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7月9日《海南日报》,三版头条《敢啃硬骨头的“向民”书记》上面的小标题“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向民村驻村第一书记柳洪建”,映入了我的眼帘。惊诧之余,不得不为柳洪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3年来,勇当先锋、做好表率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柳洪建是黑龙江佳木斯人,1980年出生。从1999年入伍,到2013年转业到海南省贸促会,他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锻炼了14个年头。两年半后,他被选派到白沙县元门乡向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向民村位于白沙县城牙叉镇南10公里,蕴含“民心所向”之意,75年前,白沙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村民大多为黎、苗族,是贫困的革命老区。到2015年,全村6个自然村240多户1000多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94户341人。
从省政府机关到乡村,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工作对象,柳洪建心想,必须依托村“两委”,尽快熟悉农村基层工作的流程和方式方法,转换角色,融入村民之中,成为行家里手。村“两委”班子成员知道他不懂、也不会说海南话,纷纷为他充当翻译。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调研村情。
结合向民村的实际情况,柳洪建与村“两委”成员一起,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县委组织部提供的宣传资料、请乡政府干部到扶贫夜校用朴实的话语解读扶贫政策。利用村广播的优势,制作插播红歌的音频,由村小组组长每天早、中、晚负责播放半小时,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宣传的知晓度,探索与农民生活更贴近的宣传形式。并着手制定向民村扶贫和发展规划,经与县旅游局进行多次协调和论证,制定了“向民村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政府和其它渠道,脱贫致富。
2014年“威马逊”台风过境时,洪水冲毁了向民村通向外面的唯一一座大桥和饮水管道。利用修复向民大桥的机会,柳洪建与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经与海南省贸促会、县扶贫办等部门领导的多方协调,修建了总投资1830万元(含什龙水利修建2500米)的南伟水利工程;由省贸促会出资3.5万元,加固维修全村的饮水管道;投资72万元,解决新、老村美丽乡村入户通道硬化等配套基础设施问题;投资35万元,修建老村篮球场、文化室;投资100万元,完善向民一、二组入户通道硬化、排水沟;申请建设资金80万元,安装向民新、老村的一、二组太阳能路灯。今年,又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解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产业等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他还充分利用党和政府在扶贫、危房改造中对每家贫困户补助6.1万(国家补助4.1万危房改造款,贫困补助2万元)等利好政策,鼓励村民通过自身努力积累资金盖新房。仅二年多的时间,向民村人均年收入达到7560元,除1户1人没有脱贫外,大部分村民都搬进了新房,成为白沙县“美丽乡村”示范点。
在引进资金,千方百计解决向民村急需的饮水和水渠改造等切实问题时,柳洪建意外地发现,村民们却不怎么高兴,常常故意避开他讨论什么。
凭着10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的洞察力和精准扶贫的高度责任感,柳洪建觉得其中必有隐情。通过调查,终于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2012年,省内某企业承包了向民村什龙田洋总面积300亩的土地,租期十年,准备发展大棚瓜菜种植。2015年1月以后,企业因多方原因中止了该土地项目的运营,并拖欠了农民两年地租,导致土地撂荒闲置。看着土地上的野草疯长,123户500余名拿不到土地租金,也失去了土地经营生产权的农民多次向政府反映,却得不到解决。这其中,有5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8户为特困定期救济对象;8户为五保户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及残疾家庭。为此,村民们躲着他商议,准备再次去政府上访,要回自己失去的土地。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农民失去土地不但使脱贫工作受影响,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2016年3月初,柳洪建前往县城,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全国法援律师,请求法律援助。
在与村“两委”班子先后召开5次村民大会,入户160余次做思想工作680人次及各部门和法援律师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300亩土地终于依法收回。尔后,柳洪建与村“两委”引进企业对土地进行再次流转,发展仔姜、毛薯种植产业,引入资金240万元,盘活了土地,使农民重新得到了收益。
此案调解结案,被列为白沙县“十大为民办实事”,省司法厅拍摄成“经典案例”进行宣传,并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十大法援经典案例”。柳洪建深深感到,脱贫攻坚绝不是政府干部的独角戏,有了群众的信任才能有所作为,离开群众的信任必将一事无成。
向民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橡胶,其他增加收入的渠道较少。担任向民村驻村第一书记后,柳洪建一直寻找为村民增收的途径,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
向民村一直有種植地瓜的传统,但不成规模。“既然来村里当第一书记,让村子发展起来是我的第一要务。”于是,柳洪建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先让贫困户规模试种地瓜80多亩。为打消村民的顾虑,2016年10月,村“两委”与企业签订地瓜种植产销协议,按市场价格回收地瓜,保底收购价3元,确保农户的收益。有企业兜底,贫困户就有了积极性。协议签订后,有36户参与地瓜种植。其中,一组8户、二组9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户均种植面积2亩。接着,他又协调白沙电商办等部门,与农户对接,借助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发展了30名微商,帮扶60户贫困户乃至全村农户开微店卖地瓜,把向民村的地瓜搬上了互联网“货架”,一举打通了销售渠道,销售额达到35万多元。
2017年3月,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向民村甜糯地瓜开始被收购,至4月份完成,远销至黑龙江、广州、杭州等地,两个月共销售约80000斤,金额达32万余元。同年5月,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到白沙视察扶贫工作,对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地瓜一事赞不绝口。
