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变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南京方言中的人称代词可分为单数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和复数人称代词(我们、你们、他们/她们)。而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的搭配使用中会产生变调现象:单数人称代词单独使用时,遵循两字组连读变调规律,“我、你”在上声前变为阳平;“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时,若后字为阴平、上声和去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若后字为阳平和入声,人称代词不变调;“单数人称代词 家”时,均变读为阳平。复数人称代词中,只有“他们”中的“他”变读如上声。
  关键词: 南京方言 人称代词 变调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现辖九个区、两个县,分别是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大主城区,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五个郊区,溧水、高淳两县。广义的南京方言包括南京市所辖九个区的方言,狭义的南京方言只包括明都城范围内的玄武、秦淮(原白下和秦淮)、建邺、鼓楼四区及城郊结合处的方言。南京居民普遍认为城南人,尤其是秦淮区的老居民所操方言是南京话的代表。
  本文主要阐述南京方言中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搭配中的变调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的音理分析。
  一、南京方言的声调和两字组连读变调
  南京方言的单字调共有五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现将笔者通过实验调查所得的单字调调值列作下表,并附上每一调类的传统值进行对照:
  表1.1 南京方言单字调实验值与传统值对照表
  注:传统值1来自《南京方言志》(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出版社,1993.7,第5页);传统值2来自《南京方言词典》(李荣主编,刘丹青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第12页)。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虽然实验所得值与传统值在某些调类上存在些许差异,但从整体而言,音高的走势大体上是一致的。阴平和上声为降拱,其中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阳平是升拱,去声是平拱,而入声是没有音高变化的短促音,为零拱。
  在语言的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①。这种变化,就叫做语流音变。就音节而言,每一个单字都是一个独立的音节,当单字进入语流之中,即与前、后相邻的音节发生关系时,受彼此之间的影响,某些单字就会产生音变。在音高方面所发生的语流音变被称为“连读变调”。连读变调具有区别语义、连贯语流等作用。
  语流中,根据音节所处位置的不同,连读变调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从位置匹配角度出发,刘俐李先生将连读变调分为前变型、后变型和全变型三种②。据《南京方言志》所载,和大多数北方官话一样,南京方言的连读变调是后字均不变调、前字变调的前变型,又称“右字调”型。南京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情况,具体如下表:
  表1.2 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二、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连读变调
  代词是指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词,那么人称代词就是替代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和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在南京方言中,“我、你、他”三个单字的声调分别为上声[21]、上声[21]、阴平[41]。下面分单数和复数来分析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变调现象。
  1.单数人称代词(我、你、他)
  (1)单独使用
  南京方言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单数在单独使用时,遵循表1.2所列出的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第三条规律,即“我”和“你”在上声前变读为阳平调,而“他”在五种声调前都不变调。
  ①阴平:我[21]/你[21]/他[41]说的都是真话。
  ②阳平:我[21]/你[21]/你[21]钱包不见了。
  ③上声:我[24]/你[24]准备暑假出去实习。
  他[41]准备暑假出去实习。
  ④去声:我[21]/你[21]/他[41]是南京人。
  ⑤入声:我[21]/你[21]/他[41]吃过晚饭了。
  (2)“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
  “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是语流中一种特殊的组合,在这种搭配中,人称代词根据后面所接的亲属称谓名词首字声调的不同,其变调情况也不同。无论这个组合处于句首、句中,还是句尾,当后字为阴平、阳平和去声时,单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当后字为阳平和入声时,单数人称代词不变调。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人称代词必须充当定语的成分,对后面的亲属称谓名词起修饰作用。
  ①阴平:我[24]/你[24]/他[24]妈是小学老师。
  ②阳平:我[21]/你[21]/他[41]姨妈在幼儿园工作。
  ③上声:我[24]/你[24]/他[24]姐姐在美国上学。
  ④去声:我[24]/你[24]/他[24]爸爸是汽车公司驾驶员。
  ⑤入声:我[21]/你[21]/他[41]叔叔去新疆旅游了。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在后接字聲调为阳平的情况中,虽然单数人称代词均不变调,但在某些特殊的亲属称谓名词前,如姨娘、爷爷等,人称代词仍然会变读为阳平。这与亲属称谓名词本身的性质有一定关系,与上述②中所举的例子“姨妈”不同,“姨娘、爷爷”诸如此类的两字组亲属称谓名词,在南京方言中,后字均读为轻声,这是造成人称代词变读的重要原因。其中具体的原理将在后文进行详细阐释。
  (3)“人称代词 家”
  另一个特殊的组合形式是“人称代词 家”的表达,在这一搭配中,无论该组合处于句中什么位置,单数人称代词均变读为阳平。
  我[24]家住在新街口。
  那个平房还是你[24]家啊?
