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的对立统一性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的名称,源于宋代学者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是说“太极”阴阳是从原始的混沌“无极”中产生出来的。太极不仅包涵阴阳二气,还隐涵五行运动,进而产生天地万物,它是动静变化之源。《太极图》表明对立的双方既矛盾又统一,互相转化,相互包容,既显示阴会转化为阳,阳会转化为阴;又包涵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既有阴阳相济,还预示着否极泰来。太极阴阳的对立统一,涵盖宇宙万物的辩证变化。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 成就强身健体功效
  
  太极拳作为文化遗产,集结了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精粹。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就是事物内部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太极拳运动巧妙并和谐地揉合了诸多矛盾的辩证统一因素,进行着转运和变化,如动静、进退、虚实、柔刚、攻防等等。运用辩证法观点,剖析太极拳的对立统一运动,能使锻炼者认识太极拳的强身健体原理,加深对太极拳运动的理解和体悟,从而达到提高太极拳锻炼水平和功效的目的。
  太极拳具有的慢、匀、圆、松、静、柔等特点,适合于青、壮、老年各个年龄层次以及各种体质状况的人进行锻炼。太极拳特有的虚静圆缓的要求,讲究逆腹式的呼吸,以及贯穿始终的螺旋式的圆的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骨骼都有着良好的刺激和锻炼。中医学也认为,长期习练太极拳可以调理气机,畅通血脉,灵活肢体,强壮脏腑,因而发挥防治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特功效。加上太极拳练习占用场地少,不需要任何器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更具有廉便实用的特点,因而太极拳运动也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太极拳虚实相济的辩证统一
  
  太极拳锻炼从起势到收式,如长江黄河之滔滔不绝,似行云流水之绵绵不断,一气流行,遍体舒泰。“沉肩松臂贵疏腰,呼吸吐纳自然好;上虚下实根底牢,动中有静神气妙”。练习太极拳,其意境尤如白鹤亮翅的洒脱,手挥琵琶的悠然,云雾手那样的飘涉,海底针一般的深邃。身动、心静,气敛、神舒,所有的动作都体现出矛盾的双方处在对立统一的运动转化之中。
  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虚实的变化。动至终点定式为“实”,动作连绵变转为“虚”;支撑体重的腿为“实”,移动换步之腿为“虚”;体现动作主要形式的要“实”,辅助配合的动作的则“虚”。虚与实在太极拳中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太极拳的姿势动作,无论上肢、下肢、躯干以及身体各个部分都存在有虚实的不同。如“单鞭”中的弓步,两腿两手体现一实一虚。左腿负荷体重,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意念着重于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而做“云手”式时两脚的移动,移左脚时重心在右脚上,右脚为实,左脚为虚;移右脚时重心在左脚上,左脚为实,右脚为虚。
  太极拳运动身体各部虚与实的展现及转换,又完全随着姿势的变化而变化。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实脚起主要支撑体重,虚脚要起到辅助支点的作用。既要有虚实之分却又不能是绝对僵化。动作的虚实变化,劲力则有柔有刚,展转张弛交替;动作做到终末时,还要求各部位的关节、肌肉保持有少许伸缩转化之余韵。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每个瞬间,都具有几种相反相成的不同力量的作用,使之处于相互牵制和对抗之中。比如推手,掌根向前用力的同时,肘部应该是向下沉坠的,腋窝后缩,上体放松,两臂似棉里裹铁,沉而不僵;手臂回收时,肩力放松后带,小臂自然圆活旋转,手腕微微放松;动作轻而不浮,活而不散。太极拳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刚柔相济,虚实变换,动转自如。体现了太极拳锻炼刚柔虚实的辩证统一。
  
