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浅谈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从小给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但能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而且让学生学习的情怀和思想会更广阔一些,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在学习、成长中充满自豪感、荣誉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爱国思想;培养策略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很多科目教学都只注重成绩,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爱国教育局限于道德与法治等与思想有关的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无形中被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给边缘化了。偶尔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也沦为形式化。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语文,在教育教学中要承担起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任,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课文中、课文后面的爱国内容,渗透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使学生的爱国思想不断成熟,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慢慢发现和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爱学习、勤劳动的良好习惯,并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意义的最
  大化。
   一、挖掘课文中的爱国素材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特殊性,其中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只要教师愿意在教学中挖掘,语文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其中的爱国素材更是随处可见,不管是教材中的,还是从教材中拓展的。比如,关于爱国古诗词《示儿》《长相思》《己亥杂诗》《出塞》等,课文《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青山处处埋忠骨》《小英雄雨来》等,这些内容具有丰富的爱国素材,如《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可以展开来讲,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思想,所以,作为有情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开阔眼界,也要開阔思想,只要教师看得远、想得深,并在教学中关注和挖掘爱国素材,渗透爱国教育,学生才能不断受到感染,并在学习中坚定自己的爱国思想。
   二、结合教学开展爱国主题活动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老师有意无意地把重心倾向成绩,忽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所以对语文的教学除了字词的
  积累,就是对课文的讲解,看似从字到句到段,到整篇课文都涉及了,但是细究起来,课文中的很多内容还没有被发掘出来。如情感、见识、思想、意境、爱国思想等,所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越来越狭窄,除了成绩,学生盯着的也是升学、名次,不关注和重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然,爱国这种崇高的思想也无形中被边缘化了。如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爱国思想是最不可缺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采取一定的手段或者组织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小型的爱国主题辩论会,让学生结合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进行辩论,从而树立学生的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结合课文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或让学生以爱国为主题写一篇《圆明园的毁灭》的读后感等,让学生在参与、亲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爱国思想更明确,认识更深刻。
   三、在练习中表达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更宽广的空间。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爱国思想,只停留在语文课上,从教材的故事、人物、背景中去找爱国内容,并通过讲解,与学生沟通,使爱国内容渗透在教学中,贯穿教学思想。当然,在课堂上这样渗透爱国教育没有错,可是爱国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事情。如果把爱国教育集中的课堂上,学生的理解又会产生偏差,以为是教学需要,会被他们无意中忽略。所以,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不但要贯穿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更要渗透在课后的练习中。比如,《圆明园的毁灭》学习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阅读一些相关的爱国文章或者观看一些爱国纪录片,结合习作练习,写一写爱国的作文等。这些只要教师安排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总之,爱国的教育在任何阶段、任何学科中渗透都是必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也是为他们扎根、打基础的关键,是为学生以后成长和发展铺路、引航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金彩明.语文课堂要系好小学生的“第一粒扣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5):123-124.
   [2]赵瑞卿.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学周刊,2015(7):93.
   [3]李风军.小学语文教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77-27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295)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一般要经历“知晓——理解——应用——发展”四个阶段,在教学中以“问题引领”“自我建构”“智慧应用”“反思追问”四种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概念,可以实现
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生活与自我发展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两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全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主要有教师、课程和考
当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当你自信满满地走出考场之时,当你午夜查阅分数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的夜晚,是否回忆起三年高中奋斗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回忆起一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
期刊
摘 要: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学生抓起。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实践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促进学生语文成绩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唯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接下来我们
英语课本剧教学模式顺应了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它不仅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记忆能力.本文就小学英语
在新时代,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小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燃起小学生奋斗进取的信心与决心,使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进而提高我国的凝聚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好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新时代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我校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开展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实现大多数人都拥有可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然而社会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特殊人群,他们需要通过特殊的方式普及教育,农村残疾少年儿童便是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为此简单探讨农村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实施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是我国针对特殊人群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面对我国6~13岁的残疾少年儿童,由于所面对的人群与其他儿童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实际教学过
以霍恩米特系统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调查244名高中生对助学金政策的认同感,结果发现高中生对助学金政策评价维度上高于一般水平,但认知和情感维度显著低于一般水平,政策
摘 要: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也是其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在新的教育背景,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考虑,通过一些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从小学语文入手,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加上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受到启发、感染、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懂得自觉地在学习上、品格上、道德上来提升自己。   关键词:新教育背景;完美教室;提升;人文素养   素
核心素养下,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处于核心素养的根部,习作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还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