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代言弃妇诗对女性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一个“弃妇诗”传统,弃妇题材的作品早在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但由于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地位地下,而且基本上无法接受文化教育,绝大多数的女性并没有作诗的机会和能力,大量的弃妇文学都是由男性代写的,作者都为男性诗人。这些男性弃妇诗作者以自身的审美眼光和道德视角来塑造自己心中的弃妇形象,表达弃妇的感情世界。这种看似用第一人称抒发女性心理的诗,实际上并不能真实地表达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反而会剥夺女性独立的意识,阻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关键词】:弃妇诗;代言诗;女性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弃妇诗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广大女性在“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悲惨的命运。但撇开弃妇诗的文学价值,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得知这些弃妇诗中的绝大部分很可能是男性诗人的代言,那么男性站在自身的思想道德标准上描写妇女的心理感受,其中的女性形象是否真正的“在场”,其中的真实性又有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弃妇诗的产生
  1、男尊女卑的两性地位。
  “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1]而中国古代社会是唯一种生育至上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公用基本只停留在生育子女、传续家族姓氏,可以说就是是生育的工具,因而女性注定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加之男女两性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在男女夫妻二人之间形成主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男性始终掌握主导权,而女性从属于男性。男人一旦感情上变心,“弃妇现象”就产生了,诗人们自然会以此为题材创作诗歌。
  2、君臣关系
  皇权社会中的男人们,特别是仕途上的男人对自己的君主也自然形成一种依附关系,这种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实质上是类似于夫妻之间的男女关系的。当官员被自己的君主罢免后也会产生像妻子被丈夫抛弃后的心理,于是一些遭到贬谪、政治失意的仕宦之人也会借助弃妇诗来表达自我心中的伤心和不滿。这种情况下,被广泛认知的典型就是屈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就是用自比美人的手法抒发不被君王赏识的苦闷心情。
  在以上两个原因的基础上,弃妇的形象已经在男权社会的文人思想中成为为一种意象,如同“月亮”的意象一样,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物品,拥有了一个固化下来的特定的内涵,成为文人表达仕途不顺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弃妇文学并不是真实反映女性心理的作品。恰恰相反,在古代男权君权至上的社会,这个所谓的描绘妇女悲惨生活的文学体裁,不仅没有起到关注女性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剥夺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地位。
  二、代言弃妇诗对女性的反作用
  本人认为这种反作用体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使女性形象只存活在文学的虚假中
  弃妇诗往往倾向于把女性描写成一个精妙美好的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塑造了一个聪慧贤良、个性刚强的女性刘兰芝,但此处想指出的是这篇乐府诗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也就是说,刘兰芝的形象是作者想象加工出来的。“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足下摄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挡,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3]这种外貌描写塑造出的完美女性是欲望的对象,男性作者写出这样的弃妇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我和其他男性的审美要求,并非对女性形象的真实描绘,是一种文学上的虚假。
  2、使女性丧失独立意识
  古代社会有“三从四德”等对女性的要求,而对男性的错误关注得很少。人们倾向于认为,女性被抛弃是由于自身的缺点,如不守妇道或无法生育等,而不认为是男子的情感不专。学者们在对弃妇诗的研究中也是重视对弃妇的道德评价和教化意义,而对男权问题避而不谈。不是重点研究文人思想感情就是斥责女性犯了“七出”,最有代表性的是朱熹在《诗集传》中对《氓》的评价。这种创作和学术倾向是女性地位缺失的表现。
  同时,弃妇诗对女性的描写无意间会对女性心理产生反作用——为了迎合男权的要求而将自己变成男人喜欢的样子,包括外貌上和道德上。于是,本用来赞颂弃妇的诗句,在男性作家代言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女性对自己的要求,而让她们忽视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也使诗人和整个社会忽视对女性真正内心世界的关心。弃妇诗的作者忽略了这个“意象”本体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使由男性代言的弃妇诗对女性本身形成反作用,使本可以唤醒自我意识,自我独立的女性遭到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谴责,也没有真正独立为与男性并列的性别。
  总而言之,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弃妇诗实则并非女性作家创作,弃妇诗中的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是缺乏在场的。同时,男性作家代言的弃妇诗中对女性形象和情感的描写是一种文学化的想象,缺乏真实性。以致其非但没有给女性带来帮助,反而会使女性趋向于改变自我,趋从与男性审美眼光而失去自我,也使整个社会忽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注。
  注释:
  [1] 西蒙娜·德·波伏瓦 《第二性》
  [2]屈原 《离骚》
  [3] 《孔雀东南飞》
  参考文献:
  [1]袁行霈著.中国文学史 第1卷 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法)西蒙·波伏娃著;李强选译.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3]黄仕忠著.婚变、道德与文学 负心婚变母题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李贝贝. 《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5]汶莹莹. 先秦两汉弃妇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尚永亮. 《诗经》弃妇诗与逐臣诗的文化关联[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30-39.
