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小人物也有春天
英雄不问出处!
成绩不好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在校平庸不代表一辈子没有出息!!!
《职业》杂志人肉搜索,找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是校园菜鸟,扔进人群中老师不会多看一眼;他们法号“太平”,学校太平,专业太平,成绩太平。毕业五年后的他们,记者看到的是优秀的职场玉树红花,高职位,高薪酬,高业绩!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短短五年里,他们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而可以转身为出众的职场达人?是因缘巧合吗?是职场贵人吗?是潜能爆发吗?请看本期特别策划——校园小人物也有春天!
林少波:5年里跳级式的职场道路
“毕业这5年,有的人走错方向,有的人绕了弯路,有的人跌倒了再也没能爬起来,有的人拼命站起来继续前行;有的人坐着飞机,有的人开着小汽车,有的人骑着自行车;有的人一路快跑,有的人步履蹒跚,有的人拖家带口……我们都在路上。只要前进在路上,我们一定能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林少波,一个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大众学生、“太平王子”,毕业5年后是身兼出版商、职业规划师、畅销作家多个头衔的焦点人物。学校里的“小草”逐渐成为一棵职场中“大树”,看似惊人的轨迹后,是日渐清晰的职场道路。
校园里的中等生
时间点:2001.9~2003.11 在校期间
身份:在校生
2001年,林少波入学了,读编辑出版专业,在大学林林总总的专业中,“编辑出版”并不是个热门的专业,就业领域也相对狭窄,他只是模糊地知道,自己有天会从事出版这个行业。
大学除了两端的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有着类似的背景:没挂过科,也没有优秀,是会场中的“群体观众”,是统计中的“分母”人群。“有些人确实很厉害,成绩可以考到第一名、第二名;我也就是高数成绩还比较好,100分可以考到98、96分,还有对专业课还比较感兴趣。”林少波笑谈毕业后才被学校当作“优秀毕业生代表”,这是因为毕业后他给很多师弟师妹提供了就业和实习的机会。
机会,往往就在平静中到来,就像黎明前的曙光,来临前的黑夜总是特别的漫长。
小试牛刀的职场积累
时间点:2003.12~2005.8在校期间
身份:小文化公司兼职—部门主管
日子在大三发生了转机,在师兄的推荐下,他来到了一家成立两年多的文化公司做兼职,开始真正接触到出版行业。公司的规模很小,一个人要分担的工作很重,朝五晚九是常有的事,这样辛苦的一个月领到的工资也只有800元。
公司小、工作累、待遇低,这样的环境却在林少波眼里是另一种情况:不怕公司小,这让他有机会了解到公司各个岗位的业务;不怕工作累,他相信“年轻人累不死,但会闲死”;不怕待遇低,被“利用”着却快乐着,他体验到了自己的“使用价值”。
很快,第二个月工资就涨到了1200元,第三个月工资涨到了1500元……在那里,林少波有了第一个没有回家过年的经历,有了7天搞定十一二万字的壮举,那段经历很苦,但是很值得的。凭借着专业的知识背景、师兄师姐的行业资源,加上一个勤奋不停的心态,林少波用两年的时间从兼职做到公司的主管。未出校园,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成熟历练的职业化进程
时间点:2005.8~2009.12 毕业后1~4年
身份:中国纺织出版社策划编辑
毕业临近,此时的林少波面临着在原有环境继续稳步发展还是到新的大环境里从头再来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到中国纺织出版社是正确的,这不仅是工作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他真正职业化道路的开始。
在中国纺织出版社的日子,林少波全面系统接触到出版行业的运作,依旧保持着勤奋学习的态度。他有句信条“白天图生存,晚上谋发展”, 白天忙着出版社的工作,晚上则给自己忙着充电,管理、人力、职业规划,只要是相关的知识就留心学习,潜心积累工作能力和职场人脉。
林少波分析了自己的优势:熟悉文化市场和出版流程,作为部门策划,他将接触的工作领域拓展到了媒体宣传、定制、发行,还常常协助领导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这时候的林少波,一面是出版行业日渐成熟的业务精英,一面又在思考着自己的职业方向,他一直相信“可以被定位但不要被定型”,他是一个出版商,但是绝不仅仅是一个出版商,他同时可以出书、可以做培训,可以有更多的未知的可能。
唯一确定的是,他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尽管这里的风景很美好,可是前面的未知,总是更有吸引力的。
林少波形容第一份工作“就像一个人初恋,让人成长最多、收获最多,也许有点青涩,但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会觉得刻骨铭心。但是我的梦想以及身上肩负的责任催促自己必须努力。我必须使劲拍动翅膀,不敢停歇。”
新征程中的完美转身
时间点:2010.1至今 毕业后第5年