村民们看到自己种植的地瓜如此受欢迎,主动找到柳洪建和村“两委”干部,要求扩大种植规模。经商议,村里把规模扩大到150亩,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以产业基地带动农村主体经济转型。2018年4月,征得元门乡政府同意,他以乡政府的名义向博鳌亚洲论坛提供了100箱共1000斤的地瓜,供参会代表食用,并被指定为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优秀食材供应商,还颁发了证书。 柳洪建清楚地知道,向民村增收的渠道依然狭窄。在省贸促会和白沙县、元门乡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他与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村民种植了47亩果蔗,请技术专家对果蔗种植农户进行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组织企业到村里收购,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近28万元。还争取到了省贸促会6万元的前期产业发展资金,发展竹狸养殖产业。通过柳洪建与村“两委”班子的努力,2017年12月,省某旅游单位到向民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签订了10万斤毛薯和1万根黑甘蔗的采购意向,并对向民村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柳洪建透露,向民村还将规划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进一步做大产业,造福百姓。
2017年4月,向民村的橡胶树患上了“两病”,出现大范围病变掉叶的情况。本来四月中旬就可以开割的橡胶,却要等到六月份才能开割。
橡胶是向民村主要经济作物,一旦橡胶减产,不仅减少农民的收入,还会出现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返贫的现象,对脱贫攻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为及时防治,保证橡胶丰产,确保农民增收。柳洪建多次主动邀请中国热科院、白沙县农业局、白沙县青年农场的专家,为村民们进行技术指导,并积极联系海南省贸促会、白沙县信访局、劳动监察大队等帮扶单位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结合村民们自发筹集的资金,共筹集帮扶资金10万元,购买了相关的救治药物,帮助村民们开展橡胶救治工作。
通过有效的救治,橡胶“两病”带来的影响被降到最低,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得到了保障。看到村民们一张张喜逐颜开的笑脸,柳洪建的心里,说不出有多么高兴。
向民村的美丽蜕变,引起了省内媒体的关注,多次不惜版面和时段宣传。2018年春节期间,海南电视台播放的25分钟专题片《向民村的美丽蝶变》,更让向村民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黨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为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的向民村“两委”和柳洪建。向民村党支部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柳洪建连年被评为先进,并被海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岗位学雷锋标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作为军转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柳洪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一心“向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潮头;为绘就向民村发展的新蓝图,履行了应尽的职责,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柳洪建是黑龙江佳木斯人,1980年出生。从1999年入伍,到2013年转业到海南省贸促会,他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锻炼了14个年头。两年半后,他被选派到白沙县元门乡向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向民村位于白沙县城牙叉镇南10公里,蕴含“民心所向”之意,75年前,白沙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村民大多为黎、苗族,是贫困的革命老区。到2015年,全村6个自然村240多户1000多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94户341人。
从省政府机关到乡村,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工作对象,柳洪建心想,必须依托村“两委”,尽快熟悉农村基层工作的流程和方式方法,转换角色,融入村民之中,成为行家里手。村“两委”班子成员知道他不懂、也不会说海南话,纷纷为他充当翻译。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调研村情。
结合向民村的实际情况,柳洪建与村“两委”成员一起,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县委组织部提供的宣传资料、请乡政府干部到扶贫夜校用朴实的话语解读扶贫政策。利用村广播的优势,制作插播红歌的音频,由村小组组长每天早、中、晚负责播放半小时,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宣传的知晓度,探索与农民生活更贴近的宣传形式。并着手制定向民村扶贫和发展规划,经与县旅游局进行多次协调和论证,制定了“向民村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政府和其它渠道,脱贫致富。
2014年“威马逊”台风过境时,洪水冲毁了向民村通向外面的唯一一座大桥和饮水管道。利用修复向民大桥的机会,柳洪建与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经与海南省贸促会、县扶贫办等部门领导的多方协调,修建了总投资1830万元(含什龙水利修建2500米)的南伟水利工程;由省贸促会出资3.5万元,加固维修全村的饮水管道;投资72万元,解决新、老村美丽乡村入户通道硬化等配套基础设施问题;投资35万元,修建老村篮球场、文化室;投资100万元,完善向民一、二组入户通道硬化、排水沟;申请建设资金80万元,安装向民新、老村的一、二组太阳能路灯。今年,又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解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产业等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他还充分利用党和政府在扶贫、危房改造中对每家贫困户补助6.1万(国家补助4.1万危房改造款,贫困补助2万元)等利好政策,鼓励村民通过自身努力积累资金盖新房。仅二年多的时间,向民村人均年收入达到7560元,除1户1人没有脱贫外,大部分村民都搬进了新房,成为白沙县“美丽乡村”示范点。
在引进资金,千方百计解决向民村急需的饮水和水渠改造等切实问题时,柳洪建意外地发现,村民们却不怎么高兴,常常故意避开他讨论什么。