其他文献
【摘要】:拜伦诺曼武士的家族传统加之他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造就了其公子哥和革命者的双重性格,使他成为一个矛盾统一体。本文试图从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所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探究拜伦人格中孤独忧郁的公子哥气质和积极入世的革命战斗者的双面性。  【关键词】:拜伦;人物形象;人格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19世纪初期英国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被称为浪漫主义诗派的“宗主”(鲁迅语)。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中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财富有所提高,人们陶醉于眼前的虚假物质繁荣,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解放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似乎慢慢被人们遗忘。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中,倡导人本主义批评理论以批判性以人的单向度的为核心重点,以实现人的本质的解放为最终目标。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作为与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同时代的著作,反映当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意识。将同时代的批判理论与文学
期刊
【摘要】:网络文学从产生时起便充满了争论,其发展到了今天,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成为一个热点,网络文学既为文学拓展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尽管如此,这不应该成为否定网络文学的理由,研究者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让科技与人文二者相互结合,引导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虚拟;超文本  一、什么是网络文学  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还引发了关于文学有没有本质的
期刊
【摘要】:高建群笔下的小说创作是通过风俗、神话、传说、歌谣,以及历史事件、物件、手工艺作品等这些饶有意味的特殊的符号来加以表现,为小说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正因此,高建群的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一定的历史性。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建群小说的美学风格分析,探讨多种文化并存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的人物性格与生活图景,探讨历史和小说创作的关系,呈现一种地域性的美。  【关键词】:陕北文学;历史题材;地域性审
期刊
【摘要】:《南方有令秧》的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唐府的一道门将内外分割成了两个世界,封闭却有着有限的交通,很多人将之与《红楼梦》进行对比,同样一座府邸,同样是一群女人,不同的是一个充满了明争暗斗,一个只是想着如何活下来。本文从唐府门内与门外两个世界进行切入,门内的世界主要讲述唐府如何用“谎言”来获取贞节牌坊,通过主要人物的形象与事件,分析《南方有令秧》体现的社会状况;门外的世界从当代的角度出发思索当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来自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渗透到中国的文学界并产生一系列变体,后新时期文学受其影响,后现代主义特征尤为突出。而王朔作为后新时期文坛的个性  作家更是把后现代主义熔铸到他的小说,这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及艺术技巧的选择上,还表现在他离经叛道的语言和女性视角的选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新时期;王朔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新时期文学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期刊
【摘要】:《看上去很美》中老师们把惩罚当作是一种驯服学生的权利,其中的主角方枪枪从开始的惧怕到后来的顺从,努力融入这个集体,都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反之,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他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惩罚,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本部影片反映的是教育惩罚的用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而本文也主要针对惩罚的用度与限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惩罚;用度  《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讲述了四岁小男孩方枪枪在进入幼儿园后
期刊
【摘要】:由于曹植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变化也较起伏,导致其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建安二十五年为分水岭,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他前后期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曹植;生活经历;创作  刘勰在谈论建安文学时说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1],总体上表明了建安文学的特点和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总体上来说具
期刊
【摘要】:“家“是肯尼思·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格雷厄姆在书中赋予了“家”以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往小处讲,“家”是个人生活的私人空间,作者通过四只小动物从“离家”到“归家”的过程,强调了“家”在个人生命中的意义;往大处讲,“家”意味着传统,“离家”是对传统的疏离,而“归家”则是对传统的一种归复,作者在“离家”和“归家”中表现了他对传统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而这一切都与作者的童年经
期刊
唐代宗室从事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的领域比较宽广,在某些领域诞生了极其重要的学术精品,具有开创之功,特别在诗歌、辞赋等方面,宗室群体虽未如李白、杜甫及白居易那般的巅峰成就,但也别具风格,从另一角度展示着大唐的盛世气象。唐代宗室的文化活动与创造为当时的社会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唐代乃至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不乏学术精品,具有开创性之功  衡量一个阶层文化实践的重要指标,是具有开创性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