  他[24]家被社区评为“五好家庭”。
  与这种变调现象有关的还有两种表达式,分别是“人称代词 家 人”和“人称代词 家 亲属称谓名词”。在这两种组合之中,“人”和“亲属称谓名词”充当整个短语的中心语,而“人称代词 家”作为一个固定的整体,作后面中心语的定语,对其起修饰作用。所以,其中人称代词的读音不会受到后面“人”和“亲属称谓名词”的影响,仍然遵循在“人称代词 家”这个组合中变读为阳平的规律。如:   我[24]家人/你[24]家人/他[24]家人
  我[24]家婶婶/你[24]家大伯/他[24]家妈
  2.复数人称单词(我们、你们、他们)
  在复数人称代词中,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的声调保持不变,即“我、你”仍然读上声,调值为[21],而“他们”中的“他”变读为上声。
  同样需要提出的是,不管在复数人称代词后“ 亲属称谓名词”,还是“ 家”,对声调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我”和“你”不变调,“他”变读为上声。
  在普通话中,复数人称代词中的“们”是轻声,但在南京方言中,至少从听感上来讲,“们”更接近于阳平。虽然轻声对于南京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变调没有影响,但是在“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的形式中,会使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当后接字为阳平时,虽然人称代词不变调,但在姨娘、爷爷等特殊的亲属称谓名词前,人称代词仍会变读为阳平。
  在南京方言中,轻声是一个重要的语音现象。它没有固定的音高,它的声调取决于前一个音节。一般而言,阴平和上声后的轻声为低调,阳平、去声和入声后的轻声为半高调,有些阳平字后面的轻声可以达到高调③。就“非轻声字 轻声字”这样的两字组而言,其音高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轻声前的阳平读如上声,这就可以解释当后接亲属称谓名词的首字是阳平时,前面的单数人称代词为什么会变读为阳平了。因为“姨娘、爷爷”等亲属称谓词的后字在南京方言中读轻声,而前字的单字调又为阳平,所以,“姨娘”中的“姨”和“爷爷”中的“爷”实际变读为上声。而在“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的组合中,当后接字为上声时,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因此,姨娘、爷爷等这类亲属称谓词前的人称代词会发生变调现象。原理如下:
  三、人称代词连读变调的原因分析
  我们先对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这里要说明南京方言单字调的音区特征。音区是指声调音域的分区,一般分为5个音区,通常用五度制标记,也可分为高(H)、低(L)两区,或高(H)、中(M)、低(L)三区。南京方言单字调的音区为:阴平HL、阳平LH、上声LL、去声HH、入声H,整体来看,音高能达到高音区的频率较高。
  由此可推出,南京方言两字组五个连读变调的规则是:
  ①阴平 阴平:HL HL→HH HL
  ②上声 阴平:LL HL→LH HL
  ③上声 上声:LL LL→LH LL
  ④阳平 入声:LH H→LL H
  ⑤入声 入声:H H→M H
  上述五种规则可以总结出两条一般规律:
  A.*HL HL*LL HL*LL LL降调不与降调组合
  其中主要涉及到阴平和上声,在南京方言中,这两个调类的调型都是降调,也就是说,当两个降调的单字连读时,前字会变为升调或平调。而南京方言单数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單字调就是阴平和上声,均为降调,所以,在“单数人称代词 家”这种形式中,由于“家”本身的声调是阴平,为降调,迫使前字遵循规律A,变降调为升调,即单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同样,在“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的组合中,当后接字为阴平和上声时,前字也变为了阳平。
  B.*LH H*H H入声前不接高调尾
  这一条规律涉及到入声和阳平,入声本是一个短促的高调,当后字是入声调时,前字不能再是高调尾,所以五声中两个为高调尾的阳平和入声便会向低音区、中音区变化。这也解释了在“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的表达中,当后接字为入声时,人称代词为何不像其他情况一样变读为阳平的原因。因为若变读为阳平,那么“我、你、他”原本的低调尾就会变成高调尾,要与后接的入声相配,这是不符合规律B的,所以仍保持原调。
  其实从实际发音的角度来说,连读变调无非是为了发音的省力和方便。以第三人称复数“他们”中“他”的变调为例,虽然只是在调值上发生了变化,由[41]变为了[21],但作为阴平调,它有4个音区的跨度,而上声调只在一个音区,即低音区内有轻微的变化。不可否认,“他”在变调之后,发音要省力得多。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折度”的概念。折度是计量声调曲拱的基本单位。每一次升降转折就产生一个折点,一定范围内折点的频次就是折度④。其中,平调与平调的组合和平调与升调的组合不产生折度。当单字连读时,原先的折度会为了发音的省力和容易而减少。我们用这个原理来解释“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组合中,当后接字为阳平和去声时的情况。
