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环境资源压力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责任制的实施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具备宣传和教育功能。本文将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自身学习经历,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进行研究,首先分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意义和重要性,进而探讨其主要内容、法律责任构成以及得到的学习启示。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在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不正当形式法律权利后产生的由行为人自身承担的后果。法律责任制具有强制性,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定制度。针对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发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警告和约束作用,并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可以有效缓解环境和资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意义和重要性
  (一)立法意义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初成立于1989年12月,在2014年4月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对环境资源保护法的修订方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案)》,针对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能源问题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法律保护措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我国在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存在高能耗等问题。通过法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作出约束,制定废弃物排放治理标准等,并对不合格的单位及个人按法律进行惩处,可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同时,在法律的警告和威慑作用下,也能够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识[1]。
  (二)立法重要性
  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发展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但如果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超出这一界限,就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恢复的破坏。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使用的资源能源仍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其储备有限,在多年持续消耗下,已经接近枯竭。在此严峻的形式下,必须通过法律手段,以强制性规定对环境破坏和资源使用行为加以约束,从而有效遏制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2]。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分析与讨论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具体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管理自然、人文环境,维护居民的正常生活,防止污染,降低资源消耗。从客观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带来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土木工程等建设活动造成生态系统退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排放超标导致大气污染、水土污染不断加剧。再加上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在持续的消耗下,资源压力越来越紧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含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保护和治理措施,通过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捆绑在一起,推广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针对不同污染性质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先主后次、先大后小依次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对环境与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二)法律责任构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构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责任,法律行使权主要在国家司法机关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存在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就双方确认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责任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对人的行政制裁主要为罚款和行政拘留等,对法人的行政制裁包括警告、罚款和责令停产改进等;
  (2)刑事责任,行为主体因过失或故意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或导致公私财产损失、造成人身伤亡等情况,即构成刑事犯罪,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这是严格意义上的犯罪行为,即破坏环境资源罪。在具体的惩处措施决议中,需要根据犯罪动因、目的、造成的社会危害等具体而定,处罚方式包括拘役、罚款、有期徒刑等;
  (3)经济责任,对犯有环境资源违法行为的法人,需要承担消除、治理环境污染或资源损失的自认,主要以经济赔偿为主,根据环境资源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以及法人经济负担能力,决定具体的惩处金额。
  (三)關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的几点启示
  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最初成立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经过多次修正以适应环境资源保护形势。总体而言,法律是保护环境资源的强制性措施,也是维系我们生存环境的最后防线。只有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框架内,合理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权利与义务,自觉遵守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履行公民都应该尽到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义务,才能使日益恶化的环境资源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适用对象是全体公民,环境与资源保护也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应积极学习和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发挥公民的监督职能,在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积极反映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现象。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提高认识和觉悟,遵守法律规定,通过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法律可以起到警告和约束的作用,并及时追究违反环境资源法的主体责任,及时开展环境治理措施,从而降低环境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对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通过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进行学习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能力,严格按照法律要求约束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王雨微,马永双.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7(10):20-21.
  [2]肖玲.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几点思考[J].警官教育论坛,2005(01):41-45.
其他文献
近年来,苏联乌兹别克国熔与热强金属公司在降低仲钨酸酐、钼酸铵、钨钼坯条、钨钼灯丝和钼条的生产成本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在仲钨酸铵生产中,为了提高钨酐生产效率,乌兹别克
汽车尾气排放涉及到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电控系统、曲柄连杆机构、冷却系统及燃油系统等,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解决问题。
在侦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笔迹检验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将犯罪分子的笔迹与涉案账目、记录、笔迹、会计凭证、发票与存单等进行比对,就能够有效揭露事实真相,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
在新课程的教学与探索中,我时常忆起《学记》中的名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是我国数千年古代教育家与
【实验目的】 证明氮元素为黄瓜苗的必备元素。 【实验原理】 植物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酸盐(NO3-)和铵(NH4+),也可以利用某些可溶性的含氮有机物,如尿素等。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
为探索‘云油杂12号’在临沧产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集成临沧生态条件下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设7.5、11.25、15.0万株/hm^23个密度水平,207.0、3
民事诉讼的事实认定存在着认识论上的难题,自由心证和证据规则是裁判者在审判过程中应对这一难题的两个重要司法技术,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保障案件裁判结果公正、树立司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
新课程理念下,许多语文教师开始关注自主性学习,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由于师生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自主学习经验的缺乏,导致“小组合作”自主教学的实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既有一定的规律,又充满着个性、人情和审美,又充满灵性的变式。所以,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有规律可循,又“教无定法”—没有固定的程序。现代教学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