身份:北京唐人易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博汇天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同时任多家公司执行总监与顾问
工作到了第5年,林少波从国企跳槽到民企,从崭露头角的学生转变为文化公司的副总,这次跳槽源自对新的职业目标的追求,凭借与新东家惺惺相惜的缘分,林少波投身到了这里:有自己的团队和一个被充分支持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中国纺织出版社是一个让他规范化成长的地方,那么选择到唐人易和则是为了寻觅一个让自己大展拳脚的地方。
跨入了经理级别,主抓生产和推广,林少波的出版道路可谓一路向前。多年出版行业的工作经历,已经让他可以游刃有余地洞察这些工作,洞察出版市场。谈到自己的职业梦想,林少波的目标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出版商。他始终记得他的毕业论文导师朱宇当年告诉他的一句话: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商人比做一个迂腐的文人更难能可贵。
在校潜质VS职场特长
过来人说:
1.一定要找一家“好”的公司
毕业5年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应该找一个好公司,不是要压榨你的劳动力,让你马上给它赚钱,而是有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同样,你也不能期望公司只是培养你、给你学习的机会,你大部分时间还是要把份内的工作做好。
“好公司”的标准不一定就是知名企业。有这么一个说法: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第一份工作能进大企业当然是最好,进了中企业、小公司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要学习,要从中收获薪水之外更重要的东西——个人的心智成长与职业理念。
2.职业目标要坚定
做规划最好是三年之内的,人生目标要可执行,否则再大也是飘渺的。一旦确定,就坚持。一心朝自己梦想奔跑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我可以修正我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方式,但是3年内的目标一定不会轻易改变!
3.树立两个职业学习榜样
一个是比较遥远的,但是一定是要同一个时代的,拿破仑不能成为你的偶像,没有可比性;另一个必须是唾手可及的,最好是你同个单位的或者某个圈子中比你优秀的。比如我的职业榜样,一个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一个是中国纺织出版社的前社长李陵申,他曾经是我的领导。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崇拜和学习的对象,我们愿意崇拜和学习那些离我们遥远的伟人,却往往忽略了近在身边的智者——老板。注意留心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你就会发现,他们有着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向老板学习,你就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就可以更快地走向成功。
4.差异化竞争,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
只会提建议的人叫挑刺的人,这类人往往会让老板讨厌。老板对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提出解决方案的人会有好感,但一般不会重用。而老板最信任的则是,除了做到前面两点,还能论证出方案可行性的人。
我们每天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成了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最直接的评价标准。事实上,自己勇于解决问题,不仅是你的职责,更是你展示自己才干的最佳机会,毕竟,晋升的机会总是由那些能够出色解决问题的人获得的。
5.要懂得搏出位
低调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你是宇宙中力量最强大的发射台!不想被出局,就要会出位!确定自己的个性标签,形成自己的魅力气场,让别人了解一个正面的你,让别人知道一个有影响力的你。要勇敢地为自己贴上个性标签,这个个性标签有一天也许就会真正成为你的品牌!这样的品牌能够给别人一个明确的形象,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起来,要相信这样的形象总有一天能影响到别人。
6.毕业后的大学同班同学聚会不要太频繁
我不反对大学同学聚会,只是觉得不要太频繁,第一浪费钱,第二浪费时间,第三还会造成盲目的对比。我的建议是:应该把大学同学的“聚会”当成真正激励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如此一来,既加深了友谊,又发展了自己,何乐不为?
刚刚毕业两三年的同学,一般都是在行业的基层,大家一样的起点,要说让谁帮得上谁,还真是比较难。其实,在大家毕业5年甚至10年时,再好好地聚一次,就会发现,各自的变化很大,这样的聚会才真正有意义。
英雄不问出处!
