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美术教育;乡土美术;拓展
与运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A)—004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程的拓展与研究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写已走向“一纲多本”,出现了湘教版、人教版、苏教版等版本。遗憾的是,在诸多版本中,涉及甘肃各地乡土风情的内容却少之又少。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许多地方性的艺术教育资源。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应该努力将教学行为与本地美术资源相结合,将课堂变得更有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一、身边的“乡土美术”
乡土美术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甘肃文化积淀深厚,有兰州刻葫芦、庆阳香包、天水雕漆、环县皮影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中,有花灯、剪紙、彩车等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我省民族众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建筑等。这些资源对于学校美术教学来说是巨大的“宝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二、“乡土美术”的拓展与运用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唾手可得的乡土教材,还有待于我们的重新认识和发掘。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乡土美术加以整理,使之符合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准则。下面,我以甘肃彩陶为例,列举乡土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 “画意随境”,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学。当前,情境教学只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依靠校内基础设施上,没有抓住地方艺术教育资源,忽略了本地的乡土美术。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等对于学校美术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起到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灵感的积极作用。如甘肃省博物馆就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这里所珍藏的彩陶,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是开发学校美术课程的有利资源。陶器上由简单的点、线、面组成的纹样虚实相间,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良好途径。课余时间,我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感受那份古老文明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涤荡,没有费时费力的情境导入,只是用语言轻轻地描绘,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着、看着、画着,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到了学习、理解与领悟。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设计了新的作业方式——“纪实性记录法”,即左边画作品(收集的彩陶纹样),右边写文字(可以写彩陶名称以及自己的感受等)。这种走出校外的情境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字组织和归纳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
2. “画语随心”,将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相结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多单纯地讲解美术的艺术语言,学生作业多为临摹,缺乏创意,有走程式化的趋势。博物馆写生归来,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受,在注重释放固有规则对学生束缚的基础上,我以黑白装饰画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线”的认识,并让其能够在以后的创作中运用自如。
3. “画法随趣”,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借助彩陶纹样这一美术课程资源,我将历史、音乐及手工制作渗透其中,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水到渠成。如在“远古面具”一课中,我继续以彩陶纹样为基础,让每位学生从自身兴趣入手,自由组合并一起讨论,在表现方式和材料的选择上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结合宗教查找“傩戏”;有的小组借助面具了解了历史;有的小组触类旁通涉足非洲与美洲面具。学科的整合、资源的利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乡土美术”的意义
将乡土美术引入学校美术教育,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推广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也因有乡土美术的介入而添加了新的活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与运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A)—004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程的拓展与研究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写已走向“一纲多本”,出现了湘教版、人教版、苏教版等版本。遗憾的是,在诸多版本中,涉及甘肃各地乡土风情的内容却少之又少。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许多地方性的艺术教育资源。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应该努力将教学行为与本地美术资源相结合,将课堂变得更有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一、身边的“乡土美术”
乡土美术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甘肃文化积淀深厚,有兰州刻葫芦、庆阳香包、天水雕漆、环县皮影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中,有花灯、剪紙、彩车等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我省民族众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建筑等。这些资源对于学校美术教学来说是巨大的“宝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二、“乡土美术”的拓展与运用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唾手可得的乡土教材,还有待于我们的重新认识和发掘。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乡土美术加以整理,使之符合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准则。下面,我以甘肃彩陶为例,列举乡土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 “画意随境”,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学。当前,情境教学只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依靠校内基础设施上,没有抓住地方艺术教育资源,忽略了本地的乡土美术。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等对于学校美术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起到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灵感的积极作用。如甘肃省博物馆就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这里所珍藏的彩陶,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是开发学校美术课程的有利资源。陶器上由简单的点、线、面组成的纹样虚实相间,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良好途径。课余时间,我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感受那份古老文明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涤荡,没有费时费力的情境导入,只是用语言轻轻地描绘,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着、看着、画着,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到了学习、理解与领悟。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设计了新的作业方式——“纪实性记录法”,即左边画作品(收集的彩陶纹样),右边写文字(可以写彩陶名称以及自己的感受等)。这种走出校外的情境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字组织和归纳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
2. “画语随心”,将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相结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多单纯地讲解美术的艺术语言,学生作业多为临摹,缺乏创意,有走程式化的趋势。博物馆写生归来,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受,在注重释放固有规则对学生束缚的基础上,我以黑白装饰画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线”的认识,并让其能够在以后的创作中运用自如。
3. “画法随趣”,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借助彩陶纹样这一美术课程资源,我将历史、音乐及手工制作渗透其中,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水到渠成。如在“远古面具”一课中,我继续以彩陶纹样为基础,让每位学生从自身兴趣入手,自由组合并一起讨论,在表现方式和材料的选择上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结合宗教查找“傩戏”;有的小组借助面具了解了历史;有的小组触类旁通涉足非洲与美洲面具。学科的整合、资源的利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乡土美术”的意义
将乡土美术引入学校美术教育,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推广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也因有乡土美术的介入而添加了新的活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