日常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校辅导员,旨在使其系统、熟练地掌握辅导员工作某一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尽快成为该工作领域的能手。日常培训实行专题培训,采用集中授课与自学、讨论、业务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根据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设置4个专题:(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高校学生党建与共青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等。(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主要包括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引导、大学生交往心理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疏导、突发事件的心理疏导等。(3)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题培训。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贯彻、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高校班级管理的艺术、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等。(4)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专题培训。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及其指导、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大学生创业指导与服务等。
  这里必须强调指出,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专业设置、实践活动和技能发展问题,把培养包括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工作方法在内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辅导员日常培训的重要问题来抓。通过专题培训,使辅导员逐渐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法纪教育等领域的学生工作骨干和专家,造就一支“一专多能”的辅导员队伍。
  3.研修培训。研修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和研究能力的高校辅导员骨干。采用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工作研究、驻地调研、业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新情况,组织开展专题研修,使他们尽快成为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目前主要设置三个专题:(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专题研修。主要包括: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及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与工作方法的创新、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网络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等。(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修。主要包括:沟通技巧、大学生心理会谈技巧、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初期干预、大学生危机干预与心理创伤治疗、大学生心理测量等。(3)大学生职业指导专题研修。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理论与方法、大学生职业倾向的测量、大学生职业倾向的优化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高级专题研修培训,主要培训对象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带头人。采用专家指导、集体研讨、分工研究的培训方式,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学术水平,推动其工作创新。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科研课题的形式,组织专题研修,为高校辅导员创设科研立项条件,组建学科研究机构,推动高校辅导员的深入发展。
  开创性地推行辅导员双导师制。选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以及有辅导员学科背景的教授分别担任辅导员实际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导师。成立不同类别的辅导员导师专家库,帮助辅导员从思想上强化对岗位的认同和热爱,在工作中积极掌握专业知识,在专家化发展上不断强化科研意识。
  4.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旨在提高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5.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本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向,面向高校辅导员招生,招收具有本科学历,在辅导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高校在职辅导员。采用系统理论学习与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基本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熟练掌握现代宣传教育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高校辅导员骨干。在本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方向,招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在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3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骨干。课程教学实行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业务实践,旨在培养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展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并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1~2年。
  6.个案分析工作坊。“工作坊”最早出现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1960年,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rplin)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交流的一种方式。通常工作坊与workshop相对应,指以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30~40名成员组成的小团体在该主讲人的指导下,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由于参与人数少,参与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成长体验,因此工作坊逐渐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普遍存在于各行业。从工作坊的举办程序来看,一般可以先由承办学院提出学生个案,并介绍其具体背景、问题、已采取的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效。然后参与工作坊全体人员对学生个案进行分析和研讨,对已有工作中的特色经验加以推广,对凸显出来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邀请与会专家对个案分析工作坊的总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这种以研讨式、研究式为主的培训模式为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了新的途径。
  7.辅导员沙龙。为了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南京师范大学从2006年10月起定期举办“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沙龙”,目前共举办了16期。通过对不同的工作重点分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增强了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职业化以及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辅导员沙龙开办至今,主题涉及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党建、辅导员自身成长等,具体议题如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学生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辅导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辅导员应该如何规划自己今后的个人发展;如何面对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实现帮困育人的工作绩效;如何形成院校联动、师生携手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心理辅导员的胜任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更好地建构和谐班集体;如何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如何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等。
  辅导员沙龙具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时间上的方便性。参加辅导员沙龙的以校内全体辅导员为主,可以以会议的形式加以固定,由于涉及面较小,可以主要依据沙龙讨论主题的大小来确定频次。其次,交流的内容具有共通性。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工作问题具有相似性,沙龙上辅导员发表的观点容易得到与会者的认同与肯定,其好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容易在校内推广和应用。大家还可以就同一主题深入挖掘其学术研究价值,培养辅导员的学术素养,为将来走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提供支撑。再次,沙龙的主题具有灵活性。每期沙龙可以一个主题,复杂的学生工作可以分解为若干版块,分期次、分单元进行研究和讨论,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问题分别组织沙龙。最后,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沙龙的学术交流,参与沙龙的交流者和其他与会人员均会有所收获,这是共同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平台。
  高校辅导员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高校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自我约束机制等制度体系,保证培训内容、培训进度、成绩评定的正常开展。应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各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训练、训导、考察、进修等形式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司正.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及研讨会会议纪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2]朱平,戴锐,何海燕.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质量监控指标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3]马建青.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十个关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9).
  [4]黄权标,覃干超.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0).
其他文献
今年28岁的中国科技大学量子力学专业博士生俞华山,在修完博士学业后,出人意料地回到母校南城一中任教,成为该校高一两个班级的数学老师。这是江西省首个戴着博士帽的普通中学教师。  其实,一个人的职位和其学历并没有太大关系。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工作,更是重能力而非学历。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按理说只需要专科生或本科生就可以胜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博士生就不能胜任或不应该去工作。只要他对中学教学感兴趣,只要他是发
3月28日下午,香港荣芝奖学金签约仪式在徐州师范大学汉园宾馆举行。香港荣芝基金会代表张瑞芝女士和徐州师大党委书记、校长徐放鸣签署了奖学金合作协议书。之后,徐放鸣书记向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光通信传输网络四种不同的技术(MSTP、SDH+ATM、OTN、RPR),综合比较其优劣及应用,对油气田和长输管线上光通信系统建设传输制式的选择提出一些建议,供大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断通过贸易、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渠道传递到中国。美国次贷危机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
思想政治课教学也要以学生为本,本着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师生互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行为艺术。它是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
[摘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在分析校外实习基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托校办实习工厂,按照“资源优化重组,机制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在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的校内机电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其他院校具有一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提供正确科学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为学生解“青春之惑”,帮助学生开启“青春之航”,尽情绽放中职生的青春之美。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收到
我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开展传统音乐课程的意义以及一些教学教法的可行性研究等方面阐述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
根据河北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农村三网融合的FTTH入户工程设计方案,给出了方案具体的配置图,分析了设计原理与可行性。
传统的手工记帐被计算机记账替代后,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才能确保会计各岗位间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