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人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脚下、甘肃省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也叫“跋步沙”,意思是走在一望无垠的沙丘上,只能一步一挪、艰难跋涉。

第一代治沙人:每家必须有一个“接锹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沙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着这里的农田村庄,这里的人只得上新疆、走宁夏,逃离家乡。但是,总有人不甘心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拱手让给沙漠。
  1981年,土门公社漪泉大队主任石满老汉站了出来,他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治沙,算我一个!”紧接着,其他5位老汉也站了出来。他们卷起鋪盖住进了“沙窝”,走上了漫漫的治沙之路。这一干,就再也没有回头!
  “六老汉”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拿出仅有的积蓄购买了树苗,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和几把铁锹,开始了治沙造林。刚开始,他们没有钱,也没有经验,只能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然而,在沙漠中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
  第一年,“六老汉”造林1万亩,可是过完年一开春,一场大风刮过,六七成的苗子没了。看着眼前稀稀拉拉的树苗还有一望无垠的沙漠,老汉们哭了,“难道家真的保不住了吗?”一次次的失败,他们终于发现,有草的地方栽种的树苗“挺”过了狂风,于是他们总结出了“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经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苗慢慢地成活了,老汉们的头发却慢慢地变白了。贺老汉在“地窝”里因为煤烟中毒倒下了,家人劝他好好休息,可他不听劝,一心想着去治沙。曾经,贺老汉抱着碗口粗的大树喜极而泣,老泪纵横。有人说,贺爷,您老了,就用这棵树给您做口棺材吧。贺老汉哽咽着说,舍不得啊,舍不得……已是肝硬化晚期的他,几次昏迷在“地窝”里,临终时还强忍着疼痛,要去八步沙看上最后一眼,和八步沙告个别。
  2005年、2018年、2019年,郭老汉、罗老汉和程老汉也先后离开了……
  老汉们陆续走了,但是他们走的时候约定,六家人每家必须有一个“接锹人”,不能断。父死子继、子承父志、世代相传。

第二代治沙人:一场黑风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82年,30岁的郭万刚接替生病的父亲走进了林场。进入林场前他在土门供销社上班,他很不愿意丢掉这个“铁饭碗”,去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治沙,但是一场黑风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93年5月5日下午,郭万刚在林场巡林,又乏又累的他吃了点馒头就躺在沙地上休息。突然,一阵刺鼻的沙尘味把他呛醒了。郭万刚坐起来抬头一看,不远处,黑风暴翻滚着迎面而来,一下子就把他扑倒在地,天也一下子暗了,眼前一片漆黑,那一刻,郭万刚觉得世界末日到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点亮光了,他就挣扎着爬起来往回走,没想到又迷路了。在沙漠里晕头转向乱闯了6、7个小时后,他幸运地从沙漠里逃出来了。半夜三更,老伴看到他灰头土脸地回家了,眼泪一下子下来了:“我以为你回不来了,庄子上的人说,有几个娃娃被风刮走了。”
  后来郭万刚才知道,这场12级以上的黑风暴,夺走了古浪县23条人命,其中学生娃就有18个。郭万刚死里逃生,他沉默了半天,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说过离开八步沙的话。
  和郭万刚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六老汉”的后代们。他们接过了“六老汉”的铁锹,也传承了“六老汉”的精神。

