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应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真正享受自由,享受尊重,享受平等,让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空。
案例1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有自主性要求的
一次玩球活动,我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拍球。”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各自拍起了球,不一会儿,文文对我说:“老师,徐文梁不听话,他不拍球却要用绳子拉小车。”我一看,徐文梁正和另一个小朋友十分高兴地玩拉“小车”呢!我走过去,徐文梁立刻笑逐颜开地对我说:“老师,老师,快上我们的小洋车!”我被他们愉快的情绪深深的感染了,我上了他们的“小洋车”,坐“车”的路上我们经历了“转弯”“上下坡”“钻山洞”……还真是开心,那种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我下了“车”,发现场地上没有一个小朋友在拍球,各自用绳子玩起自己想出来的游戏,而每个人的脸上却写满了笑意。
孩子们为什么不听话?这不得不令我深思:开展游戏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要怎样玩,玩多久……这一系列的环节通常都是由教师精心安排好的,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听从调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在为老师游戏,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游戏中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在幼儿进行游戏时,老师可以观察他们对什么样的游戏主题感兴趣,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孩子们虽小,但他们也是有自主性要求的,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了。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在你看来是一些无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你会发现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玩得十分开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游戏,他们才会想方设法地玩,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进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如男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弹珠”“夹弹子”等游戏,特别是“打片片”的游戏,几张圆片片,印上卡通图案,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女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荷花几月开”“小鱼游”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玩,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同时,边说边玩则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节奏感,玩得快乐。因此,孩子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给予坚持,区别对待,对他们的选择不要加以干涉,让自由选择游戏成为孩子的权利,使他们可以随个人的喜好和能力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游戏中发挥更多的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保持心情舒畅,有于助他们健康性格的建立。
案例2 孩子还小,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和支持
一天早晨,叶子小朋友来到教室后,选择了手工区活动,坐下后她拿了一张彩色纸折叠了几下,变成了小手枪,并“耍弄”起小手枪,玩了一会儿拿起剪刀剪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却发现她眼泪汪汪站在那儿,因为她想剪一个圆圆的窗花,结果却剪成了两瓣。我看她失望的样子,为了激励她,我说:“是呀,要是没剪破是多么漂亮的一个窗花呀,不过你把两瓣折一下在边上剪掉上点,再打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叶子听了我的话,开始动起手来,不一会儿,她高兴地喊起来:“老师,你看变成了两个漂亮的小扇子。”她还送了一个给我说:“我们一起扇扇子玩吧”。我真的和她一起“疯”玩起扇子来,孩子的脸上显得很满足。
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游戏可以不闻不问,毕竟幼儿年龄小,有时需要老师的扶持,教师参与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坚持和鼓励。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然而,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感受到一种鼓励和支持,使幼儿感受到成功,从而充满信心,为以后的自主游戏产生源源不绝的动力。教师要“变成幼儿”,与幼儿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由于孩子年龄小,个性有差异,有的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足够的动机和乐趣,有的孩子则看到别的小朋友怎么玩,他们也就跟着玩,没表现出什么独创性,这些孩子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性格特点,承认他们的个性,并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却因能力有限无法自己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的适时介入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总之,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让他们自导自演,教师参与其中,玩在其中,成为孩子们的玩伴,让孩子们真正享受自由,享受尊重,享受平等,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空。
案例1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有自主性要求的
一次玩球活动,我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拍球。”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各自拍起了球,不一会儿,文文对我说:“老师,徐文梁不听话,他不拍球却要用绳子拉小车。”我一看,徐文梁正和另一个小朋友十分高兴地玩拉“小车”呢!我走过去,徐文梁立刻笑逐颜开地对我说:“老师,老师,快上我们的小洋车!”我被他们愉快的情绪深深的感染了,我上了他们的“小洋车”,坐“车”的路上我们经历了“转弯”“上下坡”“钻山洞”……还真是开心,那种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我下了“车”,发现场地上没有一个小朋友在拍球,各自用绳子玩起自己想出来的游戏,而每个人的脸上却写满了笑意。
孩子们为什么不听话?这不得不令我深思:开展游戏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要怎样玩,玩多久……这一系列的环节通常都是由教师精心安排好的,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听从调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在为老师游戏,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游戏中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在幼儿进行游戏时,老师可以观察他们对什么样的游戏主题感兴趣,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孩子们虽小,但他们也是有自主性要求的,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了。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在你看来是一些无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你会发现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玩得十分开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游戏,他们才会想方设法地玩,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进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如男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弹珠”“夹弹子”等游戏,特别是“打片片”的游戏,几张圆片片,印上卡通图案,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女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荷花几月开”“小鱼游”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玩,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同时,边说边玩则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节奏感,玩得快乐。因此,孩子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给予坚持,区别对待,对他们的选择不要加以干涉,让自由选择游戏成为孩子的权利,使他们可以随个人的喜好和能力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游戏中发挥更多的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保持心情舒畅,有于助他们健康性格的建立。
案例2 孩子还小,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和支持
一天早晨,叶子小朋友来到教室后,选择了手工区活动,坐下后她拿了一张彩色纸折叠了几下,变成了小手枪,并“耍弄”起小手枪,玩了一会儿拿起剪刀剪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却发现她眼泪汪汪站在那儿,因为她想剪一个圆圆的窗花,结果却剪成了两瓣。我看她失望的样子,为了激励她,我说:“是呀,要是没剪破是多么漂亮的一个窗花呀,不过你把两瓣折一下在边上剪掉上点,再打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叶子听了我的话,开始动起手来,不一会儿,她高兴地喊起来:“老师,你看变成了两个漂亮的小扇子。”她还送了一个给我说:“我们一起扇扇子玩吧”。我真的和她一起“疯”玩起扇子来,孩子的脸上显得很满足。
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游戏可以不闻不问,毕竟幼儿年龄小,有时需要老师的扶持,教师参与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坚持和鼓励。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然而,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感受到一种鼓励和支持,使幼儿感受到成功,从而充满信心,为以后的自主游戏产生源源不绝的动力。教师要“变成幼儿”,与幼儿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由于孩子年龄小,个性有差异,有的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足够的动机和乐趣,有的孩子则看到别的小朋友怎么玩,他们也就跟着玩,没表现出什么独创性,这些孩子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性格特点,承认他们的个性,并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却因能力有限无法自己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的适时介入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总之,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让他们自导自演,教师参与其中,玩在其中,成为孩子们的玩伴,让孩子们真正享受自由,享受尊重,享受平等,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