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盆腔炎 抗生素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对照分析。2组均为已婚妇女,治疗组年龄24~47岁,平均35.5岁,病程6个月~10年。对照组25~44岁,平均38.5岁,病程8个月~9年。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参照《妇产科学》[1]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下腹部坠胀、腹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③阴道分泌物异常。④子宫底压痛及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条索状不活动的包块。⑤B超检查可探及异常回声或不规则暗区或子宫直肠凹有积液。⑥除外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等疾病。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①西药治疗:采用生理盐水250ml加青霉素800万IU,氟美松2mg,静滴,0.2%甲硝唑500ml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应用3个疗程。②中药治疗:内服自拟方剂。药用:当归、莪术、夏枯草各10g,川芎9g,赤白芍、鸡内金、延胡索各12g,龙骨、牡蛎、薏苡仁各30g,红藤、败酱草各20g,甘草6g。加减:热毒甚者加金银花15g、鱼腥草20g,带下量多者加芡实30g、车前子20g,腹痛重者加灵脂、乳香各10g,气血不足者加黄芪20g,大便干结或不爽者加大黄6g(后下)、槟榔10g。每日1剂,早晚温服,10天为1个疗程,应用3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3]:参照卫生部1993年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评定疗效。①痊愈:治疗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著: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附件有包块,包块缩小,但无压痛)。③好转:治疗后自觉症状减轻,阳性体征虽存
  在,但无压痛等不适。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组40例,治愈29例(61%),显著11例(28%),好转8例(2%),无效2例(0.5%),总有效率92%。对照组40例,治愈7例(18%),显著13例(31%),好转11例(28%),无效9例(22%),总有效率78%。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讨 论
  
  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且为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加之此病病程长,疗效均不满意,该病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青霉素和甲硝唑是临床首选药,价格便宜,但疗效一般。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内外兼治,中西药兼用,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该病属中医学“带下”、“腹痛”、“癥瘕”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正气不足、湿热蕴结、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笔者所用方剂具有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攻坚消积之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分解组织粘连,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促进炎症吸收及消退。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生素在局部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彌补了单一应用抗生素药物难以在局部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缺陷,缩短疗程,提高了疗效,所以笔者认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重庆医学,2003,(12):1694.
其他文献
患者,女,70岁,因高热咳嗽入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住院治疗。病人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  给予菌必治2.0g,bid,加替沙星(商品名:加邁欣,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507)2.0g,bid,双联抗菌治疗,1天后体温正常。当第2次输注加替沙星滴至一半后,病人面色潮红,感觉眩晕、震颤、畏寒、焦虑不安,测量体温正常,心率稍快,输液结束2小时后症状消失。接连3天,情形相同。
期刊
患者,女,75岁,因双上肢震颤、走路困难1.5年,排尿困难7小时,于2006年06月15日入院。病人于入院前1.5年开始出现双上肢震颤,走路呈小醉步,身体前倾,有时摔倒,在某医院确诊为“帕金森病”,给予每日口服苯海索6mg,美多巴62.5mg。7小时前因排尿困难收入院。否认口服其他药物病史。  查体:血压160/90mmHg。面具脸,膀胱高度充盈。神经系统查:神清,口齿欠清,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9~2006年子宫角妊娠4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前误诊2例,其中1例因延误手术时机而死亡;1例术中才明确诊断;1例孕早期B超确诊后在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另1例发生破裂后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行剖腹探查证实。结论:妊娠早期常规B超检查及引产前常规B超检查,提示胎盘是否位于子宫角部,可减少子宫角妊娠的误诊及破裂。该病极易与输卵管间
期刊
患者,女,30岁,因10天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心慌、心累伴四肢乏力,咳嗽不剧烈,咳少量黏液样痰,有时平卧位也感觉心慌、心累。偶尔有胸部闷痛,能忍受,无明显发热等症状,未在意,自行在外服用中草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入院前1天劳累后症状加重并呕吐1次胃内容物,量约30ml。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  体格检查:T37.1℃,P107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精
期刊
患儿,男,10岁,因头部外伤2小时来院就诊。清创缝合后给予注射TAT。經询问并无过敏史,既往并未注射过TAT。  取试验液在其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1ml(内含TAT150U)后,患儿即刻晕倒在地,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脉搏微弱等休克现象。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同时给予吸氧、保暖、地塞米松静脉补液等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30分钟后患儿逐渐恢复正常,转危为安,观察24小时
期刊
摘 要 目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以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8例住院患者予以中药补阳还五汤配合尼麦角林治疗,对照组服用喜得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3%,明显优于对照组81.5%,P0.05),具有可比较性。  诊断标准: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1995)关于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符合第四版《神经病学》痴呆诊断标准。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既往和近期有卒中发
期刊
患者,男,50岁,因体检发现肝大2个月,腹胀半个月,于2005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体检发现肝大,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等症状伴随,未引起重视,半个月前出现腹胀,右上腹针刺样不适且进行性加重,未予特殊诊治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12月行肺大泡切除术,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家族中无特殊病史记载,本地无血吸虫流行史。  入院查体:T36.5℃,P79次/分,R
期刊
本文报道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4例以特殊症状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以提高对少见AMI类型的认识。    病例报告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例1:患者,女,64岁。入院前2天不明原因出现头顶、左面部持续性胀痛,入院前4小时患者全力活动后头痛加重,伴咽痛、大汗淋漓、全身无力。体检:血压70/40mmHg,心肺(-),无病理反射。常规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CK231U/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经方桂枝茯苓丸治疗术后腹痛疗效。方法:采用桂枝茯苓丸汤剂、胶囊治疗术后腹痛4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5%。结论:本方具有温通血脉、活血化瘀,改善腹腔微循环,松弛平滑肌而解痉止痛作用。  关键词 术后腹痛 桂枝茯苓丸 活血化瘀    资料与方法    全部42例患者均为腹部术后5~60天,其中男6例,女36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3.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0天。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本组132例均为随机住院病人,其中男70例,女62例,年龄16~71岁。疱疹分布于肋间者70例,分布于头颈、双上肢者11例,背部者24例,腰腹者14例,双下肢者10例,多部位者3例。病程2~17天。另外,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带状疱疹者6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9例;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  中药治疗组: ①外用药:硫磺、蜈蚣、青黛,3味药研细搅匀,用食醋调成稀糊状,将药糊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