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甘蔗是大化县一项重要的产业之一。通过近年来对该县甘蔗种植生产的现状调查,分析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生产决策参考。
  关键词甘蔗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广西大化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10-02
  
  Development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SugarcaneIndustryinDahuaCounty
  LI Gui-hua
  (Gongchuan Agricultural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 of Dahua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Dahua Guangxi 530802)
  AbstractSugarcane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ies in Dahua County.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sugarcane industry in Dahua County,main problems of sugarcane industry were analyzed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garcane industry in Dahua County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ugarcane industry;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hua Guangxi
  大化县地处桂西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水充沛。全县年均气温19.2 ℃,无霜期306 d,年降雨量1 420~1 630 mm,气候条件较适合甘蔗生长发育。近年来,随着该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县常年种植甘蔗面积在0.36万hm2以上,甘蔗总产量23.7万t,年产值达1.12亿元。因此,发展甘蔗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有效途径[1]。
  1大化县甘蔗生产现状
  1.1种植面积与加工运输
  大化县下辖16个乡镇,2012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0.36万hm2,主要分布在大化、贡川、共和、六也、都阳、古河6个乡镇,涉及23个村民委4.79万户,户均种植1.12 hm2。所生产的原料蔗统一由驻该县的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加工制糖,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20万t以上,目前生产的原料蔗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加工的需要。加上目前蔗区公路、机耕路网的建设,为甘蔗的生产和砍、运、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1.2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为提高甘蔗的产量,2011年以来,大化县先后引进了新台糖22、桂糖21号、柳城03/182、园林1号、园林6号、桂福98/296号、柳城03/1137号等甘蔗品种,其中桂糖21号、桂福98/296、柳城03/182、园林1号已列为政策补贴。上述品种属丰产型高糖品种,适应性广,高抗甘蔗花叶病,中抗甘蔗黑穗病,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倒能力,适宜在中低肥力的旱坡地上进行种植,目前已成为该县重点推广的甘蔗品种之一。
  1.3田间栽培管理
  该县甘蔗种植以单户、小规模种植为主,蔗地面积较小,生产条件较差,无灌溉设施,大部分以人畜力耕作为主,生产力低下。近年来,一些山脚平地应用了机械深耕深松、地膜覆盖、蔗叶还田和配方施肥等技术,加上糖厂每年都有一部分资金用于这些实用技术的补贴,目前新技术的覆盖率达65%。
  2存在的问题
  2.1灌溉设施差,抗旱能力弱,旱灾频繁
  由于该县甘蔗大部分种植在旱坡地上,地势较高,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几乎无灌溉条件。如2010年该县遇到春旱时,全县大部分蔗区受灾,其中最严重的有都阳、北景、古河、岩淮等乡镇,新植蔗区无地膜覆盖的全部缺苗,当年全县甘蔗产量减收6.3万t,对进厂开榨影响很大。因此,干旱是影响甘蔗产量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2.2蔗地面积分散,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
  大化县甘蔗生产主要以农民个体小规模种植为主,户均种植面积仅1.12 hm2。由于地块大小不一,缺乏连片耕种,农户间各自管种,极不利于机械作业[2],开垄、播种、施肥、培土、除草、防虫、砍收还是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劳力成本高,每个工日成本120~150元,不利于甘蔗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2.3品种结构单一,高产高糖品种少
  据2012年调查,目前该县种植的甘蔗品种较为单一,80%是新台糖22号,且已有5年的种植历史。由于品种长期单一,种性严重退化[3];黑穗病发病率高达12.3%~17.9%;螟虫为害加重,最高达24.6%~41.7%;宿根蔗发苗率低,单位面积苗数严重不足,平均为56 920株/hm2,比同期春植蔗苗数115 940株/hm2减少50.9%。这是近年来该县甘蔗总产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2.4政府、企业、蔗农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
  近年来,该县虽然出台了促进甘蔗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吨糖田建设和良种良法推广等,对推进该县糖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府—企业—蔗农的组织模式推动下,甘蔗的技术传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组织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方面,还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及利益关系上尚未完全理顺,糖厂与蔗农还未形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
  3对策
  3.1整合涉农资金,加大灌溉设施投入
  水利灌溉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蔗区产量的收成。由于该县甘蔗大部分种植在旱地上,生产方式是农民小规模种植,无灌溉设施,造成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的投入,因地制宜兴建水利设施,支持小水池、小塘坝、电灌站、小水渠等工程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甘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4]。同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强化良种良法推广
  为提高甘蔗产量与品质,在栽培管理上,应强化集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一是抓好抗旱耐寒高产高糖品种的推广[5],如桂糖21号、桂辐98-296等,同时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按各蔗区对品种的需求,签订供需合同,满足高产蔗地用种需要。二是抓好实用技术推广。如蔗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蔗叶还田等技术,增强蔗地蓄水保墒与保肥能力。
  3.3开展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
  甘蔗生产成本高、工效低,主要是缺乏机械化操作问题。目前,该县虽有少量的中小型机械运用于深耕深松和中耕培土中,但仅适合在少数的平坦地块使用。建议农机部门尽快引进小型轻巧适用的甘蔗生产机械,结合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让更多的蔗农买得起、用得上甘蔗生产机械,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信息系统采集了大量的医疗数据。大数据技术出现后,人们也更加重视这些来自日常医疗行为产生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增殖放流经济鱼种之一,探索有效的标志方法对其增殖放流的技术保障和效果评价无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草鱼仔鱼耳石进行了1 d茜素络
在新的需求、新的供给和新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在经过广泛调研与深入思考,以及深入分析宏观环境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润滑油行业在润滑领
以具有深浅腔的动静压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GAMBIT对油膜进行网格划分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编写纳入Reynolds边界条件和实现偏位角迭代的UDF程序。通过FLUENT仿真得到该动静
从对温光水、土壤的要求及分株习性等方面总结了观叶佳品一叶兰的生育特性,并提出其养护注意事项,以期为一叶兰的栽培提供参考。
<正> 一、实现小康目标乡镇企业必须再上一个新台阶乡镇企业前身是人民公社时期的社队企业,在僵化的旧体制下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80年代初开始农村改革,家庭联
摘要 针对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必要行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新形势下传统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并从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以及条件建设等提出了对策,对水产养殖专业的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阐述了职业教育学农专业的重点在于实践教学的强化,分析了实践实习基地的功能、性质、优势,把课堂理论与实习基地的实践相结合,积极地发挥校内外及家庭实习基地的作用,高效利用基
弹簧蓄能密封圈在夹套材料磨损后能依靠弹簧回弹来维持良好的密封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诸多领域。但针对该密封圈的研究相对缺乏。因其结构的螺旋性导致了无法直接采用二维模型
以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原料(毛竹粉、稻草)、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5%、1%干土)对土壤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