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消耗机制及其替代治疗在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镰状细胞性贫血等溶血性疾病患者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体内可产生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FHb),并且释放细胞内精氨酸酶.前者可与一氧化氮(NO)迅速结合,后者则可降解NO的合成底物L-精氨酸,加之溶血后活性氧簇(ROS)增加等因素,共同导致溶血性疾病患者体内的NO耗竭,并且进一步引发血管内皮损伤和微循环血管舒缩障碍,最终导致多器官的急、慢性损伤.近年,随着对血管内溶血过程中NO消耗机制的深入研究,相关疾病的常见病理损伤机制得以阐明,为NO的替代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基于此,笔者拟就NO消耗机制及其替代治疗在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护理人员在健康促进体系中,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健康服务,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
蒽环类药物(ANT)是一种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高效作用的细胞毒性药物,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恶性肿瘤的治疗.但是,ANT相关心脏毒性具有剂量累积性,可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甚至可
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多酚类化学物质,其通过与机体关键细胞信号通路等众多细胞靶标的相互作用,表现出许多对
铁调素是由肝合成并分泌的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多肽,在机体内铁平衡调节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同时,铁调素在免疫过程中大量表达,参与机体免疫反应.铁调素表达受机体的炎症、缺
在小样本的临床研究中,给脑损伤的患者诱导低温可以改善临床预后,但结果并不确定,为研究这个问题,作者所在医院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实验,比较在急性脑损伤病人中低温与正常
一直以来,右心室被认为在心功能构成中并未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对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右心室形态与功能在临床与预后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各种用于整体评估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逐年升高的发病率使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HUA不仅是痛风的主要原因,它还与肾、心血管等多系统性疾病的发病及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简要介绍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