成绩不好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在校平庸不代表一辈子没有出息!!!
《职业》杂志人肉搜索,找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是校园菜鸟,扔进人群中老师不会多看一眼;他们法号“太平”,学校太平,专业太平,成绩太平。毕业五年后的他们,记者看到的是优秀的职场玉树红花,高职位,高薪酬,高业绩!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短短五年里,他们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而可以转身为出众的职场达人?是因缘巧合吗?是职场贵人吗?是潜能爆发吗?请看本期特别策划——校园小人物也有春天!
林少波:5年里跳级式的职场道路
“毕业这5年,有的人走错方向,有的人绕了弯路,有的人跌倒了再也没能爬起来,有的人拼命站起来继续前行;有的人坐着飞机,有的人开着小汽车,有的人骑着自行车;有的人一路快跑,有的人步履蹒跚,有的人拖家带口……我们都在路上。只要前进在路上,我们一定能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林少波,一个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大众学生、“太平王子”,毕业5年后是身兼出版商、职业规划师、畅销作家多个头衔的焦点人物。学校里的“小草”逐渐成为一棵职场中“大树”,看似惊人的轨迹后,是日渐清晰的职场道路。
校园里的中等生
时间点:2001.9~2003.11 在校期间
身份:在校生
2001年,林少波入学了,读编辑出版专业,在大学林林总总的专业中,“编辑出版”并不是个热门的专业,就业领域也相对狭窄,他只是模糊地知道,自己有天会从事出版这个行业。
大学除了两端的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有着类似的背景:没挂过科,也没有优秀,是会场中的“群体观众”,是统计中的“分母”人群。“有些人确实很厉害,成绩可以考到第一名、第二名;我也就是高数成绩还比较好,100分可以考到98、96分,还有对专业课还比较感兴趣。”林少波笑谈毕业后才被学校当作“优秀毕业生代表”,这是因为毕业后他给很多师弟师妹提供了就业和实习的机会。
机会,往往就在平静中到来,就像黎明前的曙光,来临前的黑夜总是特别的漫长。
小试牛刀的职场积累
时间点:2003.12~2005.8在校期间
身份:小文化公司兼职—部门主管
日子在大三发生了转机,在师兄的推荐下,他来到了一家成立两年多的文化公司做兼职,开始真正接触到出版行业。公司的规模很小,一个人要分担的工作很重,朝五晚九是常有的事,这样辛苦的一个月领到的工资也只有800元。
公司小、工作累、待遇低,这样的环境却在林少波眼里是另一种情况:不怕公司小,这让他有机会了解到公司各个岗位的业务;不怕工作累,他相信“年轻人累不死,但会闲死”;不怕待遇低,被“利用”着却快乐着,他体验到了自己的“使用价值”。
很快,第二个月工资就涨到了1200元,第三个月工资涨到了1500元……在那里,林少波有了第一个没有回家过年的经历,有了7天搞定十一二万字的壮举,那段经历很苦,但是很值得的。凭借着专业的知识背景、师兄师姐的行业资源,加上一个勤奋不停的心态,林少波用两年的时间从兼职做到公司的主管。未出校园,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成熟历练的职业化进程
时间点:2005.8~2009.12 毕业后1~4年
身份:中国纺织出版社策划编辑
毕业临近,此时的林少波面临着在原有环境继续稳步发展还是到新的大环境里从头再来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到中国纺织出版社是正确的,这不仅是工作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他真正职业化道路的开始。
在中国纺织出版社的日子,林少波全面系统接触到出版行业的运作,依旧保持着勤奋学习的态度。他有句信条“白天图生存,晚上谋发展”, 白天忙着出版社的工作,晚上则给自己忙着充电,管理、人力、职业规划,只要是相关的知识就留心学习,潜心积累工作能力和职场人脉。
林少波分析了自己的优势:熟悉文化市场和出版流程,作为部门策划,他将接触的工作领域拓展到了媒体宣传、定制、发行,还常常协助领导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这时候的林少波,一面是出版行业日渐成熟的业务精英,一面又在思考着自己的职业方向,他一直相信“可以被定位但不要被定型”,他是一个出版商,但是绝不仅仅是一个出版商,他同时可以出书、可以做培训,可以有更多的未知的可能。
唯一确定的是,他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尽管这里的风景很美好,可是前面的未知,总是更有吸引力的。
林少波形容第一份工作“就像一个人初恋,让人成长最多、收获最多,也许有点青涩,但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会觉得刻骨铭心。但是我的梦想以及身上肩负的责任催促自己必须努力。我必须使劲拍动翅膀,不敢停歇。”
新征程中的完美转身
时间点:2010.1至今 毕业后第5年
身份:北京唐人易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博汇天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同时任多家公司执行总监与顾问
