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c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诞生于实际应用的学科,数学的实际应用一直是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应用问题的教学也日渐成为数学教育密切关注的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多种途径, 揭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面纱。
  关键词:应用题 策略 解答
  一、应用题解题困难分析
  1.生活经验的不足, 是造成初中学生解应用题难的屏障。由于受办学条件、学校经费、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和家庭为学生创设的户外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限,造成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仅凭自己的感觉,大脑中生活内容的储存量相当有限,尤其对生产、生活、科技及社会经贸活动的知识知之甚少,缺少这些知识经验的第一体验, 所以遇到背景鲜活的应用问题时显得比较茫然,信心不是很足,对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审视比较模糊,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
  2.阅读文字和理解文字能力的欠缺,是初中学生解应用题难的另一障碍。当今初中学生喜爱读书的人数较少, 阅读文字的意识不强,尤其理解文字的能力较弱,对文字感悟和理解层次不高。尤其是遇到文字量较大的应用题, 学生很容易视觉疲惫,分不清文字的主次, 抓不住文中的关键字眼,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大困难。
  3.分析问题方法和技巧上的欠缺, 是造成学生解答应用题困难的主要因素。分析问题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分析问题方法的选择上不够灵活和大胆, 分析问题时比较被动和呆板, 缺少运用多种途径尝试、寻找数量关系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的不够重视、教学素材的单一、应用题训练力度不大等,也是造成初中学生解答应用题难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题目的解答,不太重视学生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造成数学和实际生活脱节, 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 学习兴趣不高, 直接影响到学习应用题的效果。
  二、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1.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解应用题的信心。从调查结果看来,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习应用题的信心。
  2.重视过程教学,培养“建模能力”。把实际问题能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的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例题的教学是关键。
  3.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地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
  4.重新处理应用题体系与其他数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应用题教学不是孤立的, 它与其他数学知识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 我们要随时渗透应用题教学。
  (1)概念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相结合。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我们非常重视由客观事物或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入概念, 同时重视运用概念解决简单的生活或数学问题。
  (2)应用题教学与计算教学相结合。计算是人们科学理解客观现实世界、 分析自然和社会现实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在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一方面人们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其应用性。也就是说, 我们的教学不能就计算而计算, 而应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计算:①结合应用题理解算理;②结合应用题掌握算法;③结合应用题理解运算顺序;④结合应用题理解运算定律;⑤结合应用题理解计算的现实性。
  (3)应用题教学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相结合。几何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空间形式的反映,把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可使人们更合理地解决一些与之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应用题教学与统计知识教学相结合。统计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 发现客观规律、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可结合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的数据,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应用题教学与计量知识教学相结合。在计量知识的教学中, 通过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 可使学生了解计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 并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6)应用题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生活中有广泛而丰富的可以用于数学教学的事例。因此, 我们要巧妙地把“数学模型”移植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模型”中去。事实证明, 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研究的兴趣较高, 可以从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三方面进行选材。
  参考文献
  [1]卞志荣 用物理方法巧解数学问题探微.数学通报,2004,8。
  [2]任念兵 浅谈物理素材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通报,2006,4。
  [3]李文林 数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话题,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生活课堂情境中,边体验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能力 提高 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由于生活、工作需要,人们才进行口语交流,口语也就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那么何谓口语交际
期刊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现代教学特别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单调、乏味,再加上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丧失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出现无疑可问、惰于思考的状况。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思维开发,
期刊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这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才会有助于学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朗读呢?  一、发挥范读,指导朗读的技巧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
期刊
摘 要: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灵活创设各种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设计活动 科学探究 实验方案 自主思维  生物学实验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民主性原则,确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民主,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学习的平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  何为教学民主?所谓的教学民主,它表现为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民主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摒弃陈腐的师道尊严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重积累,重感悟,重实践。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
期刊
摘 要: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学习习惯 培养 措施  当前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本地区的农民工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不少父母为了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是反映学生思想情绪的一面镜子,它能集中表现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害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思考、整合等能力的集中表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来理解观察到的东西,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
期刊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难于改变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