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创新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背景下,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想问
  传统教学中的一问一答几乎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也没有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养成了不爱问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可通过设疑创设“问题”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日一疑”活动,让学生每日有疑,持之以恒,让质疑落到实处。问题意识的培养,仅靠书本、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要善于把课内外结合起来。课堂中,书本上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样,就给学生扩充质疑的空间,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学生造成冲突,必然会产生想问的欲望。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上教师必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等不断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多么幼稚,甚至离题万里,也不要简单地予以否定,更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人。在课堂上对问题的关注点要由传统的以书本设计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向以学生自我需要解决的、自我发现的问题为中心转移。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索知识转变。
  三、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乐问
  好奇是人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中,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地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善问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不可能海阔天空地乱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善问,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善问呢?我认为应遵循这一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答案,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仍然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教给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逐渐使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写在本子上。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一样,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整理出比较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比如,教学《守株待兔》前,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理。刚才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说明你们都认真读书了。另外,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要适时引导学生:你们自己能够提出问题,相信你们同样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吧。
  2.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通过质疑,学生就能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
  3.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
  在师生共同学习完课文之后,可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引导质疑:“你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这时有学生就问:“老师,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有?”课文在这里没有明确地交代结局,为的就是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这时教师便将计就计,设计了一节作文课:“课文中确实没有写出小羊到底是被吃了还是脱险了,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篇课文续上一个结尾吧,看谁编得合理,有说服力。”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激励和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见到这样的问题就想探究,从而为学生质疑问难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其他文献
一、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信心是一切成功的重要基石,胆怯退缩则是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摒弃胆怯退缩的心理,树立信心,可以为开展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学生。遇到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时候,要耐心倾听,帮助他们分析他的意见的合理性,表扬他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行为,鼓励他继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其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情景创设
通过建立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车速和不同轮轨摩擦因数下车辆通过波磨区段时的轮轨作用力,并分析其对轮轨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钢轨波磨区
【正】 我校是从一九八四年七月经省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的。两年来,在省、市委的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和高教局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加
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科学教育备受关注和重视。新课程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也都在大力推进科学课程的实施,然而师资缺乏和专业欠缺的共性问题干扰着科学这门学科的整体发展。打造精品科学教师队伍,是实现科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  一、问题:困难重重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1.活力不足,科学教师人员缺、年龄大  目前各校的科学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这给科学学
【正】 三十年代经济的大萧条使西方经济学传统的均衡理论失去了解释现实的力量。凯恩斯以其特有的非均衡分析方法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及其不稳定性,从而形成了系统的
【正】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几乎同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一样悠久。相对而言,如果可以把近代文学研究喻为新开垦的处女地,那么古代文学研究似可称为极其古老的土地了。可以引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尺度,是构成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针对此问题,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5个地区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各地区产业调整和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指标体系    一、引言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
【正】 所有制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应当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或主导地位,这既是一个敏感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
【正】 一、提高对决策咨询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独立的决策咨询机构,并在组织和立法上得以保证。在整个决策制定与实践中,决策研究工作是其前提和基础。决策研究主要是指:
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育课堂往往会忽视教学的语言,但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却尤为重要。因为有美感效应的语言更具有形象性,富有含蓄性、暗示性和灵活性。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运用美感语言,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有利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从而提高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导入语言的美感效应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许多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