  太极拳动静刚柔 攻防中的辩证统一
  
  太极拳的每个式子都是由一对对立的动作,或几对对立动作所组成,有动有静,有起有落,有伸有缩,有进有退,有刚有柔,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攻有防,如此等等,诸多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穿于太极拳活动始末。
  1.动与静动静概括了太极拳时空运动的总体特征。我们体会动与静的关系在太极拳中有两重含义。
  其一,太极拳自起式至收式,如同流水滔滔不绝,又如行云绵绵不断。太极拳属动功,动占主导;而太极拳之动,又是一种和谐的运动,它的一招一式都要求全身放松、上下相随、前后相连、左右相照,而且要求做到“内外三合”,即意、气、劲三合与姿势、架子、外力三合,表现出的是一种松、稳、圆、柔的整体协调、均匀的运动。而这种和谐,协调一致,又蕴涵着内在的沉静,也就是一种相对的静。太极拳运动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动与静的辩证统一。
  其二,太极拳运动并不是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时时在运动,而是这一部分动,那一部分静;或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此时动而彼时静。太极拳的动作是身体的这一部分此时在动,或待动,至彼时即趋于静。太极拳中的动与静是相互交替、相互转化的,也包涵着动而生静,静而生动的意韵。
  2.柔与刚太极拳极柔,所以太极拳有“柔性武术”之称。太极拳的锻炼要求舒松自然、松静圆活,有如和风细雨一般,处处体现出轻松的绵柔。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屈膝圆裆等等,这些基本要领也都是对松与柔的要求。只有做到松与柔,才能做到精神内敛,意念专一,从而达到“以意领气”、“以气领形”,体现出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太极拳强调松与柔,又是切忌使“掘力”、用“僵劲”的关键。然而即便是要松要柔,却并非是全然松懈,绵软无力。太极拳使的是棚劲,就是一种弹性劲,既有韧性的柔劲,又有坚实的刚劲;极轻灵又不失稳重,极柔软而不失强刚,这是“柔中有刚”。太极拳有柔亦有刚,在每一势的运转过程中,是轻松柔韧的,而在定式的瞬间则又要求具有刚劲。这种刚不是单纯的刚硬,而是有弹性的刚,这便是“柔中寓刚”的辩证法。
  太极拳的柔与刚是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的。如“搂膝拗步”,手向前推时,始时有柔但柔中寓刚;待推出时坐腕突掌,力贯掌根则又转为刚,当然也是刚中有柔的。在技击中,化敌之劲为柔劲,是以柔克刚;发力攻敌则用刚劲,又要求刚中有柔。把握柔与刚的辩证关系在太极拳锻炼及技击中极为重要,正所谓“柔中有刚攻不被,刚中无柔不为坚”。太极拳的有柔有刚,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也是辩证的关联着的。认识这一矛盾,习练中方能自松而始,由松入柔;尔后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不失刚柔相济的统一性。
  3攻与防太极拳除有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外,还具有技击御敌的独到功能。太极拳之每一式,均有其攻防的内在含义,且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太极拳攻与防的关系,涵括了丰富的辩证思想。太极拳《打手歌》所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实”等,就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在他人进攻时,我方不与之相遇、相抗,而是“含己从人”,避他人之锋芒,顺人之势,以化解他人之力;待他人之力落空后,必然失去重心,此时只需稍施劲力,以我之“实”击敌之“虚”,则可轻易破敌。简而言之,借力打力,就是借他人之力,还击其人之身。又如“搂膝拗步”,他人用右手从左下方击我,我即用左手将之向左外方搂开;当他人之力落空,且去势未减,其身前倾;此时我用左脚拦住其右脚,再用右手进击其胸,就可轻松击而溃之。这样,“攻”取之于“防”,“防”孕育着“攻”,寓“攻”于“防”,体现了太极拳攻防的矛盾统一。
其他文献
[创课缘起]rn记得在我女儿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个分类的题:图片中有围巾、鞋子还有衣服,但是围巾中有丝巾、羊毛围巾,鞋子有凉鞋、单鞋、毛皮鞋,衣服
期刊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态度现状,探讨护士职业态度改善方法 .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1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参照组,第二组为研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样本,参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为34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方法 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 ~2018年9月诊治的胆结石患者94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
目的:探究优质服务模式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对患者满意度及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8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
目的:在干休人员保健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引入护患沟通机制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02月期间收治的保健治疗干休人员来开展研究,干休人员
《双面书法》主要基于当代生活方式中,社会由对女性的“观看”转为女性成为创作主体,女性书写的主体地位是与采纳者完全平行的主体地位。但是,在以菲勒斯中心为意识主体的书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7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5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护理中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4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7例)和试验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