凭着10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的洞察力和精准扶贫的高度责任感,柳洪建觉得其中必有隐情。通过调查,终于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2012年,省内某企业承包了向民村什龙田洋总面积300亩的土地,租期十年,准备发展大棚瓜菜种植。2015年1月以后,企业因多方原因中止了该土地项目的运营,并拖欠了农民两年地租,导致土地撂荒闲置。看着土地上的野草疯长,123户500余名拿不到土地租金,也失去了土地经营生产权的农民多次向政府反映,却得不到解决。这其中,有5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8户为特困定期救济对象;8户为五保户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及残疾家庭。为此,村民们躲着他商议,准备再次去政府上访,要回自己失去的土地。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农民失去土地不但使脱贫工作受影响,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2016年3月初,柳洪建前往县城,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全国法援律师,请求法律援助。
在与村“两委”班子先后召开5次村民大会,入户160余次做思想工作680人次及各部门和法援律师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300亩土地终于依法收回。尔后,柳洪建与村“两委”引进企业对土地进行再次流转,发展仔姜、毛薯种植产业,引入资金240万元,盘活了土地,使农民重新得到了收益。
此案调解结案,被列为白沙县“十大为民办实事”,省司法厅拍摄成“经典案例”进行宣传,并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十大法援经典案例”。柳洪建深深感到,脱贫攻坚绝不是政府干部的独角戏,有了群众的信任才能有所作为,离开群众的信任必将一事无成。
向民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橡胶,其他增加收入的渠道较少。担任向民村驻村第一书记后,柳洪建一直寻找为村民增收的途径,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
向民村一直有種植地瓜的传统,但不成规模。“既然来村里当第一书记,让村子发展起来是我的第一要务。”于是,柳洪建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先让贫困户规模试种地瓜80多亩。为打消村民的顾虑,2016年10月,村“两委”与企业签订地瓜种植产销协议,按市场价格回收地瓜,保底收购价3元,确保农户的收益。有企业兜底,贫困户就有了积极性。协议签订后,有36户参与地瓜种植。其中,一组8户、二组9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户均种植面积2亩。接着,他又协调白沙电商办等部门,与农户对接,借助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发展了30名微商,帮扶60户贫困户乃至全村农户开微店卖地瓜,把向民村的地瓜搬上了互联网“货架”,一举打通了销售渠道,销售额达到35万多元。
2017年3月,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向民村甜糯地瓜开始被收购,至4月份完成,远销至黑龙江、广州、杭州等地,两个月共销售约80000斤,金额达32万余元。同年5月,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到白沙视察扶贫工作,对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地瓜一事赞不绝口。
村民们看到自己种植的地瓜如此受欢迎,主动找到柳洪建和村“两委”干部,要求扩大种植规模。经商议,村里把规模扩大到150亩,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以产业基地带动农村主体经济转型。2018年4月,征得元门乡政府同意,他以乡政府的名义向博鳌亚洲论坛提供了100箱共1000斤的地瓜,供参会代表食用,并被指定为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优秀食材供应商,还颁发了证书。 柳洪建清楚地知道,向民村增收的渠道依然狭窄。在省贸促会和白沙县、元门乡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他与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村民种植了47亩果蔗,请技术专家对果蔗种植农户进行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组织企业到村里收购,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近28万元。还争取到了省贸促会6万元的前期产业发展资金,发展竹狸养殖产业。通过柳洪建与村“两委”班子的努力,2017年12月,省某旅游单位到向民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签订了10万斤毛薯和1万根黑甘蔗的采购意向,并对向民村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柳洪建透露,向民村还将规划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进一步做大产业,造福百姓。
2017年4月,向民村的橡胶树患上了“两病”,出现大范围病变掉叶的情况。本来四月中旬就可以开割的橡胶,却要等到六月份才能开割。
橡胶是向民村主要经济作物,一旦橡胶减产,不仅减少农民的收入,还会出现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返贫的现象,对脱贫攻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为及时防治,保证橡胶丰产,确保农民增收。柳洪建多次主动邀请中国热科院、白沙县农业局、白沙县青年农场的专家,为村民们进行技术指导,并积极联系海南省贸促会、白沙县信访局、劳动监察大队等帮扶单位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结合村民们自发筹集的资金,共筹集帮扶资金10万元,购买了相关的救治药物,帮助村民们开展橡胶救治工作。
通过有效的救治,橡胶“两病”带来的影响被降到最低,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得到了保障。看到村民们一张张喜逐颜开的笑脸,柳洪建的心里,说不出有多么高兴。
向民村的美丽蜕变,引起了省内媒体的关注,多次不惜版面和时段宣传。2018年春节期间,海南电视台播放的25分钟专题片《向民村的美丽蝶变》,更让向村民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黨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为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的向民村“两委”和柳洪建。向民村党支部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柳洪建连年被评为先进,并被海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岗位学雷锋标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作为军转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柳洪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一心“向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潮头;为绘就向民村发展的新蓝图,履行了应尽的职责,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