  图中圈出的地方就是存在折点的位置。我们通过比较,不难看出①中左边的发音只有一个折点,因此被优先选择,在“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中,当后接字为阳平时,前字均不变调。若前字与其他条件中一样变读为阳平,那么就如右图所示,发音时会产生两个折点,这是不符合省力原则的,所以不会被采用。而②中若单数人称代词保持原调,就会如左图中显示的,从理论上说发音会有两个折点,而当其变读为阳平后,整个发音过程就没有折点了,这样的省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人称代词在日常使用中是非常频繁的,在南京方言中,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的搭配组合中会产生变调现象:单数人称代词单独使用时,遵循两字组连读变调规律,“我、你”在上声前变为阳平;“单数人称代词 亲属称谓名词”时,若后字为阴平、上声和去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若后字为阳平和入声则不变;“单数人称代词 家”时,均变读为阳平。复数人称代词中,只有“他们”中的“他”变读如上声。现如今,南京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称代词变调并不是一定的,不变调仍然可以被接受,并不会产生歧义。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②刘俐李.汉语声调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③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方言志.南京出版社,1993.
  ④刘俐李.汉语声调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李荣主编,刘丹青编纂.南京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地方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3]柏莹.轻声性质探赜——以南京方言轻声为例[J].学术交流,2008(10).
  [4]马秋武.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优选轮分析[J].语言研究,2009(1).
  [5]孙华先.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
其他文献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农机监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机监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重大挑战.在这一重大转折时期,全省各
采用一步银铜双原子金属辅助化学腐蚀(MAcE)法,于室温下在多晶硅表面制备纳米陷光结构,研究了腐蚀时间及银铜摩尔比对多晶硅表面反射率和形貌的影响。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多晶硅表
中共“四大”是党的光辉历程中的重要一页。“四大”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建造新
大方县教育局实验课题“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研究”2015年1月获得教育部关工委立项(教关委函〔2015〕4号)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和研究,基本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现
摘 要: 二语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二语习得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通过比较日语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及日本本土的现状,可直观了解目前日语二語习得的成果及不足,对日语助词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二语习得 日语助词教学 启示  一、二语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二语习得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兴起源于外语教育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很多人不满足于单纯掌握母语,因此语言教学和
一次外出办完事,在城区车站等车回乡下老家,一同等车的人很多,其中有很多是中学生。回乡的班车五点半后间隔比较大,下一趟班车要半小时后才来,我只能无奈又焦急地等着。这时一个等
提到辽宁开原,这里有太多值得记忆的东西,许多朝代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里曾经是"四国故都"、"五朝重镇".北宋的徽、钦二宗也曾在此被囚禁三月.明朝,这里是连接起
期刊
一、样板核心--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工具,通过分析企业情况确定实施企业战略的关键因素,并且对战略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以获得绩效评价依据,促使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改性剂,采用表面接枝方法制备疏水性Al2O3 陶瓷膜,并将其应用于NaCl溶液的气隙式膜蒸馏过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定仪和SEM 对改性膜进行表征.
长在农舍脊背上的庄稼,大片大片结出叶子和花朵。田野,男人的脚步最轻:女人的手掌最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