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源学视角下的“一词兼有相反二义”及其形成机制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859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语源学理论出发,用“反义同源”的全新视角分析了“反义共词”现象,并从逆向思维导致的“反向引申”及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事件域”模型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类;从思维层面分析了语源与创世神话的同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源的模糊性特征.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马建忠(1898)以来,一般认为语气词“为”是由动词“为”虚化而来.文章提出结构[何/奚为+(以)+XP]中的状语“何/奚为”经过互补删略(distributed deletion)生成语气词“为”,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很多表示“结束”或“最后”义的复音词是多义词,兼有如下意义中的多种:①空间移动/空间位置义;②时间流逝/时间先后义;③强调事件发展最终结果(之合目的/
文章讨论了河南息县方言的双音节先行义标记“再哩”的用法特点及其来源.“再哩”是由“V1P+再+ V2P+哩”结构演化而来的.先是V2P省略,句中副词“再”语法化为先行义标记“再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墨子》中有4例形容词“贤可”,为《墨子》独特词语,它的结构为“形容词+形容词”联合式复合词,其存在说明“可”具有“有才能的”形容词义;其用例为《管子》1例“贤可”句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