第三代治沙人:用生命坚守治沙承诺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逝,转眼间到了2017年,作为郭朝明孙子、郭万刚侄子的郭玺加入到林场,成为了第三代治沙人。在他记忆里,爷爷一年四季都在治沙,风里来雨里去,从没有间断过。每次收工的时候,爷爷都累得直不起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恨不得马上长大,带着爷爷逃离沙漠。在他10岁的那个大年三十晚上,别人都回家准备过年,只有大伯郭万刚还在场部里值班。他和哥哥带上饭菜衣服去陪伴大伯。刚到场里,就碰上沙尘暴。风沙呼呼狂叫,震得门窗上的玻璃咔嚓作响。
  郭玺和哥哥吓坏了,哭着喊着要回家:“大伯大伯,我们要回家!”
  大伯摸着他的头说:“不要怕。”
  郭玺问大伯:“这么大的沙漠,啥时候才能治住呀?”
  大伯坚定地说:“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把它治住。我们治不住,还有你们呢!”
  慢慢地,郭玺长大了,他跟着爷爷和大伯在沙漠里摸爬滚打、学习治沙。2005年,爷爷在临走前的那一刻,一直拉着郭玺的手,眼里充满了期待。郭玺明白爷爷的意思,把头埋在爷爷的手心里,含着泪说:“爷爷,您放心吧,您没有治完的沙,没有种完的树,我们来完成!”父辈们的言传身教,风雨中的生死考验,郭玺用生命坚守着这份治沙的承诺!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悲喜,腾格里沙漠终于被他们感动了……
  2003年,7.5万亩的八步沙全部治理完了,接着他们又开始治理八步沙北面的风沙口。
  39年过去了,他们带着群众封沙育林37.6万亩,植树4000万株。2019年3月,他们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同年9月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和八步沙人一起开沟治沙。
  如今的八步沙,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在西北大地上生长了39年,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成为了一种希望,更成为了一种精神。
  郭万刚他们曾经印刷过一张名片,在它的背后是一幅绿茵茵的生态家园图:山岳染绿,花木点点,雁阵轻翔,这正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美丽梦想!而这也正是我们要不懈追求的美丽中国梦。正是因为有了“六老汉”和千千万万个绿色的守护者,我们的家园不再是漫天黄沙、荒无人烟;也正是因为有了“六老汉”和千千万万个绿色的守护者,我们才会更加坚定地相信: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只要我们敢于追梦,就一定能够圆梦!
其他文献
2018年以来,团浙江省委紧紧围绕团中央和省委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新疆阿克苏和兵团一师、西藏那曲、青海海西州、四川阿坝州和木里县为主要对象,带领各级团组织“挂图作战”“列表上墙”“倒排工期”,共完成项目145个,整合资金4139.39万元,覆盖15.5万人次,超额完成第二轮对口支援工作各项任务。注重机制先行,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对口支援工作力度  将对口支援作为崇高的政治任务,自上而下建
期刊
曾经,一股红色的风在南湖集聚,后来拥有了破九重的力量。  而今,一道红金相间的路线在脚下铺展,无声却威严,这端牵着火车站,那端系着红船。  嘉兴,因为建党百年党的生日而容光焕发,一大路,纪念馆,烟雨楼,红船旁,处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午的暴晒,下午的大雨,都阻止不了人们参观的脚步。  突然,一阵歌声从返程的船里传出,是游客们不约而同在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船精神”的力量穿透烟雨,穿越
期刊
共青团第二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团中央和19个援疆省市团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对新疆青少年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团中央和19个援疆省市团委、中央金融及中央企业团工委累计实施援疆项目328个,调整项目76个,援助资金物资4.06亿元(不含兵团),有力促进了新疆青少年事业发展。  做“实”以书信手拉手和融情实践营为代表的青少年交流行动。按照团中央安排部署
期刊
近年来,山东共青团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从党建引领、聚焦重点、培育人才、深化交流4个方面发力,推动对口支援整体工作实现新突破。党建引领聚合力  坚持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政治任务纳入中心大局,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持续争取党政支持,与发改委、财政厅、省援疆援藏工作指挥部等单位密切沟通对接,推动全省共青团援疆援藏工作列入山东“十四五”规划,13个
期刊
共青团第二次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团中央和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援助支持下,兵团团委始终强化主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工作谋划和沟通对接,持续推动共青团第二轮对口支援兵团项目落地见效。深化工作部署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深化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各族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信念不断筑牢。将深入开展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重点任务,33万余名中小学生与对口支援省份小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广大青年的关切和期望。围绕“青年理想信念”形成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青年是中央企业发展的主体,培养和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职工队伍,对于新时代国企自身发展和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实现国家民族的战略发展更是格外重要。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但它绝非传统的道德说教。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借以
期刊
近年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供电段团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全段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在中心工作中不断展现青春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制度化、規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中国少年儿童铁路平安行动”铁路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全面推进校园普法教育,聚焦铁路沿线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以学生带动家长、以校园带动家庭
期刊
安全生产是铁路企业的生命线。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电务段团委坚持把青年工作融入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思考,把“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和主基调,从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立功竞赛、抓好正面典型引领等方面入手,提升团员青年安全意识,增强安全作业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体验+”,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回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让人触目惊心,建立不可触碰的安全红线意识,是青年安全作业的重要前提。听不如写,
期刊
应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多种类特长展示需求,“互联网+”时代共青团组织提出的网上阵地建设需求,以及现代化铁路企业提出的构建新型团青联系需求,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团委巩固团属媒体发展成果,以“西铁青年”公众号为主阵地,聚焦“三个转变”,打造新型团青网络空间。从信息平台到展示舞台  青年是互联网的原著居民,网上活动自主性强,圈层化明显。如何让青年走出自我组织的小格子,来到“西铁青年”的公众空间,关键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走出大山,乘坐高铁;看中欧班列,感铁路发展;逛大学校园,学西迁精神;志智双扶,立志成才;脱贫攻坚,期到必成!”  汉中市勉县元墩镇杨庄村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包保扶贫点。杨庄村小学有学生180名,其中包含留守儿童80名,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学生们或者住校,或者和老人生活,缺少陪伴。在山区的艰苦条件下,大部分学生从出生至今从未走出大山,对于知识的渴望成为他们唯一能够改变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