工作到了第5年,林少波从国企跳槽到民企,从崭露头角的学生转变为文化公司的副总,这次跳槽源自对新的职业目标的追求,凭借与新东家惺惺相惜的缘分,林少波投身到了这里:有自己的团队和一个被充分支持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中国纺织出版社是一个让他规范化成长的地方,那么选择到唐人易和则是为了寻觅一个让自己大展拳脚的地方。
跨入了经理级别,主抓生产和推广,林少波的出版道路可谓一路向前。多年出版行业的工作经历,已经让他可以游刃有余地洞察这些工作,洞察出版市场。谈到自己的职业梦想,林少波的目标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出版商。他始终记得他的毕业论文导师朱宇当年告诉他的一句话: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商人比做一个迂腐的文人更难能可贵。
在校潜质VS职场特长
过来人说:
1.一定要找一家“好”的公司
毕业5年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应该找一个好公司,不是要压榨你的劳动力,让你马上给它赚钱,而是有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同样,你也不能期望公司只是培养你、给你学习的机会,你大部分时间还是要把份内的工作做好。
“好公司”的标准不一定就是知名企业。有这么一个说法: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第一份工作能进大企业当然是最好,进了中企业、小公司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要学习,要从中收获薪水之外更重要的东西——个人的心智成长与职业理念。
2.职业目标要坚定
做规划最好是三年之内的,人生目标要可执行,否则再大也是飘渺的。一旦确定,就坚持。一心朝自己梦想奔跑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我可以修正我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方式,但是3年内的目标一定不会轻易改变!
3.树立两个职业学习榜样
一个是比较遥远的,但是一定是要同一个时代的,拿破仑不能成为你的偶像,没有可比性;另一个必须是唾手可及的,最好是你同个单位的或者某个圈子中比你优秀的。比如我的职业榜样,一个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一个是中国纺织出版社的前社长李陵申,他曾经是我的领导。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崇拜和学习的对象,我们愿意崇拜和学习那些离我们遥远的伟人,却往往忽略了近在身边的智者——老板。注意留心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你就会发现,他们有着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向老板学习,你就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就可以更快地走向成功。
4.差异化竞争,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
只会提建议的人叫挑刺的人,这类人往往会让老板讨厌。老板对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提出解决方案的人会有好感,但一般不会重用。而老板最信任的则是,除了做到前面两点,还能论证出方案可行性的人。
我们每天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成了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最直接的评价标准。事实上,自己勇于解决问题,不仅是你的职责,更是你展示自己才干的最佳机会,毕竟,晋升的机会总是由那些能够出色解决问题的人获得的。
5.要懂得搏出位
低调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你是宇宙中力量最强大的发射台!不想被出局,就要会出位!确定自己的个性标签,形成自己的魅力气场,让别人了解一个正面的你,让别人知道一个有影响力的你。要勇敢地为自己贴上个性标签,这个个性标签有一天也许就会真正成为你的品牌!这样的品牌能够给别人一个明确的形象,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起来,要相信这样的形象总有一天能影响到别人。
6.毕业后的大学同班同学聚会不要太频繁
我不反对大学同学聚会,只是觉得不要太频繁,第一浪费钱,第二浪费时间,第三还会造成盲目的对比。我的建议是:应该把大学同学的“聚会”当成真正激励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如此一来,既加深了友谊,又发展了自己,何乐不为?
刚刚毕业两三年的同学,一般都是在行业的基层,大家一样的起点,要说让谁帮得上谁,还真是比较难。其实,在大家毕业5年甚至10年时,再好好地聚一次,就会发现,各自的变化很大,这样的聚会才真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